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數學家黑板報

  數學是一門思維的學科,怎樣進行有效的數學思維訓練,是每位數學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小學生數學思維的主要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基礎,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以促進整體數學思維品質的發展。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是以的內容:

>

  楊—張定理:數學家楊樂和張廣厚在函式論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稱為“楊—張定理”。

  :楊樂

  楊樂數學家。江蘇南通人。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複分析研究。對整函式與亞純函式虧值與波萊爾方向間的聯絡作了深入研究,與張廣厚合作最先發現並建立了這兩個基本概念之間的具體的聯絡。在亞純函式奇異方向進行了深入研究,引進了新的奇異方向並對奇異方向的分佈給出了完備的解答。對全純與亞純函式族的正規性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建立了正規性與不動點間的聯絡。引進虧函式的概念,證明了有窮下級亞純函式的虧函式至多是可數的。與英國學者合作解決了著名數學家立特沃德的一個猜想。對整函式及其導數的總虧量與虧值數目作出了精確估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以小小數學家為主題的黑板報圖片

  :張廣厚

  張廣厚1937—1987年,唐山市東礦區林西人,祖籍山東,是我國著名數學家。1937年1月22日,張廣厚降生在林西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七歲隨父兄到礦上當童工,飽受艱辛,從小立下壯志:一定要做個有文化的中國人。1948年底,唐山市解放了。張廣厚回到了校園,他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初、高中的學業,併成為高中三年唯一一名數學次次考試均滿分的“數學尖子”。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張廣厚是大學同屆畢業生中唯一保持六年全優成績的學生。他的畢業論文,也被刊發在一家知名的數學雜誌上。

  1962年,在北大教授莊圻泰的悉心指導下,張廣厚考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師從著名的數學前輩熊慶來教授做研究生,從此,在數學科學的道路上,他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研究生畢業後,他便被留在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從事研究工作。1964年下半年,張廣厚和楊樂開始合作研究全純與亞純函式族。他們發展了消去原始值的方法,獲得了很好的結果。正當他們全心投入函式理論研究之時,一場史無前例的“”開始了。張廣厚被趕到中城澗勞動,後又到天津小站的解放軍農場勞動了一年半。

  70年代初,隨著文化禁錮的粉碎和經濟、科技改革的到來,特別是周恩來親自過問科學院的工作,肯定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短短几年間,他與楊樂合作,首次發現函式值分佈論中的兩個主要概念“虧值”和“奇異方向”之間的具體聯絡,被數學界定名為張楊定理。緊接著,張廣厚又開始研究“虧值”、“漸近值”和“茹利雅方向”三個概念,這是函式理論中三個重要概念。早在1929年,芬蘭著名數學家奈望利納也曾作過相同的猜測,但10年後,他的猜測被否定了。40年後,這樣一個被著名數學家研究卻被否定過的難題,在張廣厚千萬次的論證中,終於找到了合理的解決方法,一舉做出這項研究的科學論證。《中國科學》在1973年3月,特為論文出了一期增刊。新華社、《人民日報》也在頭版顯著位置再次以《張廣厚又獲世界水平的成果》為題作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