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的中藥方

  腸炎是十分常見的疾病,不論男女老少,均有發病。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治療一:熟地15克,山藥12克,炒扁豆12克,炮姜9克,吳茱萸6克,炒白朮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療腸炎,腹瀉久治不愈,進食生冷物則瀉,腹部怕冷,飲食不香等。

  治療二:黨蔘12克,焦白朮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炒防風9克,陳皮9克,白芍15克,焦山楂12克,焦神曲12克,秦皮12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療腸炎,大便稀薄,便前腹痛,便後痛減,大便挾有粘液,情緒波動則病情加重。

  治療三:黨蔘15克,熟附片6克,苦蔘6克,烏梅10克,焦白朮10克,乾薑6克,白芍10克,木香6克,焦山楂15克,煅牡蠣15克,茯苓12克,車前子***布包***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療腸炎,腹瀉與便祕交替發作,大便挾有粘液膿血,腹痛等症。

  治療四:柴胡、白芍、白朮、防風各10克,木香、甘草各6克,青皮、陳皮各5克,槐花15克,黃連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飯前半小時溫服。

  治療腸炎,腹痛腸鳴,便下稀薄,挾帶粘液或膿血。

  治療五:淮山藥30克,谷芽15克,炮乾薑10克,黃連6克,白芍12克,地榆炭18克,合歡皮20克,烏藥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療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腹痛,腹瀉,腸鳴,裡急後重,大便挾有粘液,便後腹痛消失等症。

  治療六:黨蔘15克,焦白朮15克,酒軍炭2克,炮姜7.5克,苦蔘10克,秦皮15克,炒山藥15克,扁豆15克,烏梅7.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腹痛,腹瀉,大便帶有紅白凍子等症。

  腸炎的食療

  1.梅子

  把已黃或半黃的梅子,經草灰處理後,用籠屜盛了加以燻蒸,晒乾後即成烏梅。烏梅有斂肺澀腸,止久咳,消腫等多種功能,果汁可治腸炎、痢疾等。《本草逢源》中記載說:“烏梅酸收,益津開胃,能斂肺、澀腸、止嘔、斂汗、定惴、定蛔、治血痢必用之。”

  ***1***糖漬青梅

  青梅5000克,自糖100克,食鹽、明礬各適量。將青梅用清水洗淨,去雜質及小石形成的果實,放人盆中,加人食鹽、明礬和適量清水拌勻,待青梅顏色轉黃後撈出;給每個青梅刺上10一15個孔眼,用清水再泡6小時左右,取出瀝乾水分;倒瓦盆中,加人自糖攪拌均勻,待糖溶解後,糖漬,每隔兩天上下翻動1次,逐步加糖,待糖液濃度呈飽和狀態即可。本方具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痢的功效。對於治療腸炎,煩渴,心神不安,消渴,痢疾等病症有很好的作用。

  ***2***烏梅甜湯

  烏梅10個,紅糖少許。將烏梅洗淨,加水500毫升,煎湯,然後加入紅糖,即可飲有。每日4次,每次1杯,連服3日。治結腸炎。

  2.柿子

  柿的果實經加工而成柿餅。柿餅性味甘澀、寒,具有澀腸、潤肺、止血、和胃功效。《本草通玄》認為柿餅“止胃熱口乾、潤心肺、消痰治血淋、更血”。配以活血、止血、益氣強身的木耳可治療腸炎、痢疾、吐血、咯血、血淋等症。

  幹炸柿餅:幹柿餅8個,雞蛋2枚,花生油750毫升,綿白糖、麵粉、幹澱粉、青紅絲各適量。將柿餅去蒂、核,洗淨後切成柿條,裹上幹澱粉待用;雞蛋打人碗內,加人、麵粉及少許清水,調成蛋糊待用;往鍋中加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將柿條逐條裹上蛋糊,放人油鍋內,炸至呈淡黃色時撈出;待油溫達八成熱時,再放人柿條復炸至呈金黃色,外殼變脆時撈起瀝油,裝人盤內,撒上青紅絲、綿白糖即成。此方適用於久瀉虛痢,胃弱食少,慢性腸炎等病症。

  3.橄欖

  橄欖味酸、甘、澀、溫,無毒。種子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可榨油。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開胃降氣、除煩醒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咳嗽、暑熱煩渴、腸炎腹瀉等病症。

  橄欖生薑茶:取橄欖7枚,生薑5片,紅糖15克。將橄欖洗淨搗碎,加人紅糖、生薑,水200毫升,文火煎10分鐘,然後濾出湯汁待溫飲用,每曰2次。此茶具有止痢消炎的功效,可用於腸炎,痢疾,腹瀉等病症。

  4.菠蘿、蘋果

  菠蘿味甘、微澀,有清暑解渴、消食止瀉的功效。其果汁不僅能治傷暑、少食納呆等症,而且還有通經的作用。所以菠蘿汁適合於中暑、腸炎、腹瀉以及月經不調者飲用。蘋果中含有4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腸炎患者可經常食用。

  慢性腸炎患者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果汁、菜湯、淡鹽開水、米湯、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不要貪食剛從冰箱取出的冷飲、水果、飯菜等,因為當冰鎮飲料、水果進入胃腸道後,冷的刺激可使胃腸道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頓減,引起胃腸道痙攣性收縮而發生腹痛,冷刺激更可引起胃腸炎、腹痛、腹瀉等症。專家告誡,放入冰箱內的水果貯存以不超過兩天為宜。各種飲料最好放在常溫下半小時後再慢慢少量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