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於不懈的努力的故事6個

  成功源於努力,努力鑄就輝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成功源於不懈的努力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成功源於不懈的努力的故事篇1:

  雖然那個又瘦又黑的女孩兒竭盡了全力,但最終還是沒能進入省女子足球隊。考試結束之後,所有落選的女孩兒都失望地離開了,只有她還默默地坐在球場邊上看隊員們訓練。教練看到她傷心的樣子,心裡有些過意不去,就走過去安慰她。

  “您能留下我嗎?”女孩兒抬起頭,眼睛裡含著淚水。

  站在離成功最近的地方“可我們的主力隊員已經夠了。”教練為難地說道。

  “那就讓我做個替補隊員吧,總得有人給主力隊員拿衣服、送礦泉水啊。”

  “你為什麼非要留下來呢?”教練好奇地問道。

  “我想站在離成功最近的地方,在這裡我隨時都有機會成為主力隊員,不是嗎?”

  教練望著她渴望的眼神,實在是不忍心拒絕,於是留下了女孩兒。

  從此以後,每當場上的隊員進行訓練的時候,女孩兒就默默地在場下練球。她的堅持不懈終於為她贏得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在一次重要的比賽裡,前鋒隊員意外受傷,萬般無奈的教練只好派她上場,結果女孩兒在下半場連進兩球,不僅幫助本隊獲得了勝利,更使得自己一戰成名。這女孩兒就是女子足球世界盃金靴獎得主——孫雯。

  生活就是這樣,你很難一開始就獲得成功。如果暫時得不到成功,那麼你就站在離成功最近的位置,這樣你就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機會。一旦機會到來,你就有可能第一個獲得成功。

  成功源於不懈的努力的故事篇2:

  2001年,隨著幾聲“哇哇”的啼哭聲,她出生在著名的英國劍橋大學校園。51歲得女的父親將她視為掌上明珠。

  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兩歲時,她竟然得了一種惡性腫瘤——神經膠質瘤,危及生命。經過18個月的痛苦化療,她總算保住了性命,但視神經受到嚴重損害,完全失去了視覺。幸運的是,當時的她根本不知道痛苦是什麼滋味。

  因為父母的悉心照料,小小年紀的她自信地成長起來。她酷愛學習,將學習當做一種遊戲。4歲時,父母為她請了一位盲文老師。每次學習,她都要將老師講解的內容用錄音機錄下來,然後一字一句地用小針扎出凹凸不平的盲文筆記,再用手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盲文老師特別喜歡她,每次總會對勤奮的她豎起大拇指,不停地說:“good! good!”

  然而,看著她一天天長大,她的父母開始變得有些焦慮不安了。因為,孩子終歸要融入校園這個集體。最終,她的父母還是痛下決心,將她送進了當地最好的學校。

  一星期後,父母去看望女兒,天性敏感的她拽著父母的衣角,硬是哭著要回家。原來班上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嘲笑她:“你雖然很聰明,但你雙目失明,永遠無法看到這個精彩的世界。”

  待她情緒穩定後,父母知道告訴她真相的時刻已經來臨,便將她帶到校園一角,認真地說道:“你確實跟其他孩子不一樣,我們也曾經替你感到惋惜。可是,寶貝,至少你已經跨越了鬼門關,因此,你的生命顯得尤為可貴,你的人生也最有意義!這又怎麼會不精彩呢?”

  “我要挑戰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戰勝了自己,就不怕別人嘲笑了!”乖巧的她用力地點點頭。看著懂事的女兒,父母備感欣慰,雙眼早已浸滿了淚花。

  自此,她更加努力地學習。僅用了兩年,她就可以用盲文流利地閱讀和寫作了。6歲那年,她突然告訴媽媽,自己想學一門外語。為了使女兒不受太多委屈,母親建議她學漢語,因為母親明白,那是一門非常難學的語言,她一旦難以堅持,就會主動放棄。

  在學習的過程中,她體會到了學習漢語的困難,學漢語光拼出字母可不夠,還要掌握四個聲調,聲調變了,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可這並沒有減弱她學習漢語的熱情,面對挑戰,她只是將它看成一個“遊戲的升級版”。她每天都會帶著耳機聽漢語錄音,一聽就是幾個小時。課間休息時間,她總會主動邀請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談。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她的漢語成績比健康的同學還要優秀。

  正是憑著這種“挑戰自己”的勁頭,此時的她已經熟練掌握了法語、西班牙語等幾國語言。目前,她正開始準備挑戰新的語言領域——阿拉伯語、德語和俄語。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4月,歐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會議。歐盟成員國的代表匯聚一堂,西裝革履的人們說著五花八門的語言。此時,一個年僅10歲的小女孩,坐在半圓形會場的一角,戴著專業的頭戴式耳機,一邊傾聽著耳機裡代表的發言,一邊準確無誤地做著同聲傳譯。這個小女孩就是改寫了歐洲議會歷史的亞莉克希亞·索洛尼。因為歐洲議會規定:走進半圓形會場的人的年齡不得小於14歲。

  改寫歷史後的亞莉克希亞·索洛尼總會贏得記者們的青睞。當被問及她的未來時,她總會面露紅暈,自信地說:“我的未來就是不斷挑戰自己,成為一名高階口譯員。”

  是的,成功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挑戰自己,頂住外來壓力,成就自己。生活中的我們如果具備這種信念並付諸實踐,生命之路定會更加美麗絢爛。

  成功源於不懈的努力的故事篇3:

  一個父親和他跛腳的兒子站在一幅金字塔畫前,兒子被畫上金字塔的雄偉所震撼,他問父親這是哪裡。父親淡淡地說:“別問了,這是你永遠不能到達的地方。”二十年後,已經年老的父親收到一張照片,背景是和二十年前同樣雄偉的金字塔,拄著柺杖的兒子站在金字塔前,笑容燦爛,照片背後寫著一行字:“人生不能被保證。”

  跛腳的兒子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我能行!”心動不如行動!當我們憧憬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信心,並努力去踐行,就一定會有笑容燦爛的那一天!

  約翰·庫緹斯先生是一個殘疾人,並身患癌症,他沒有雙腿能潛水,沒有雙腳能駕駛汽車,他是諸多個體育專案的冠軍得主,獲得國家二級教練的榮譽。

  約翰·庫緹斯雖然沒有腳,但他走過了比其他人都要長都要艱辛的道路;約翰·庫緹斯雖然沒有其他人高,但是他達到了許多平凡人都達不到的事業高峰。他對人生充滿了愛,用真摯的愛去對待生活。許多人被他的堅強和不屈不撓的意志所感動,都忍不住好奇地問:你的業績令人不可思議,你是怎麼成功的?約翰·庫緹斯回答說:永遠別對自己說不可能,想到就努力去做!正是這種信念,促使了約翰·庫緹斯的成功。

  生活有一條法則:有些事你要做隨時可以做,要見也隨時可以見到;有些事你一生也許只會有一次做的機會。要是你希望見到又能做這件事,你必須抓住那個機會,否則良機一去不復返。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應該做的事,不是我們沒有想到,而是我們沒有努力去做。時間一過,就把它忘了。

  行動的人改變世界,及時行動的人才容易獲得成功。

  有些事,並不是我們不能做,而是我們不想做。只要我們肯多付出一分心力和時間,就會發現,自己實在有許多未曾使用的潛在本領。

  也有些人在面臨一項新的工作時,會為它的繁重與困難而心情緊張、沉重、不安。這些人大多是較為拘謹而責任感又重的人。去除這種緊張、沉重與不安的辦法,只有立刻著手去做這件事。當開始工作之後,我們會很意外的發現,事實並不那麼困難,而對自己也有了信心。

  “想到就立刻去做”不是一件難事,我們只是需要明快、果決有信心。但是,一件事情既然已經開始,是否能夠有始有終,則要靠毅力與恆心。許多事往往在一開始時,憑一股衝力做了一陣,然後就漸漸覺得厭倦。加之任何工作總難免遭遇一點困難或外力的干擾,這時,不但興趣消失,信心也沒有了。很多工作因此而中途停頓。而只有那些能克服這中途障礙的才是成功的人。

  開始一件工作,所需的是決心與熱誠;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是恆心與毅力。缺少熱誠,工作無法開始。只有熱誠而無恆心與毅力,工作不能完成。所以,要成功,“想到就立刻去做”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想到就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