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快樂黑板報圖片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為共建和諧社會,進一步激發全民讀書的熱情,讓我們認真讀一本好書吧!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黑板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讀書快樂黑板報:生的故事

  1926年,災難深重的中國正是軍閥混戰時期。那一年8月,生於江蘇揚州田家巷一個書香滿室的人家。5個子女中他排行第三,其名“澤民”取孔子“惠澤蒼生”之意。

  江家在當地受人尊敬。祖父江石溪精通中醫並熱心國事,曾譜歌痛斥袁世凱對日簽訂“二十一條”。1933年祖父去世時,只有7歲,但祖父秉持一生的知識分子氣質和情懷,影響了整個家庭。

  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在幼年時期就已開始。自識字起,父親江世俊就要求他每天背誦一篇中國古典文學文章,還要練習書法。的音樂天分,在他進入揚州東關中心小學時顯露出來。他一生鍾愛西方古典音樂,曾說,如果中國人一點不知道貝多芬第九交響樂,不是好事情。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若干年後,作為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他給外界留下了倜儻多才的印象。2003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京大學回答學生提問時說:江主席多才多藝在各國元首中間早已傳為佳話,不僅能嫻熟地駕馭俄文,還能夠用英語和義大利語唱歌。相比之下,我的造詣遠遠不如。

  相對於革命而言,在年少時顯然更偏重科學。他的理科成績非常好。1943年夏天,17歲的進入南京中央大學工科機電系讀書。也是在這一年,他開始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

  兩年後日本投降,1945年深秋,南京中央大學和交通大學的重慶、上海校園正式合併,新校區設在上海的徐家彙地區,就是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學。從南京來到上海,完成最後兩年的學業。

  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在上海交大,他並沒有被全新的環境壓抑個性。學習之餘,他仍表現出對文藝的強烈偏好,還擠時間美國電影《亂世佳人》和《魂斷藍橋》。

  入黨後,參加了共產黨組織的活動。同學回憶,他在活動中表現了自己特殊的才華,“當時人稱是‘指揮家’,因為人們常常看到他在鋼琴上敲打,俯身二胡拉唱,或者為抗議人群的高歌猛進做即興指揮。”

  喜歡讀唐詩、宋詞和元曲,也讀過但丁、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和馬克·吐溫的一些作品。由於家學深厚,愛好十分廣博,因此在大學得“江博士”雅號。在畢業紀念冊上,同學們留言:博士自幼即聰慧異常,在校成績,每列前茅,尤長數學,為全級冠,遇友熱心誠懇,處事迅速果斷,恃相對論,每辯必勝,創三曲線,得博士銜;平昔愛好運動,長單槓,善短跑,近則喜賦詞彈曲,儼然“江大爺”矣。

  的語言功底也應是在交大打下的。資料顯示,他能夠運用英文、俄文、羅馬尼亞文,還粗通德語和日語。憑其嫻熟的英語,日後留給人們的印象還包括,會見外賓時,他常用外語表達觀點,他向美國聽眾背誦林肯的演講。 1985年,擔任上海市長時,他的辦公室有超過3000本書。他喜歡古典文學。1994年,他在天津南開大學,當場背誦了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蘇軾的《中秋見月和子由》,令學生們歎服。

  喜歡直接向別人請教。比如,他看到當時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寫的一篇關於中國古代年表的文章,對文中所引哲學家羅素在1922年為中國開出的一個處方非

  常感愛好,便給宋健打電話。此外,他要了10本羅素的原版著作《中國的問題》。他對宋健說,“不管什麼時候,只要你覺得我應該讀一讀的東西,就直接送到我的辦公室來。” 另一個經常被江請教的科學家是錢學森。

  江的英語很好,能背誦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講,哈姆雷特的獨白“生存還是滅亡”,以及雪萊的《西風頌》。他還說,假如一箇中國人對貝多芬的交響樂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一無所知,他就是精神貧兒。江告誡身邊的人,中國應該吸收外國文化精華,但他又強調,決不能拋棄自己的傳統,以抵禦西方文化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