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本壘打術語解析

  “本壘打”就是擊球隊員一次擊球后,安全通過一.二、三壘最後返回本壘的合法擊球。以下是小編教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

  本壘打,棒球術語homer,相當於home run、circuit clout 、four-master或者ound trip等。本壘打是指擊球員將對方來球擊出後通常擊出外野護欄,擊球員依次跑過一、二、三壘並安全回到本壘的進攻方法,是棒球比賽中非常精彩的高潮瞬間。本壘打的型別有陽春本壘打、兩分全壘打、三分全壘打、黃金本壘打和再見本壘打。

  依照不同情況,本壘打一般有這些型別:

  陽春本壘打:壘上無人時擊出的本壘打

  兩分全壘打:壘上有一人時擊出的本壘打

  三分全壘打:壘上有兩人時擊出的本壘打

  黃金本壘打:滿壘時擊出的本壘打,也叫“滿貫本壘打”

  再見本壘打:比賽最後時刻後攻,打出這個球已完全鎖定勝局時的本壘打。

  棒球運動中,全壘打是一種打者可環繞所有壘包一週的安打。除了打者跑到終點本壘時,可自力得到一分之外,所有已經在壘包上的跑者每人皆可得到一分。

  棒球進攻隊伍的球員必須依序經過四個壘包才能得分,在其他情況下,打者上壘成為跑者之後,必須藉由其他隊友的幫助推進才能得分。但是若擊出全壘打,計分板上分數立刻就增加了,因此全壘打一向是棒球運動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環。

  美國曾有句諺語說:「鳥槍開福特,重炮手開凱迪拉克。」還有個傳說是:有記者訪問美國球星貝比·魯斯,談到他的薪水比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還高一事,魯斯回答:「那要看他去年打多少支全壘打?」

  在臺灣地區,棒球運動的職業水平和社會化程度都處於較高的水平,全壘打在臺灣又稱為「紅不讓」,這是日文棒球術語音譯為漢語而成。

  棒球本壘打的規則:

  棒球運動規則並非人們想象的那麼複雜,簡單地說,就是投球,擊球,接球。棒球比賽在兩隊之間進行,輪流進攻與防守。在9局比賽中,得分最多的隊獲勝。一隊的三名投手都出局後,兩隊交換進攻與防守。如果兩隊在9局比賽中打平,還有加一局比賽,一直到分出勝負。

  攻方隊員擊球后跑壘,依次踏觸一、二、三壘,最後安全踏觸本壘的進攻得一分。棒球比賽中的得分大部分都是擊球手先到一壘、然後依次跑壘到本壘得分的,但也有非常令人激動的本壘打情況。

  所謂本壘打就是擊球員將球擊出後通常擊出外野護欄,擊球員安全回到本壘叫本壘打。擊球員無失誤安全上壘的擊球叫安打,擊球員在投手投出四個壞球后可自動上壘。

  主要棒球術語如下:

  場地

  界內地區

  從本壘經一、三邊線及其延長線直到擋牆或圍網包括垂直的空間以內的區域叫“界內地區”。

  界外地區

  從本壘經一、三壘邊線及其延長線直到擋牆或圍網包括垂直的空間以外的區域叫“界外地區”。

  內場

  連結四個壘位所形成的正方形的界內場區為內場。

  外場:內場以外的界內地區,即內場以外至連線兩條邊線末端的弧線所形成的扇形地區為外場。

  邊線:本壘至一壘及其延長線和本壘至三壘及其延長線叫邊線。

  壘線:連線壘間的線叫壘線。

  壘位:跑壘員為得分而必須按順序踏觸內場四角的四個位置叫“壘位”。

  投手區;直徑為5.49米,高出地面0.25米,四周成斜坡,供投手投球的土墩為投手區。土墩正中稍後為一平臺,中置投手板

  擊球員區:擊球員擊球時端立的區域叫“擊球員區”。

  接手區:接手準備接投手投球時必須站立的區域叫“接手區”。

  跑壘指導員區:設在一、三壘外,供跑壘指導員指導本隊隊員跑壘和擊球的地域叫“跑壘指導員區”。

  隊員席:為場上隊員和不上場的替補隊員及其他穿著運動服裝的本隊成員準備的座位叫“隊員席”。

  野傳球線:畫在邊線以外18.29米,至少與邊線的本壘至一壘、本壘至三壘部分平行,用以區別比賽有效地區與無效地區的線叫“野傳球線”。

  隊員

  守隊、守隊隊員:在場上進行防守活動的隊員“守隊”;進行防守活動的任一隊員叫“守隊隊員”。

  主隊或先守隊:某隊在本隊球場或本地球場進行地,該隊即為“主隊”。按慣例先守,又叫“先守隊”。

  守場員;進行防守的任一隊員都叫“守場員”。

  內場手;在內場各位置進行防守的隊員都叫“內場手”。

  外場手:在外場進行防守的隊員叫“外場手”。投手:向擊球員投球的守隊隊員叫“投手”。

  擊球員:在擊球員區內擊球的攻隊隊員叫“擊球員”。

  擊跑員:擊球后向一壘跑進的攻隊隊員叫“擊跑員”。

  跑壘員:安全到達一壘後繼續進行進壘、偷壘、得分等進攻行為的攻隊隊員叫“跑壘員”。

  跑壘指導員:站在跑壘指導員區指導擊球員擊球和跑壘員跑壘的同隊隊員或教練員叫“跑壘指導員”。

  替補隊員:未列在上場隊員名單內、替換場上隊員參加比賽的非開局隊員叫“替補隊員”。

  投球

  投球:投手投給擊球員的球叫“投球”。

  正面投球;投手以身體正面對著擊球員進行投球的姿勢叫“正面投球”。

  側面投球:投手用身體一側對著擊球員進行投球的姿勢叫“側面投球”。

  投手的軸心腳;投手踏觸投手板投球時作軸的腳叫“投手的軸心腳”。

  投手的自由腳:投手投球時不作軸而做伸踏的腳叫“投手的自由腳”。“自由腳”也叫“伸踏腳”。

  不合法投球:違反規則的投球叫“不合法投球”。下列投球均判“不合法投球”:

  投手的軸心腳沒有踏觸投手板而向擊球員投球時;

  突然向沒有準備好的擊球員投球時;

  違反有關正面投球和側面投球的規定投球時。

  投球無效:不判好球或壞球,攻守也無效的投手投球叫“投球無效”。

  投手犯規則:壘上有跑壘員時投手牽制跑壘員或投球的不合法行為叫“投手犯規”。這時,判各跑壘員安全進一個壘,但不判擊球員“一球”。

  好球區:在本壘板的垂直上空,高度在擊球員擊球時自然站立姿勢的膝蓋上沿至腋部之間的立體空間,這個區域叫“好球區”。

  壞球:投手合法投出的球沒有進入“好球區”或在進入“好球區”前已落地,而擊球員又未擊的投球叫“壞球”。

  暴投:偏離本壘板致接手無法接住的投球叫“暴投”。

  注:球滾出野傳球線或後擋網以外時判跑壘員安全進一個壘。

  漏接:接手失接經過正常努力可以接住的投手投球,致使跑壘員多進一個壘的行為叫“漏接”。

  突然急投:擊球員尚未作好擊球準備,投手突然急速向其投球的行為叫“突然急投”。這是不合法投球。

  責任失分:由投手負責的失分叫“責任失分”。

  攻守活動

  “比賽開始”或“繼續比賽”:裁判員宣佈開始進行比賽或遇死球局面時宣佈恢復比賽的命令。

  局:比賽雙方各因三個出局而互換攻守條一次為“一局”。只有一方三人出局而未交換攻守時為“半局”。安全:裁判員對跑壘員合法取得欲佔壘位的判定叫“安全”。

  得分:攻隊隊員擊球后跑壘並依次踏觸一、二、三壘,最後安全踏觸本壘的進攻行為叫“得分”。

  出局:攻隊隊員被取消擊球、跑壘或得分的權利叫“出局”。

  擊球:擊球員站在擊球員區用球棒擊投手投球的進攻行為叫“擊球”。

  不合法擊球:擊球員採取下列任一行為擊出的球為“不合法擊球”:

  1一腳或雙腳全部落在擊球員區外的地面上或一腳全部或一部分踏觸本壘板揮擊而將球擊中時;

  2用不合規則規定的球棒將球擊出時。

  擊:擊球員擊球未中、好球未擊、兩擊前擊成界外球、觸擊成界外球、擊球末中而球觸及身體、好主身體或擊成“擦棒球”時都判為一“擊”。

  球:擊球員壞球未擊或投手不合法投球時判為一“球”。

  界內球:合法擊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況時均判“界內球”。:

  1停止在本壘至一壘之間或本壘至三壘之間的界內地區時;

  2地滾球越過一、三壘壘位從壘位後面的界內地區滾向外場或滾出界外時;

  3觸及一壘、二壘或三壘壘包時;

  4先落在一、三壘壘位後界內地區時;

  5在界內觸及裁判員、比賽隊隊員身體時;

  6從界內地區上空直接越出本壘打線時。

  注:在邊線上接球時,應按守場員手套觸球時與地面的垂直線來判定,而不應以守場員觸球時是站在界內或界外地區來判定。騰空球落在第一、三壘上或落在一、三壘後面的外場界內地區,然後彈出界外地區時仍為“界內球”。

  界外球;合法擊出的球如遇下列任一情況時判“界外球”:

  1停止在本壘到一壘之間或本壘到三壘之間的界外地區時;

  2內場地滾球經過一、三壘壘位,從壘位後界外地區滾人外場或繼續滾出界外時;

  3落在一、三壘位後的界外地區時;

  4在界外觸及裁判員或比賽隊隊員的身體或其他障礙物時。

  注:擊出的球直接擊中投手板,從本壘到一壘之間或本壘到三壘之間反彈出界外地區時判“界外球”。

  騰空球:擊向空中的高飛球叫“騰空球”。

  地滾球:在地面滾動或彈跳的擊球叫“地滾球”。

  平直球:異常快速,既不著地又不上升而直接飛向守場員的擊球叫“平直球”。

  擦棒球:碰觸球棒後迅猛而直接地到達接手手中並被接住的擊球叫“擦棒球”。

  觸擊球:有意等球碰棒或用棒輕觸來球,使球緩慢地滾入內場的擊球叫“觸擊球”。

  搶分觸擊;在二出局前,三壘有跑壘員搶進本壘得分的進攻戰術叫“搶分觸擊”。

  犧牲打:擊球員犧牲自己安全上壘的權利而使跑壘員進壘得分的擊球叫“犧牲打”。“犧牲打”根據擊球方法不同又分為“騰空球犧牲打”和“觸擊球犧牲打”。

  內場騰空球;二出局前,一、二壘或一、二、三壘都有跑壘員時,擊球員合法擊出的落在內場或內場附近,而守場員9包括外場手又能輕易接住的界內騰空球平直球和用觸擊法擊出的騰空球除外叫“內場騰空球”,判擊球員出局,繼續比賽。

  安打:凡守場員並無失誤而安全上壘的擊球叫“安打”。“安打”按安全到壘的多少分“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本壘安打”簡稱“一壘打”、“二壘打”、“三壘打”、“本壘打”。

  四球上壘:擊球員擊球時得了四“球”而安全進到一壘的判定叫“四球上壘”。

  滑壘:跑壘員身體貼地滑動的佔壘動作叫“滑壘”。

  滑出壘位:攻隊隊員除從本壘進入一壘外,凡因滑壘過頭而離開壘位的行為叫“滑出壘位”。

  再踏壘:跑壘員按規定合法返回並踏觸原佔壘位的行為叫“再踏壘”。

  離壘過早:跑壘員在守場員接觸騰空球前離壘的跑壘行為,叫“離壘過早”。

  被迫進壘:跑壘員由於擊跑員上壘被迫放棄原佔壘位而向下一壘位前進的跑壘行為叫“被迫進壘”。

  偷壘;跑壘員在投入起動投球時迅速搶進下一壘位並獲得成功的跑壘行為叫“偷壘”。

  接殺:守場員把擊球員擊出的騰空球或平直球在落地前合法接住,或接本隊守場員的傳球而使擊跑員或跑壘員出局的防守行為叫“接殺”。

  接住:守場員沒有用帽子、護具或運動服裝的任一部分來接球,而是在球落地前牢固地把球握在手套或手中的防守行為叫“接住”。

  投殺:擊球員被判三“擊”而取消其繼續擊球的權利的投球行為叫“投殺”。

  觸殺:守場員用手套或手牢固地將球握住,同時以所持的球或持球的手或手套碰觸跑壘員的身體使其出局的防守行為叫“觸殺”。

  傳殺:守場員傳球以協助本隊其他守場員完成接殺擊跑員或跑壘員的任務的防守行為叫“傳殺”,也叫“助殺”。

  封殺:守場員對擊跑員進行傳殺或對由於擊跑員擊球上壘而被迫進壘的跑壘員進行傳殺的防守行為叫“封殺”。這種攻守局面叫“封殺局面”。

  守場員選殺:守場員在處理界內地滾球時,不傳殺擊跑員而傳殺前位跑壘員出局的防守行為叫“守場員選殺”。

  牽制傳殺:投手踏觸投手板對跑壘員進行牽制和傳殺的行為叫“牽制傳殺”。

  夾殺:守場員對跑在兩個壘位之間的跑壘員進行傳殺的防守行為叫“夾殺”。

  雙殺:守場員防守出色而使攻隊兩名隊員連續出局的防守行為叫“雙殺”。雙殺有:

  1雙封殺:封殺造成的雙殺。

  2封觸雙殺:銑用封殺再用觸殺造成的雙殺。

  三殺:守場員防守無失誤而使攻隊三名隊員連續出局的防守行為叫“三殺”。

  身體:指攻守隊員或裁判員的身體、衣服及其用具的任何部分。

  接觸:接觸場上隊員或裁判員的身體、衣服及其用具的任何部分叫“接觸”。

  失誤:凡守場員經過正常努力可以接好或傳好的球,但沒能接住或傳好致使攻隊隊員安全上壘或得分的防守行為叫“失誤”。

  野傳球:守場員傳、接球失誤致使球滾出野傳球線或滾出前碰觸障礙物或滾入看臺、隊員席等而成“死球”的傳球叫“野傳球”。

  妨礙:凡影響比賽隊員進行正常攻守的行為叫“妨礙”。

  阻擋:守場員沒有持球,也不是在接球而阻擋跑壘員進行壘的行為叫“阻擋”。

  沃球:繼續比賽,攻守有效的擊球、傳球、接球或投球叫“活球”。

  死球:暫停比賽的擊球、傳球、接球或投球叫“死球”。這種暫停比賽的局面叫“死球局面”。

  暫停:裁判員為暫時中斷比賽所宣佈的口令。此時場上成死球局面。

  申訴:守隊隊員對攻隊隊員的犯規行為要求裁判員判以出局的行為叫“申訴”。

  提出抗議;比賽隊對裁判員執行規則上的錯誤向裁判員提出改判要求的行為叫“提出抗議”。

  裁判記錄

  判定:裁判員做出的判斷叫“判定”。

  合法;與規則的規定相符合叫“合法”。

  不合法:與規則的規定相違背叫“不合法”。

  中止比賽:由於某種原因由主裁判員宣佈結束的比賽叫“中止比賽”。

  平局比賽:主裁判員宣佈的兩隊得分相等的有效比賽叫“平局比賽”。

  棄權比賽:因一方違反規則由主裁判員宣佈另一方以9:0獲勝而結束的比賽叫“棄權比賽”。

  改期續賽:主裁判員因故宣佈提前中止並定期繼續將其賽完的比賽叫“改期續賽”。

  連賽兩場:在一日內連續參加兩場比賽叫“連賽兩場”。

  罰則:根據規則裁判員對比賽隊隊員和教練員的犯規則行為進行處理的規定叫“罰則”。

  正式記錄員:由比賽主辦單位指派擔任比賽記錄和技術統計工作的人員叫“正式記錄員”。

  棒球本壘打的分類:

  除了一般常說的全壘打,某些特定的比賽狀況還有各自的名稱。這類全壘打較為特殊,一個原因是它們不常出現,另外就是它們能為比賽帶來高潮。

  全壘打

  最典型的全壘打,就是把球打出球場外野最後面的全壘打牆外,並且球飛出去時是在界內。但是,凡事總是有少數例外的。基本上只要在對手沒有發生失誤的情況下,打者擊球后一舉繞完所有壘包,在野手來得及把球傳回來之前跑回本壘,這就算是全壘打。這叫做場內全壘打inside-the-park home run,一般需要打者是個腳程快的選手,而野手要不是某種程度上對球的處理不夠正確,要不然就是球出現了不規則彈跳或因為球場的特性使得球難以處理。而這個處理錯誤不能到被記為失誤的程度,否則規則上打者是無法獲得全壘打記錄的。

  大滿貫

  大滿貫grand slam全壘打是指打者在滿壘時也就是一壘、二壘、三壘都有跑者打出的全壘打,可一口氣得到4分。場內大滿貫inside-the-park grand slam需兼具兩者的特性,非常罕見。美國職棒大聯盟出現場內大滿貫是在1999年10月3日由坦帕灣魔鬼魚的Randy Winn所擊出的。

  別全壘打

  再見全壘打walkoff home run是由知名終結者Dennis Eckersley發明的,用來指稱那些立刻結束比賽的全壘打。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得了分之後,球員就可以離開"walk off"球場了。要結束比賽,必須是後攻球隊在最後一局下半打出令比數超前的全壘打。

  紀錄

  世界全壘打王是王貞治,生涯累積擊出868支全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