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長安經典臺詞

  電影《喜樂長安》是根據韓寒“武俠題材”的《長安亂》改編,由竹卿導演執導,由何泓姍、張天陽、金亮、萬倉主演的一部愛情喜劇影片,裡面都有哪些經典的臺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喜樂長安》經典臺詞:

  1 不離十,才能被傳說。傳說只是把一件事情傳大而已,其實很多時候本質還是存在的。況且不大,怎麼能做到口口相傳?

  2 佛和道的區別就是,佛是你打死我你就超度了我,道是你大不死我我就超度了你,但是事實上沒有人願意被人打死,都想留在疾苦的人間,因為還是人間比較熟悉。人總是發生一點變一點。

  3 人做事情的時候都往往要往傳說的方向發展。

  4 我記得很多少林的人都在城中宣傳,決鬥真正的地點是長安城最高的地方。江湖雖然是少數人的,但是江湖要多數人都看見。

  5 世間的事情只是人類的一個遊戲,而人類只是上天的一個遊戲。

  6 一切在於心中想為,而不是當前行為。

  7 孤獨的劍客應該只是看上去孤獨而已。

  8 女人總是拖慢事情的進度。

  9 寄託未必不好,它大多時候比男女的感情還重要。

  10 時空不是時間和空間,使去除時間的一個空間。

  11 有些東西的深究只是一場殘念。

  12 任何的感情,到最終都歸於了親情。

  13 一切都是一場強行發生和被迫接受。

  14 別人做的和自己感覺的就是別人心中所想的。

  15 人對期待很久的人或者事情的最終到來都會顯得冷靜以及反思為什麼自己如此冷靜。原來是你選擇了新的必將失去舊的,而舊的似乎也很好。

  16 一切在發生前叫未知,再發生後再想就叫恰好。

  17 當你覺得某人無法淡去,你就想,此人恰好是此人,就行了。

  18 一切的幸福都是部分的,部分人的幸福必然導致部分人的痛苦。

  19 誰都希望可以有改變事情和不被別人改變的願望。

  《喜樂長安》電影介紹:

  《喜樂長安》是竹卿執導的古裝愛情喜劇電影。根據韓寒的小說《長安亂》改編,由何泓姍、張天陽、金亮、萬倉等主演 。

  影片講述了小木寺俗家弟子釋然與青梅竹馬的女孩喜樂一起下山闖蕩江湖的故事。

  該片於2016年3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一場大饑荒,6歲的孤兒隨饑民逃荒到小木寺,衝突中只有她在夾縫中擠進了小木寺,被小木寺收留,方丈給她起名為喜樂何泓姍飾,喜樂成了大家的願望。釋然張天陽飾兒時看到一場在長安城妓院樓頂上對決武林盟主的盛事,卻以苦當派掌門人雖然奪得盟主,被困樓頂餓死的荒誕結局而收場。江湖風雲突變,人心自此大亂。

  十八歲那年,釋然的師父 萬倉飾預感小木寺將有一劫,祕密安排釋然改名長安還俗下山,去找尋一名鑄劍老人王連生飾。懵懂的釋然覺得自己還沒什麼武功,萬一遇到江湖高手怎麼,師父說,博弈時關鍵在於速度和力量,而你具有天賦異稟,眼睛能將任何快速的東西放慢,並告誡他打不了就逃。已改名為長安的釋然,帶著喜樂,懷揣美好夢想,便懵懂涉足江湖,踏上莫名凶險旅程。長安和喜樂剛下山不到100裡,就被江湖第一毒莊--神祕的“永朝山莊”莊主萬永金亮飾以比武為名陰險毒倒,並帶回山莊,最後又莫名把長安和喜樂給放了。長安和喜樂通過一個小偷找到鑄劍老人,得到一把神奇的劍,老頭告訴他江湖人士在他劍鋪買了很多兵器,勸他回去看看。小木寺旦夕間遭遇滅門之禍,橫屍遍野。

  長安一怒之下揮起鑄劍老人贈予的寶劍,仇恨和鮮血使劍的神性開啟,變得無比鋒利,道道劍氣,瞬間了結了眾多殺手的性命。長安受鑄劍老人的指引,前往雪邦參加比武,並被命運推上了盟主之位,但在他心裡,盟主的位子遠遠比不上一個喜樂有意思,一切江湖動盪,好似一盤棋局,人如棋子,豈能由己,世間的事,只是人類的一個遊戲,而人類,是上天的一個遊戲。

  《喜樂長安》的評價:

  近來,由韓寒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武俠小說《長安亂》改編的電影《喜樂長安》上映,由於對原著的改編尺度過大而受到觀眾詬病。而在《瘋狂動物城》、《荒野獵人》以及《蝙蝠俠大戰超人》等各有看點的“好萊虎”的夾擊之下,免不了被碾壓的命運,與韓寒自己執導的《後會無期》相比,實在判若天壤。

  事實上,《喜樂長安》雖然號稱“韓式武俠“,處處打著韓寒的旗號,但是除了故事來源於韓寒的著作之外,和韓寒再無多少關係。在導演竹卿作品中,由劉燁和倪妮主演的《殺戒》算是其代表作,而在主角方面,飾演釋然的張天陽和飾演喜樂的何泓姍雖主演過一些電視劇,其電影作品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觀眾對《喜樂長安》的興趣。

  由亂世紛爭的京城之亂“長安亂”改成頗具喜慶味的“喜樂長安”,名字雖討巧了,從內涵上來說卻削弱不少。尤其為觀眾所詬病的便是“喜樂長安”,竟然是男女主角的名字合成的女主角叫喜樂,男主角叫釋然,後改成長安,這令人想起了《何以笙簫默》、《宮鎖心玉》、《宮鎖連城》等偶像劇,也不禁佩服起《喜樂長安》主創們的創造性發揮。

  其實,如果看過《長安亂》原著的觀眾就會知道,《喜樂長安》的改編沒有多大尺度其實也只是在人名和寺名上做了一些改動,故事的主線還是跟著韓寒的原著故事走的。主人公釋然,是從小在小木寺長大的小和尚,他有一個和藹可親的師父,有一個一起長大的師兄,更碰到一個青梅竹馬和她一般大的小女孩喜樂。有一天,他奉師父之命,和喜樂一同下山。刀光劍影,兒女情長,誤闖龍潭虎穴,並陰差陽錯成為武林盟主。在經歷世事之後,突然厭倦江湖紛爭,於是放棄江湖聲名,和喜樂一起隱居深山,不管武林最後被原是失落的皇子後來當上皇帝的師兄斬草除根,也不管自己的師門小木寺命運如何。

  其中許多讓人忍俊不禁的笑點,多其實正是從原著而來。像天真無邪的小喜樂說道:“有一個東西,師父和師兄們都有,而我沒有”;武當的劉雲在比武時被尿憋死;“偷偷”和“偷”不一樣;那頭叫“小扁”的毛驢喜歡睡覺等等,都是來自原著的情節。如果覺得影片的故事主線不清晰,情節太過凌亂,過分突出笑點,那隻能說明其受原著的影響過深。《長安亂》創作於2004年,當時的韓寒不過二十出頭,那時的他還喜歡玩段子,或者故作驚人之語,喜歡嘲諷世事,嘲弄經典,調侃的語調在《長安亂》中比比皆是。當然,《喜樂長安》免不了要受他的影響。

  《喜樂長安》裡的江湖,一片戲謔,一地雞毛。其中,只有嘲諷,沒有思想;只有搞笑,沒有深刻;只有一個個韓寒式段子,卻沒有能夠自圓其說的情節。這裡面的武俠也是荒誕的,荒誕到武林裡再也沒有了為國為民的“俠”,只有自私自利的“人”。然而,再回歸到人之後,卻沒有教會人怎樣去行走,於是,《喜樂長安》也只有匍匐著向前。

  《喜樂長安》影評:

  假如用回韓寒原作IP的名字《長安亂》,或許《喜樂長安》對於觀眾的吸引力會更大一些。但是從導演竹卿的堅持來說,或者說從她女性的細膩來說,當然更希望如這個名字一樣,願全天下所有的少年,都能“喜樂”“長安”。

  韓寒的小說,向來是很難直接改編成電影的,因為故事性並不那麼強,更多的韻味是在於散落故事間,韓寒對於人生,對於青春的一些自問自答,幽默而又帶著少年獨有的彷徨和勇敢。如《長安亂》來說,衝出寺院的釋然小和尚,為的是與喜樂廝守終生,但是他卻不知道,世間不如意事十之,悲痛和荒謬往往佔據了生活的百分之八十,那一丁點的快樂,卻需要付出一生的時間去獲得。當釋然終於被叫成長安之後,當他輕而易舉地獲得武林盟主之後,生活的苦痛才如山崩般襲來。

  如今的韓寒,顯然也寫不出當年那麼少年的文字了,惟其如此,才顯得《長安亂》的珍貴。大概每一個少年,在直面紛繁蕪雜的社會時,都會有如此莽撞、懵懂的時期。也只有這個階段的少年,才敢於懷著一顆對愛情,對未來無比美好的願景,橫衝直撞,無所顧忌,如風般飛馳。從這個角度來說,竹卿導演是完全忠實於原著,拍出了韓寒筆下那種肆無忌憚的少年感,暢快淋漓。

  導演很大膽,影片中絕大多數動作場面,她都用二次元動漫的形式處理了,而把重場戲都放在喜樂與長安,甚至小扁也就是原作裡那頭慢得出奇的驢子身上,少年男女的輕笑淺鬧,不經世事,卻只在乎彼此的感覺全都拍了出來。這大概也是韓寒最開始並不承認《長安亂》是部武俠小說的意思。對於少年來說,誠然嚮往著縱橫江湖,劍氣九州的俠義生活,但是更多的,還是在意身邊伊人與自己的那點可愛的小情小調,飛馳般的江湖生涯,也不過是為了博得美人一笑,相濡以沫。

  《喜樂長安》最好的,還在於選對了演員。張天陽、何泓珊,還有一直說著一口山東話的萬永,都還帶著那股少年特有的清澈眼神。特別是何泓珊,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在荒郊夜晚走失那場戲裡,哭得梨花帶雨,生怕失去了長安,直到最後為了生孩子含笑九泉,都很忠實地還原了韓寒原作裡,對少年愛情的執著與純真,令人心動。

  如今的韓寒已經不再少年,甚至理所應當地做起了他的“國民岳父”,不知他再回頭去看自己當年的《長安亂》會是怎樣的心情。但是至少竹卿導演比較忠實地還原了他當年文字裡那種特有的青春和荒謬感,作為一個早已經不再懵懂的少年,看到這裡,難免還是會心馳神往,回想起自己一無所有,但卻擁有整個世界時的勇氣,以及那份對愛情仍然充滿了嚮往和執著的青澀時光!


《喜樂長安》經典臺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