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漲水後如何釣魚的技巧

  不同的釣魚場地有著不同的釣魚技巧與方法,水庫是釣友都十分喜歡的釣魚場地,但是當水庫漲水後釣魚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庫漲水後如何釣魚,希望你們喜歡。

  水庫漲水後釣魚的技巧

  一、水位上升與垂釣的關係

  通過實踐表明,水庫在一定的範圍內,釣友的釣獲量隨水位上升而增加,超過一定範圍,則隨水位上升而直線下降。這“一定範圍”數值,隨水庫大小而定。在小型水庫,大約是20—25釐米;在中型以上水庫,大約是15—20釐米。不管哪種情況如果一次水漲量超過30釐米,垂釣效果都差;漲水越大,效果越差。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是因為水庫漲水後,水中溶氧量增加,從岸上衝到水中的事物增多,魚兒呈積極覓食的活躍狀態,所以垂釣效果好。但如果漲水過大,水域面積增加太大,魚兒密度呈反比例下降;衝入水中的食物也相對增多,魚兒咬鉤的機會自然下降,因而垂釣效果不好。

  二、漲水原因與垂釣效果的關係

  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非降水性漲水,沒有引起溫度、氣壓等氣象條件的變化,魚兒在正常覓食的基礎上隨水位在一定範圍的上升而更加活躍,是垂釣的大好時機。

  第二種是由於雷陣雨引起的漲水,一般出現在夏季,由對流雲引起降水,來勢凶猛,歷時較短,漲水不大,往往雨後放晴或或陰轉多雲,溫度下降不大,氣壓迅速回升。這是魚兒覓食最旺盛期,也是垂釣的最佳時期。一般所說漲水後好釣魚,多指這種情況,釣友切莫錯過。

  第三種是連續中到大雨甚至暴雨引起的漲水。這種情況往往由於高空低氣壓槽侵入,帶來大片濃密雨層雲滯留於某一地區上空所致。雨量大,降雨時間長3—5天或更長,水庫容水量飽和或溢位,水域面積達最大值。溫度下降較大,又持續維持低氣壓天氣,水中溶氧量銳減。魚兒相對密度下降,又不積極覓食,這時出釣定無收穫。

  三、垂釣時機的選擇

  不論哪種情況造成的漲水,都要正確的選擇垂釣時機。一般來說,在降雨過後,水庫水位迅猛上漲時,魚兒從相對靜止狀態轉變為十分活躍狀態,大多浮游於水體中上層;此時泥沙大量衝入,水質渾濁,能見度很低,除能釣到鯰魚、黃顙之外,難於釣到其他魚類。當水位穩定不再上漲或緩慢下降,水質渾濁程度好轉時,魚兒才開始大量覓食咬鉤。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中雷陣雨引起漲水後的12小時以後至48小時之前;大雨或暴雨導致的漲水,則延遲到48小時以後,並能延續3—4天。

  因此,有經驗的釣友,在漲水開始時,並不馬上出釣,或者在咬鉤高潮到來之前耐心等待。例如去年7月4日夜,小編所在之地喜降中雷陣雨。第二天十幾位釣友同到一小型小庫垂釣,整整一上午,基本沒有收穫。於是釣友紛紛離去,只剩下小編和另兩位繼續堅持。下午2點後,魚兒開始頻頻咬鉤,待到天黑收收竿時,三人都滿載而歸。

  四、釣位與釣餌的選擇

  水庫漲水後,魚兒的活動規律是靠邊,游到出入水口處。因此,理想的釣位應選出水或入水處的小溝、僻靜的灣汊、有亂石或巖穴的石壁處、以及水庫狹窄或通道地段。水位的深淺,如釣鯽魚應在1—1.5米的地方;釣鯉魚,應在2—3米左右;拋鉤距離,一般在4.5米手竿可及的範圍內或更近一些;若為海竿,15米左右足矣。至於釣餌,應視水質而定。若水質渾濁,可見度低,應用腥味較濃的葷餌如紅蚯蚓、蠶蛹等,可釣到鯽魚、鯰魚和個頭不大的鯉魚。當水質逐漸澄清以後,要改用玉米粑、麵粉團、嫩玉米粒等素餌,可釣到鯉魚、草魚和鯽魚。

  釣魚的好處

  釣魚環境有益養身保健

  釣魚於江河湖海,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噪音小,是養身保健的良好環境。江河湖海邊的空氣中氧氣充足,經常呼吸新鮮空氣,可引起人體各種相應的良好的生理反應;日光可使人獲得健美的面板,紅潤健康的面容。人體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以增強面板和內臟器官的血液迴圈,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

  釣魚活動能控制和消除精神方面的各種不良情緒

  參加釣魚活動有助於提高生活情趣,活躍各種生理功能,是保持心理健康衛生,防止抑鬱症、精神沮喪及焦急、暴躁等不良情緒的好方法。釣魚使人心情舒暢,情緒穩定,精神飽滿。

  釣魚活動寓健身於娛樂之中

  釣魚者的心情是閒適安靜的,手和腦的活動完全出於自然,用不著去克服什麼雜念,這種意識和動作的協調一致,正是練功者追求的“形神合一”的功效。因此,只要你在釣魚時能保持良好心態和情緒,讓心情舒暢;保持正確的姿勢,那麼,你的體質、性格、精神都會起到質的變化,獲得良好的健身保健效果。

  提高人的反應能力

  釣魚的關鍵就在於觀察魚漂和及時提竿。初學釣魚的朋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得心應手,這可以鍛鍊人的反應及協調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腦細胞的靈活性。現代都市,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也比較大,身心有時很難放鬆下來,當你進入“人與碧水一線牽”的境界時,什麼榮辱、悲歡、得失、功過等等鬧心的事情,都會被面前的清水過濾得乾乾淨淨。

  野外釣魚注意事項

  一、把一切準備工作提前進行,防止丟三落四,並確定好出發時間。

  二、檢查好車況,攜帶的漁具要固定好,防止路上脫落,車速不要過快,安全第一。

  三、到垂釣水域後,不要急於下竿,要先觀察魚的活動情況,當然,經常光顧的水域也可以憑經驗直接下鉤。

  四、適當整理釣位,在不影響垂釣的前提下,使釣位安全舒適,並避開電線等障礙物。

  五、根據水位、魚種熟練操作釣具,野釣魚稀,可使用各種竿,長短、深淺、遠近佈陣,控制水域儘可能大一些。

  六、合理應用餌料,野釣物件主要是鯽魚,萬能釣餌蚯蚓是最佳釣餌,鯰、鯽等都喜歡吃,使用多竿垂釣時,也不需要像使用其它餌料那樣隨時盯著浮漂,如鯽魚等上鉤都會咬死鉤,大幅度頂漂或走漂,起竿遲點也不跑魚。

  七、長時間不上魚,可綜合周圍釣友的上魚情況,找出原因根據經驗,主要是釣位選擇不當,隨機應變。

  八、垂釣過程中,集中精力,如發現異常及時起竿,不要錯過機會,特別是上大魚的機會可一不可二。

  九、利用魚不咬鉤的時間,適當休息和處理雜事等。

  十、有錢難買回頭看,收竿後別忘了回頭看一看有無遺忘的東西。

  夏季在水庫釣魚的技巧

  1、在夏季到來前,水庫開閘放水,為防汛作準備,這時水位一降再降。正常情況下,水升則易釣,水降則難釣。水位升釣位多多,水位降釣位難找。降水時最佳去處,應首選大壩附近。因水庫一般在春季就開始放水,持續幾個月,使水庫水位不斷下降,到了夏季水位下降少則5—6米多則十幾米,魚相對集中,所以要圍著壩頭轉。其次,要垂釣大水面,溝汊、灣子少釣。道理很簡單,因水淺、區域小,魚沒有安全感。

  2、大型水庫無風不好釣,有風浪滔滔。一年時間裡大水庫水平如鏡的日子幾乎沒有,反而有點小風小浪特別好釣。3級以上風,浪高約半米,大水面側風處逆風處無法施釣。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換位,到漢口附近的背風地方下鉤。

  3、到了夏季水庫裡遊船增多,白天摩托艇、快艇一隻接一隻來回跑,水面都是一浪接一浪,擾得你心煩意亂,無心垂釣。到了晚上好了,船靠碼頭,也無人吵鬧,風平浪靜,還有一絲涼意,不說別的就這一點足以使人精神愉悅。晚上採用近釣,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4、夏季釣深也應有個度,不是越深越好。根據兩點:一是水質,二是水溫。水質清澈,釣5米左右最佳。因為大型水庫的深水區域多於淺水區域,魚類有在深水生活、活動的習慣。

  5、大型水庫出現暗流是常事,在這個時段魚往往很少吃鉤。如果你稍作調整,情況就很快發生轉機。

  6、因水庫離市區較遠,如果是騎摩托車去,一定要帶上火補膠、打氣筒等,以防不測。還要檢查我們所需的常用藥品和驅逐蚊蟲的風油精、滅害靈等是否帶齊。

  7、出釣前一天,就要注意收聽當地的天氣預報,如遇雷雨天氣,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出釣。

  8、在水庫垂釣的釣位,首先要在經常有人拋竿的地方,因為釣魚人經常在這裡打窩子,魚類就會對這裡產生記憶,知道到這裡來就有吃的,就會經常光顧這裡,這裡聚魚的情況要比其它地方好一些,所以這裡的魚就好釣些。

  9、釣位選擇一定要在較深的地方,但也不要太深,水庫一般壩頭上都在十幾米或幾十米深,選位時最好選擇在三至五米的深度較為適宜。如用手竿最好選擇在水深一米五到兩米的地方。

  10、要遵循“長釣腰”的原則,選擇相對較窄和比較突出的地方。夏天溫度高,魚類容易上浮,我們就應把釣位選擇在陰面或有樹木遮擋的地方。

  11、在水庫垂釣,為降低成本,窩料不宜太高檔,可在糟食中依據物件魚加部分商品餌誘魚進窩。因為水庫的魚常年沒有專人餵養,對餌料的味型要求不像池塘魚那麼嚴格,只要能吃,它們就會一擁而上搶食。要選擇稍微好一點的釣餌,味型一定要比窩料濃一些,可直接使用商品餌料或在糟食中新增較多的商品餌來垂釣。

  12、海竿炸彈鉤和串鉤上的餌料,要開的稍微黏一點,太散就不太好拋,首先要保證能丟擲去,在10到20分鐘後霧化比較合適,但不能開的太黏,和成死麵疙瘩,一個小時後收回來,還是一團就不行了。

  13、夏天在水庫釣魚,還可以試用一下糧食類餌料,如小麥,玉米粒等,原因是夏天正是小麥收割的季節,人們在拉運的過程中,散落在路上的小麥,就會隨風吹到水庫裡來,水庫的魚類會對此產生記憶。

  14、給海竿打窩,要注意窩子相互之間的距離要和插海竿的距離遠近基本一樣,原因是海竿釣的遠,而手竿釣的近,所以就不能要求海竿打窩子要像手竿那樣準確。當然是儘量越集中越好了。

  15、操作要科學,垂釣要適時,水庫用海竿垂釣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比池塘手竿釣簡單,無論開餌、打窩,還是拋竿遛魚、抄魚,都要講究科學,細緻認真,要不就會前功盡棄,將煮熟的鴨子放飛。


看過水庫漲水後如何釣魚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