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魚打窩技巧

  冬季釣魚也是人們非常喜歡的,那麼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依據氣候變化換位打窩

  冬天來臨,氣候已經變得相當冷了,水庫池塘湖泊的水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氣候條件下,我們打窩就要注意選擇,講究打法了,一定要堅持少打勤補的原則,廣種薄收。具體做法是,在不同深度的地方多打幾個窩。如早晚選較深水域打窩試釣,因早晚天氣較冷,水也比較涼,魚會游到深水區取暖。

  到了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就應到淺水區域打窩試釣,因為午時的太陽一出來,淺水區的水溫要高於深水區,魚就會到這裡來取暖覓食。無論在淺水區還是深水區,最好在我們釣位的左右都打上窩子,因為冬天魚的活動量和活動範圍都比較小,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找魚釣,不要只打一個窩子等魚來。

  二、依據氣候變化選擇窩料

  夏秋季節水溫較高,魚類的活動量和覓食慾望較為強烈,只要我們一打窩,在大約半小時就會有魚星出現,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發窩。而冬季卻不是這樣,打窩兩三個小時才會發窩,如釣位選擇不當,有時一天也不會發窩。除了水溫的關係以外,就是我們的窩子料不對路和釣位選擇不當所造成的,夏秋季要以香甜味為主,窩料用魚常年吃的顆粒飼料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而冬天就不行了。

  我的體會是,冬天打窩用的糟食中一定要新增含腥味的商品餌或鮮活的昆蟲類餌料,以及藥酒泡製的小米等,在冬季水溫較涼時才會有較好的誘魚效果。如果我們只用顆粒飼料打窩,因為水溫太低,窩料的氣味在水中散發的非常慢,就會導致誘不來魚或誘魚速度極慢的情況。因昆蟲類在水中能活動,酒泡小米的味道比較濃,如果我們用昆蟲類餌料或酒泡小米等打窩,就會較快誘魚,為今天的魚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少打勤補、分散打

  冬天打窩不能一次打得太多、太厚,只要窩子裡有餌料的味道就行了,即使是在夏秋季節,也要切忌打多。如果我們的窩子一次打得太厚,魚兒過來以後,窩子裡的東西都吃不完,啥時候才會吃你鉤上的餌料呢?為了大面積的誘魚,我們可以採取多打幾個窩子的辦法,在每個窩子裡只打少量的餌料,然後輪流試釣,先釣最先打的窩子,每離開窩子前一定要少許補窩,就是要保持窩子裡始終有味、有吃的。

  不能讓魚一次吃飽後再溜之大吉。按照一般常規,大部分釣魚人都以為窩子打得越集中越好,但冬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昆蟲類餌料,比如紅蟲、血蟲等,如果我們打的很集中,幾乎就是一團,如果來一尾大魚,幾口吃完了,窩子裡就沒有東西了,這裡就留不住魚。如我們打的比較分散,昆蟲在一定範圍的水中活動著,周圍的魚聞到昆蟲的氣味或看見昆蟲在活動,就會陸續到此一遊,即使只來一尾大魚,吃完了這一團,旁邊還有好多團在繼續起著誘魚的作用。

  我這裡說的分散並不是無限的分散,比如我們在夏秋季打窩像碗口大小,而冬釣的窩子就應該打的像臉盆大小才對,太大就會把魚誘到別的地方去。還有一點,就是冬釣的窩子料要選用較為細小而且味道較濃的餌料如酒泡小米、玉米絲、小顆粒飼料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被剛誘來的魚很快吃完,而且較濃的氣味在涼水中散發的時間也會長一點。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野外釣魚的釣位選擇技巧:

  一、水草叢生的淺灘處

  水草多的淺灘處是野外垂釣的一個好釣位。想必經驗豐富的老釣友都懂得,水草多的地方浮游生物和植物種子果實等比較多,能夠為魚兒帶來食物,所以此地魚群比較多。

  二、進水口

  如果所在的水域水草比較少的話,可以選擇在進水口或者凹凸的地方作為釣點,同樣進水口會帶來許多的食物給魚類,而凹凸處是指江河湖的溝汊、半島等地帶,這些地方一般是鯽魚和鯉魚等比較小的魚群的集中之地。

  三、方釣角,長釣腰

  “方釣角,長釣腰”,意思是說如果所在的水域類似於方形的話,儘量選擇在角上釣,因為魚兒喜歡在拐角處藏身;如果所在的水域比較狹長的話,可以選擇在水域中間彎曲的地帶作為釣點。

  四、淺釣鯽,深釣鯉

  “淺釣鯽,深釣鯉”,這個意思是說淺灘岸邊一般樹木比較多,鯽魚居多;深水的暗光區的鯉魚居多,被水淹沒的田地等也可以作為釣點。

  五、生活垃圾附近

  水岸邊的養殖場附近或者生活垃圾附近也可以作為釣點,因為這些地方經常會有一些生活垃圾堆積,會形成大量的有機物堆積在此地,魚類就會自然過來覓食,如果水不是很淺的話,魚群會比較聚集。

  六、障礙物附近

  水中有障礙物的地方也可作為釣點,因為野釣水域一般會有橋墩或者倒下的樹木等,這些地方魚兒一般喜歡去藏身,但是在此地釣魚的話要注意不要掛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