隨筆心情

  隨筆反映心情,要想了解一個人,多去看看人家的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春天時

  我愛春天,桃紅柳綠的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在春天等公交是春風拂面,草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大樹枯樹逢春,秋月春花。還有滿地開滿花花綠綠,奇葩異卉的花朵。

  在這樣的季節裡,站在公交站牌等公交,會不會使身心感受新意,感受春意,感受春天的永恆呢?

  夏天時

  春天隨著落花走了,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裡蹦跳著走來了。初夏的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地上印滿銅錢大小的粼粼光斑。

  在驕陽似火的夏日等公交會不會感到無處躲藏,逃不過太陽公公的微笑。

  在狂風驟雨,風雨交加的夏天等公交會不會感到焦頭爛額,還嘴角勉強撐起的微笑,是唯一的驕傲。

  夏日裡等公交就像陸游的《初夏絕句》裡的: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秋天時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雲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於是薄暮。

  在這樣的秋天裡等公交無比幸福,美妙。在秋天中往往不止是涼爽和瓜果飄香,也有錯過公交車的淒涼和無助。

  冬天時

  冬天的風,特別愛跟人開玩笑。小棕熊特別怕冷,一到冷天他就鑽在家裡烤火爐。冬天的風使勁兒地拍打他的窗戶,催他到外面做遊戲打雪仗。

  在冬天是白雪皚皚,夏爐冬扇滴水成冰的天氣裡等公交併且還錯過了,心中會浮現出一種絕望的心情。

  正像杜甫所寫的《公安縣懷古》所寫: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我們只能做一個過客,在生命裡走過一程,那一站屬於自己的公交車,我們都在等待。

  篇二

  “嘀嗒,嘀嗒……”時針不停的轉動,時光老人的腳步永不停歇,如今我們已是花季少男少女,懵懵懂懂的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問自己;到底什們是青春?

  青春是人生道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時期,是值得的懷念的時期。

  青春是苦澀的,青春期的我們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幹自己想幹的事,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肆無忌憚的傷害別人,同樣也會被別人傷害,把父母的關心當成是嘮叨,傷害了關心你的人,迷失了自己。

  在青春路上,我們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摔倒,失望,難過。然而,我們是堅強的。青春讓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我們變得勇敢,正視失敗,不放棄。要知道跌跌撞撞才是真正的高中生活,把每一次的失敗當成下一次成功的路基,才會離成功更近一步。

  青春讓我們明白要在乎別人的感受,要關心愛你的人。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讓小情緒時常氾濫,正確認識自己的內心,要明白不是你現在遇到的人就是一輩子,不是你現在所承受的傷痛就叫做生死劫,體後我們還要走很長的路,還不是時候去孤注一擲自己的感情。

  當我們感情獨立時,當我們的心智成熟時,“我會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

  青春如同一團火,笑容與彩霞飛映,汗水伴露珠揮灑,脈搏跳蕩伴隨著輕快的節奏,智慧彈奏著優美的節奏。我們在青春路上,我們擁有年輕的資本,我們沐浴著青春的陽光,享受著快樂。

  篇三

  我讀了《天藍色的彼岸》這一本感人至深的人信寓言。

  書中寫的是小男孩哈里因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正等著去天藍色的彼岸,但他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沒做完:他想念著他的親人、朋友、老師,他想知道沒有他的日子,他們會怎麼辦。於是他跟一個叫阿瑟的幽靈偷偷溜下凡間,而哈里看到的情況卻出乎他的預料:最好的朋友跟他的“死敵”一起玩,他以為他的死會讓全班十分悲傷,可同學們卻還和從前一樣的上課,他的位置坐上了另一個人。哈里忽然意識到生活不會因他而改變,他死了,但生活還在。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自殺,就以為得到了解脫,但他們不知道,他們死後就會失去許多東西:他將感覺不到風吹到臉上的感覺,聽不到小鳥清脆的歌聲等等。他們死後才感覺到有許多事沒做完,死後才懂得了對他人的諒解與寬容,以及學會如何去愛與告別。

  所以在我們活著的時候,要珍惜在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要珍惜在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死亡會忽然出現帶走你或你身邊的人。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生的時候,要學會多交朋友,要懂得頑強地前進,要勇敢,有錯誤就承認,不要怕說對不起,要學會傾聽,但不要期待生活的公平。

  作者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決不要在你怨恨的時候讓太陽下山。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在你睡覺前生氣或敵視任何人,因為你有可能一睡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

  而我讀完這一本書,覺得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莫過於是對死亡的態度。有些人面對死亡十分害怕,而有些人卻十分放鬆,因為這些人把自己在生活中該做的都做了。所以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態度,就是對待生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