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知識點***3***
21、假象是一種錯覺。 ***錯***
答:現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絡,本質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內部聯絡。現象有真像和假象的區別。真像是從正面直接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侍從反面歪曲的表現本質的現象。假象不同於錯覺,錯覺是認識上的錯誤,屬於主觀範疇;假象也是客觀事物本質的表現,是客觀存在的。當然,假象容易使人產生錯覺。
22、多數人擁護的就是真理 ***錯***
答:這是一種主觀真理論,辨正唯物主義認為,真理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應,真理具有客觀性,其一是說: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其二是說: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謂多數人擁護,還是少數人擁護,都是把真理的標準,歸置於人的主觀判斷,並沒有什麼本質差別。
23、國家本質上是社會事務管理機構。***錯***
答: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的本質是一個階級壓迫另外一個階級的暴力工具,管理社會事務,是國家的若干責任中的一種,也是為了階級統治而服務的。
24、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社會意識也必然先進。***錯***
答: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一個國家經濟發達,意味著社會存在的比較意,但並不能必然導致其社會意識也先進。在歷史和現實中,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對照,都有許多明顯的例子。
25、任何真理都具有絕對性,因此任何真理都不會被推翻。***對***
答:所謂真理,是表示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一致,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必然包含著,與客觀實際相一直的內容,這點是無條件的,是絕對的,也是不會被推翻的。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它將不斷的得到完善和修整。
26、世界統一於存在。***錯***
答:存在是一個模稜兩可的字眼,可以理解為,可以認為物質存在,也可以意識存在,因此這個命題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可以接受的命題。具有明顯的折中調和的特性,實質是一個二元論的問題,辯證唯物主義,強調世界的統一性,明確指出世界統一於物質。
27、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因而總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錯***
答:上層建築,通過為經濟基礎服務,來體現其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的性質,可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也可能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判斷的標準主要看,它服務的經濟基礎和生產關係,是不是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如果是適合的那麼這種反作用,對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反之則對社會進步具有消極影響。
28、物質不是意識的產物,相反,意識卻是物質的最高產物。***對***
答: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是世界的本源,具有不依賴於物質的客觀性,相反,意識由物質產生,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結果,物質世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人類社會,這一物質世界的最高形態時,才產生了意識。
29、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對***
鄧小平的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它的創立過程,首先是從恢復和發展黨的思想路線開始,鄧小平首先支援和領導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考驗,然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此基礎上,才有了後來的改革開放,所以解放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歷史七點。
同時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只有堅持解放思想,理論聯絡實際,才能打破舊的思想觀念的束縛,創立符合新的歷史階段的理論,解放思想是邏輯起點。
30、“三個有利於”標準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必問姓“資”姓“社”的問題。***錯***
1992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中,明確提出判斷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就是:"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
這是針對改革開放中,邁步開步子,凡事都要去問一下姓"資"還是姓"社"而提出來的,它要求大膽的試,勇於改革,勇於實踐,從而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這並不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問,改革開放的前提,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因此在大的基本原則方面,鄧小平始終強調是社會主義。
3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錯*** 中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之一。
32、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對***
所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經濟關係藉以實現的具體形式,主要是指生產或資本的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
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的理論依據
第一,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要求。
第二,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的要求。
第三,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33、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錯***
一個國家的性質、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是這個國家的國體;
一個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是這個國家的政體。
中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與之相適應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三、簡答題
1簡述唯物辨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係。
***1***“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會陷入片面性而犯“一點論”的錯誤。***2***“重點論”,就是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輕重,不抓重點,就會犯“均衡論”的錯誤。***3***“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相互包含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唯物辯證法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要求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
2怎樣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係?
***1***和平問題,是指在較長時期內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問題,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制止區域性戰爭的問題。***2***發展問題是經濟問題,首先,
發展問題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其次也是發達國家的持續發展的問題,所以是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3***和平與發展是相互聯絡、相互依賴的兩大問題,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是一種辨證統一。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只有在和平環境下才能順利實現;和平也離不開發展,只有發展中國家獲得了發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斷地壯大,才有可能爭取比較長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戰。在這兩者中,發展問題是兩大主題的核心問題。
3簡述唯物辨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和根本分歧。
***1***聯絡的觀點和孤立的觀點的對立。***2***發展的觀點和靜止的觀點的對立。***3***全面的觀點和片面的觀點的對立。***4***在以上三個方面的對立中,貫穿著一個根本分歧和鬥爭焦點,即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4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產主義的科學內涵?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產主義這一概念主要有三個含義:***1***是指共產主義理論,即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或思想體系。***2***是指共產主義社會,即由共產主義理論所揭示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3***是指共產主義實踐,即在共產主義理論指導下,以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為最終目標的社會運動。共產主義的這三個方面是緊密聯絡,不可分割的。
5如何理解知識分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1***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2***知識分子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
***3***知識分子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必須依靠知識分子。
***4***知識分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僅是政治體制改革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者,而且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研究者、實踐經驗的總結者。
6簡述系統及其主要特徵。
***1***系統是指互相聯絡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組成的統一整體。
***2***系統的主要特徵有:①整體性,指系統作為整體具有它的各個要素都不單獨具有的性質和功能,這是系統的最本質的特徵;②結構的有序性,指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合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則;③內部結構趨向優化的特性,只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趨向於強化和優化系統的整體功能。 7人的價值實現的條件和途徑是什麼?
答:***1***無論是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還是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個人價值實現的條件是非常複雜的,總起來講可分為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
***2***所謂主觀條件是指個人的機體素質和所具備的知識、技能,以及個人的意志、品質等。
***3***所謂客觀條件是指個人所處的客觀的社會環境和機遇。社會環境包括社會需要和社會所能提供給人們去實現其自身價值的各種條件和手段。機遇是指個人價值在實現過程中出現的某種偶然性。儘管這種偶然性也是受必然性所制約的,但對於具體的個人來說,卻是一種機遇。
***4***個人價值實現的惟一途徑是社會實踐。個人價值在實現以前只是潛在的價值,只是一種可能性。要使潛在的價值變為現實的價值,把可能轉化為現實,就必須通過社會實踐。一個脫離社會實踐的人,是什麼價值也實現不了的。
8為什麼說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
***1***是由民主革命的性質與任務決定的。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它們互相勾結共同剝削和壓迫中國人民,主要是廣大農民。要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把80%的農民從封建剝削制度下解放出來,發展農業生產,主要是依靠和發動農民,才有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農民問題,或者土地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2***農民問題是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內容。 無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但是,如果沒有廣大的同盟軍,單靠無產階級孤軍奮戰,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就是一句空話,革命就不可能勝利。由於農民佔全國人口的大多數,他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因此,無產階級同農民建立牢固的聯盟,就成為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首要條件。沒有工農聯盟,就不會有偉大的革命力量,也不可能團結其他社會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打擊敵人,就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3***中國的武裝鬥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武裝鬥爭。中國的武裝鬥爭必須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道路。我們的軍隊,百分之八十是農民,革命戰爭勝利主要依靠農民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援。中國的武裝鬥爭,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戰爭。
9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
答: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展開的,目的是要建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和相應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依據新民主主義理論,制定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即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2***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3***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10為什麼“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案?
答:“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案。因為:第一,它符合香港、澳門、臺灣的歷史實際,符合中華民族盼望實現祖國統一的共同願望。香港、澳門、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由於歷史的原因,它們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並與大陸長期相分離。但是社會制度的不同和港、澳、臺地區人民在長期的資本主義制度下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識、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並沒有割斷大陸與港、澳、臺地區之間“血溶於水”的親情。因此,實現祖國統一,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第二,“一國兩制”的構想符合大陸和港澳臺經濟共同發展的要求。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保留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這既能保持雙方經濟發展的穩定,又能為各自的發展提供更為寬廣的空間。第三,“一國兩制”充分照顧美國、英國、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國家在這些地區的利益。香港被英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英國在香港擁有巨大的政治經濟利益,同時香港又是國際金融中心,美國、 日本、西歐等在那裡有大量的投資。澳門的問題也與香港類似。實行“一國兩制”,臺、港、澳高度自治,繁榮穩定,也就保證了這些國家、地區的利益。第四,“一國兩制”不僅考慮了港、澳、臺的歷史和現實,更考慮了大陸地區的現實。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一國兩制”的主體。不考慮這個主體,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誰能夠制定這樣的政策?沒有哪個人有這個膽識,哪一個黨派都不行。……這個膽略是要有基礎的,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所以,四項基本原則不僅是解決國內發展問題的根本保證,也是解決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綜上所述,以“一國兩制”方案統一中國,即體現了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充分照顧了有關國家在港、澳、臺的利益,充分尊重港、澳、臺長期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人民習慣於資本主義生活方式這一
現實,體現了高度的靈活性,有利於該地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居民安居樂業。因而是一條損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國家統一的最佳方案。
1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涵是什麼?
***1***“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簡明概括。它的具體內容是《黨的“十三大”首先提出的,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2***經濟建設是全黨和全國工作的中心,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最重要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3***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是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4***堅持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們的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不堅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是沒有出路的。
兩個基本點都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箇中心與兩個基本點都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12簡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戰略重點。
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包括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戰略重點等內容。***1***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就是在三個不同階段上實現各自的不同戰略任務,即第一步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3***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一是農業,它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二是能源和交通,它們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三是教育和科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要發展科學技術,又必須依靠教育。
13為什麼說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辨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規律和範疇的中心線索,是理解它們的“鑰匙”。***3***對立統一規律規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4***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根本分歧的焦點。
14簡述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
***1***相對靜止是事物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在相對靜止狀態的量變的積累,就不可能有質的飛躍。***2***承認相對靜止是區分事物的必要條件,不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狀態,就看不到事物的確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界線。***3***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認識和理解運動。
15簡述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及其馬克思主義認識觀的關係。
***1***黨的思想路線是指導實際工作的認識路線,其基本內容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
***2***馬克思主義認識管是關於人類認識的產生、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黨的思想路線是統一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和具體體現。
16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途徑是什麼?
***1***著眼於搞好國有經濟,通過存量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
***2***把國有企業的改革同企業改組、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以構造結構優化和高效執行的微觀基礎。***3***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實施再就業工程,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4***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
17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進行的長期探索的基礎上,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條路線規定:革命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這是總路線的核心;革命的動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物件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革命的性質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
18為什麼說武裝鬥爭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
中國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裝鬥爭的道路,這是由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特點決定的。***1***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在內部,沒有民主。因此,沒有進行和平鬥爭的可能性。***2***中國革命的敵人相對殘忍,不許人民有絲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裝起來。***3***中國革命的敵人力量相當強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對弱小,只有經過長期的武裝鬥爭,革命力量才能逐漸壯大。***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奪取國家政權,這也決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裝鬥爭的道路。
19在革命統一戰線中如何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係?
在革命統一戰線中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係,就要實行既聯合又鬥爭的政策。***1***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對民族資產階級實現既聯合又鬥爭的政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階級。他們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易同敵人相妥協的一面,所以無產階級對這種動搖性和不徹底性又要進行必要的鬥爭。另外,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條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對革命發展和歷史的進步起著消極的作用。這也要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同他們進行聯合的同時,進行必要的鬥爭。***2***在特殊情況下,無產階級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中的某一些派別也好結成統一戰線。這個時候,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物件,進行各種不同的聯合與鬥爭。***3***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都要採取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但是在聯合與鬥爭的性質及方式上是有差別的,同民主資產階級主要是政治上的聯合和鬥爭;鬥爭的主要手段是批評和教育。而大資產階級從總體上說來,是中國革命的物件,只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其中某一集團有可能成為無產階級的間接的暫時的同盟者。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與他們的聯合,屬於利用敵人內部矛盾性質的聯合,對他們的反動政策要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這種鬥爭既有和平的說理鬥爭,也有非和平的流血鬥爭,甚至不排除一定規模的武裝對抗和衝突。
20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一種適應中國革命需要的嶄新的革命理論,其基本觀點主要有:
***1***關於革命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2***關於革命的動力,明確提出農民是革命主力軍。***3***關於革命的物件,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用經濟條件決定政治態度的科學方法把中國資產階級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此確定了中國革命的物件不是一般的資產階級,而是中國的大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
級,以及壓迫、剝削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4***關於革命的領導權,充分強調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地位,並解決了在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辦封建國家,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如何實現領導權的問題,認為無產階級的領導是中國革命成功的關鍵。***5***關於革命的道路,提出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6***關於革命的步驟,提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理論,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先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才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準備,它的前途只能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7***關於革命的方式方法,提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其中,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黨的組織是掌握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21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1***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歷史條件。從1956年到“***”爆發的十年中,在黨的指導思想上存在兩個趨向:一個是正確和比較正確的趨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產生了積極的理論成果,成為鄧小平理論的思想來源;一個是錯誤的趨向,這種趨向的最終結果發展為“***”,錯誤趨向所積累的教訓,也成為了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2***鄧小平理論都是在總結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中形成的。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也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
22簡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1***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是鄧小平理論形成主題的階段。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確立撥亂反正的政治路線,“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開始形成,奠定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並在十二大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從“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鄧小平理論形成輪廓的階段。這個階段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理論。並在“十三大”上系統論述了初級階段理論和概括了黨的基本路線。***3***從“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體系的階段。1992年,南方談話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等系列問題,“十四大”則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論體系和內容進行了全面的論述。***4***“十五大”,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在公有制實現形式和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等問題的認識上有了重大突破。
23、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是人們在實踐活動基礎上形成的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其本質是對客觀世界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技術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方法、工藝和能力的總稱。科學與技術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科學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揭示的科學觀點。但是科學本身並不是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只有當它被人們運用於生產過程之中,滲透到生產力各實體性要素當中時,它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科學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基本途徑主要有:一是通過運用科學原理進行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物化為勞動工具;二是將科學運用於生產過程,提高勞動物件的質量,擴大勞動物件的範圍;三是通過科學的學習和教育的途徑,轉化為勞動者的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四是將科學運用於生產的組織和管理,提高企業管理和經濟管理的水平。
在當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表述科學技術與生產的關係的公式已由科學——技術——生產轉化為科學?技術?生產。科學技術的進步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正是根據科學技術在當代生產力中所發揮的決定性作用,鄧小平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關於科學是生產力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的著名論斷。
24. 簡述唯物辨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係。
答:***1***“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視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會陷入片面性而犯“一點論”的錯誤。
***2***“重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輕重,不抓重點,就會犯“均衡論”的錯誤。
***3***“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相互包含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唯物辯證法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要求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住重點。
25. 為什麼說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
答: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這是因為: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是基本的群眾,也是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壓迫榨取的主要物件。如果農民不起來參加並擁護中國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會成功的。因此,毛澤東明確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2*** 農民問題是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無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但是,如果沒有廣大的同盟軍,單靠無產階級孤軍奮戰,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就是一句空話。在同盟軍中,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而且與無產階級有著天然的聯絡。因此,工農聯盟的形成,就成為無產階級實現其領導權,最大限度地孤立、打擊敵人的首要條件。
***3*** 中國的武裝鬥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武裝鬥爭,而且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就要求充分重視農民問題,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使黨領導的武裝鬥爭獲得最廣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26. 怎樣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係?
答:***1***和平問題是指在較長時期內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問題,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制止區域性戰爭的問題。
***2***發展問題是經濟問題,首先是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的問題,其次也是發達國家的持續發展的問題,所以是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
***3***和平與發展是相互聯絡、相互依賴的兩大問題,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是一種辯證的統一。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只是在和平的環境下才能順利地實現;和平離不開發展,只有發展中國家獲得了發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斷地壯大,才有可能爭取比較長期的和平,避免世昂大戰。在這兩者之中,發展問題是兩大主題的核心問題。
27. 簡述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及其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關係。
答:***1***黨的思想路線是指導實際工作的認識路線,其基本內容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
***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關於人類認識的產生、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黨的思想路線是統一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和具體體現。
28. 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答: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進行的長期探索的基礎上。1948年,毛澤東在《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條路線規定:革命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這是總路線的核心;革命的動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物件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革命的性質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
29. 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途徑是什麼?
答:***1***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通過存量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
***2***把國有企業的改革同企業改組、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以構造結構優化和高效執行的微觀基礎。
***3***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實施再就業工程,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4***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
30. 為什麼說武裝鬥爭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
答:中國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裝鬥爭的道路,這是由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特點決定的。
***1***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外部。投有民族獨立;在內部,沒有民主。因此沒有進行和平鬥爭的可能性。
***2*** 中國革命的敵人相當殘忍,不許人民有絲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裝起來。
***3*** 中國革命的敵人力量相當強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對弱小,只有經過長期的武裝鬥爭,革命力量才能逐漸壯大。
***4***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奪取國家政權,這也決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裝鬥爭的道路。
31. 簡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1***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是鄧小平理論形成主題的階段。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確立撥亂反正的政治路線,“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開始形成,奠定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並在十二大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 從“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鄧小平理論形成輪廓的階段。這個階段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理論。並在“十三大”上系統論述了初級階段理論和概括了黨的基本路線。
***3*** 從“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體系的階段。1992年,南方談話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等系列問題,“十四大”則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論體系和內容進行了全面的論述。
***4*** “十五大”,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在公有制實現形式和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等問題的認識上有了重大
32. 為什麼說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答:***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
***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規律和範疇的中心線索,是理解它們的“鑰匙”。
***3***對立統一規律規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根本分歧的焦點。
33. 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答: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種適應中國革命需要的嶄新的革命理論,其基本觀點主要有:
***1*** 關於革命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2*** 關於革命的動力,明確提出農民是革命主力軍。
***3*** 關於革命的物件,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用經濟條件決定政治態度的科學方法把中國資產階級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此確定了中圍革命的物件不是~般的資產階級,而是中國的大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以及壓迫、剝削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
***4*** 關於革命的領導權,充分強調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地位,並解決了在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如何實現領導權的問題,認為無產階級的領導是中國革命成功的關鍵。
***5*** 關於革命的道路,提出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6*** 關於革命的步驟,提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理論,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先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才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準備,它的前途只能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7*** 關於革命的方式方法,提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其中,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黨的組織是掌握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34.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涵是什麼?
答:***1***“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簡明概括。它的具體內容是黨的“十三大”首先提出的,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
***2***經濟建設是全黨和全國工作的中心,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最重要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3***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是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
***4***堅持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們的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不堅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是沒有出路的。兩個基本點都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箇中心與兩個基本點都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35. 人的價值實現的條件和途徑是什麼?
答:***1***無論是個人社會價值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條件是非常複雜的,總起來講可分為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
①主觀條件是指個人的機體素質和所具備的知識、技能,以及個人的意志、品質等。
②客觀條件是指個人所處的客觀的社會環境和機遇。社會環境包括社會需要和社會所能提供給人們去實現其自身價值的各種條件和手段。機遇是指個人價值在實現過程中出現的某種有利的偶然性。儘管這種偶然性也是受必然性所制約的,但對於具體的個人來說,卻是一種機遇。
***2***個人價值實現的惟一途徑是社會實踐。個人價值在實現以前只是潛在的價值,只是一種可能性。要使潛在的價值變為現實的價值,把可能轉化為現實,就必須通過社會實踐。一個脫離社會實踐的人,是什麼價值也實現不了的。
36. 在革命統一戰線中如何正確處理資產階級的關係?
答:在革命統一戰線中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係就要實行叉聯合又鬥爭的政策。
***1*** 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叉鬥爭的政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階級。他們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易同敵人相妥協的一面,所以無產階級對這種動搖性和不徹底性又要進行必要的鬥爭。另外,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條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對革命發展和歷史的進步起著消極的作用。這也要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同他們進行聯合的同時,進行必要的鬥爭。
***2*** 在特殊情況下,無產階級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中的某一些派別也會結成統一戰線。這個時候。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物件,進行各種不同的聯合與鬥爭。
***3*** 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都要採取叉聯合叉鬥爭的政策,但是在聯合與鬥爭的性質及方式上是有差別的。同民族資產階級主要是政治上的聯合和鬥爭;鬥爭的主要手段是批評和教育。而大資產階級從總體上說來,是中國革命的物件,只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其中某一集團有可能成為無產階級的間接的暫時的同盟者。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與他們的聯合,屬於利用敵人內部矛盾性質的聯合,對他們的反動政策耍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這種鬥爭既有和平的說理鬥爭,也有非和平的流血的鬥爭,甚至不排除一定規模的武裝對抗和衝突。
37. 為什麼“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案?
38. 答:“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案,這是因為:
***1*** “一國兩制”符合港、澳、臺的歷史和現實,符合中華民族實現祖國統一的共同願望。港、澳、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應與大陸實現統一。但是,由於這些地區長期實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與大陸的社會主義存在著根本的差別。實行“一國兩制”,既能實現祖國統一,叉保留它們的差別,所以它是一種最佳方案。
***2*** 解決港、澳'厶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必然涉及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涉及到港、澳、臺地區的歷史和現實,也涉及有關英國、葡萄牙、美周等國家在這些地區的利益。因此,要使這些地區迴歸祖國懷抱,實現祖國統一,必須有一個被幾個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既堅持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體現高度的靈活性,有利於保持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又不損害英、葡、美等國家在這些地區的利益。
***3*** “一國兩制”的構想符合大陸和港、澳、臺經濟共同發展的要求,而且,它更有利於保持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4*** “一國兩制”符合大陸的歷史和現實。大陸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體。實行“一國兩制”,主體是大陸的社會主義。所以,“一國兩制”不僅考慮到了港、澳、臺地區的現實,而且更考慮到了大陸的現實。大陸堅持社會主義,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礎,也是祖國統一的基礎。
“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既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叉充分照顧到港、澳、臺地區的歷史和現實的狀況,同時也妥善照顧到一些有關國家在這裡的投資和其他利益,是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
38. 簡述系統及主要特徵。
答:***1***系統是指相互聯絡的要素按~定方式組成的統一整體。
***2***系統的主要特徵有:
①整體性,指系統作為整體具有它的各個要素都不單獨具有的性質和功能,這是系統的最本質的特徵;
②結構的有序性,指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絡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則;
③內部結構趨向優化的特性,指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趨向於強化和優化系統的整體功能。
39. 簡述新民主主義苦命的基本綱領。
答: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展開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和相應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依據新民主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即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
***1***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
***2***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同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3*** 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40. 簡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戰略重點。
答: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包括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戰略重點等方面內容。
***1***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 “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就是在三個不同階段上實現各自的不同戰略任務,即第一步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3*** 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一是農業,它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二是能源和交通,它們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三是教育和科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要發展科學技術,又必須依靠教育。
41. 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產主義的科學內涵?
答: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巾,共產主義這一概念主要有三個含義:
***1*** 是指共產豐義理論,即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或思想體系。
***2*** 是指共產主義社會,即由共產主義理論所揭小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
***3*** 是指共產主義實踐,即在共產主義理滄指導下,以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為最終目標的社會運動。共產主義的這三個方面是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的。
42. 為什麼說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物件?
答:***1***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物件,而且是最主要的物件,這是因為: 西方資本帝國主義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對中國發動了多次的侵略戰爭,在政治上,踐踏中國的神聖主權,割佔中圉領土;在經濟上,控制、掌握中國的經濟命脈,特別是對中國進行的資本輸出,“直接地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在文化上,以各種方式實施文化侵略政策,從精神上奴役巾國人民。
中圍封建剝削制度之所以長期得以保持,從根奉上說,是帝陽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造成的,是帝國主義與中國的封建卜義相勾結的結果。帝國主義是中國民族獨直和政治進步的主要障礙,是中同革命的最主要的敵人。凶此,反對帝閏主義是中困革命首要的和基本的任務。
***2***封建主義是中同革命的另一個主要物件,這主要是因為:
中國封建主義的歷史延續了兩丁多年,封建主義的制度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盤根錯節,體系完備,基礎深厚。
地主階級殘酷剝削和壓迫所造成的農民的極端貧苦和落後,足中困社會在經濟上長期停滯不前的基本原因。封建剝削制度是帝困主義統治中目的主要支柱和中國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封建主義的統治也是經濟現代化與政治民主化的豐要障礙。因此,反對封建主義是中圍革命的另一項基本任務。
43. 如何理解知識分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答:***1***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2***知識分子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
***3***知識分子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必須依靠知識分子。
***4***知識分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僅是政治體制改革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者,而且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理論的研究者、實踐經驗的總結者。
44. 簡述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和根本分歧。
答:***1***聯絡的觀點和孤立的觀點的對立。
***2***發展的觀點和靜止的觀點的對立。
***3***全面的觀點和片面的觀點的對立。
***4***在以上三個方面的對立中,貫穿著一個根本分歧和鬥爭焦點,即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45. 簡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
答: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從此,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並在它的領導下,開始了偉大的共產主義運動。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階級就有了自己堅強的先鋒隊和戰鬥司令部,中國人民就有r自己英明的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證。總之,“自從有了中圍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46. 簡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答:***1***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歷史條件。從1956年到“***”爆發前的十年中,在黨的指導思想上存在兩個趨向:一個是正確和比較正確的趨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產生了積極的理論成果,成為鄧小平理論的思想來源;一個是錯誤的趨向,這種趨向的最終結果發展為“吝化大革命”,錯誤趨向所積累的教訓,也成為了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
***2***鄧小平理論是在總結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中形成的。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十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也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
四、論述題
1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必須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社會有機統一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社會不但要有高度發達的民主政治和物質文明,而且必須要有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
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發展,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區別於其他社會的重要標誌,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一方面社會主義社會同其他社會的區別,不僅表現在經濟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現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互為條件,互相促進,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使我國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保證。我們所進行的現代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而不能偏離這個方向,這就需要建設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加以保證。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援、智力支援。首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共同的事業,必須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國人民同心同德,最終實現現代化的巨集偉藍圖。其次,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不單看軍事和經濟實力,而且看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內的綜合國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可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援,可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穩定的社會環境提供保證。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現代化建設就無法進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學知識,為鞏固和發展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2試述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原理,並說明它對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意義。
***l***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在反映社會存在,被社會存在所決定的同時,還具有自身的能動性和獨特的發展規律,它的發展與社會存在的發展並不總是保持著一致和平衡。***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會意識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④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⑤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反作用,它可以促進或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3***掌握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原理,對於建設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①由於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社會存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就可以建設高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②由於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自身歷史的繼承性和獨特的發展規律,因此,努力繼承祖國的一切優秀精神文化遺產,遵循社會意識發展的特殊規律,就會有力地促進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③由於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反作用,因此,建設先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會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並保證它的正確發展方向。
3試述弘揚新時期愛國主義的重大意義。
***1***愛國主義是指千百年來形成和鞏固起來的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最深厚而的感情。這種感情集中地表現為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表現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為爭取祖國獨立富強而英勇奮鬥的獻身精神。愛國主義歷來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2***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就是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崇高理想,表明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本質上是統一的。 ***3***弘揚愛國主義,認清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
歷史選擇,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把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4***弘揚愛國主義,認清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和民族尊嚴的深刻內涵,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反對霸權主義,維護民族尊嚴而鬥爭,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5***弘揚愛國主義,認清維護國家安定、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重大意義,為維護國家穩定、增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統一而奮鬥。 4試述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內容及其相互關係。
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黨的思想建設是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基礎。重視黨的思想建設,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個創造性發展,是黨保持工人階級先鋒對性質,不斷提高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和基本經驗。在新時期,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根本的是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黨的組織建設是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的保證。在新時期,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已成為黨的建設的突出環節。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的就是把黨建設成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其中包括:必須進一步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須努力建設一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必須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建設同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密不可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絡實際的優勢。我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其核心是向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在新形勢下,要繼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從實際出發,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為人民的利益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5為什麼說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鄧小平“生產力標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是什麼?
生產力是指人們改造自然以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實際能力,它包括勞動者、勞動物件和勞動資料三個要素。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這是因為: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進而決定整個社會關係。社會基本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更,而一個社會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該社會的經濟基礎,它的狀況和變化決定整個上層建築的性質和變更。②生產力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內容,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尺度。③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內容,是揭示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唯一科學觀點,它克服了“人口決定論”和“地理環境決定論”以及唯心主義的歷史非決定論的錯誤。
鄧小平指出,判斷一切工作得失的標準,應該主要是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並提出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生產力標準”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在於: ①它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它為我們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排除干擾,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證。 6為什麼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社會主義社會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眾享有管理國家事務和管理社會事務的民主權力。民主是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而不是外在於社會主義的東西。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現代化是一個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現代化在內的龐大系統工程,其中經濟、政治、文化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主要內容。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是富強、民主和文明,包含
了現代化的主要內容,這三個方面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政治保證和支援。只有不斷髮展社會主義民主,才能正確地集中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使各項事業的發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充分發揮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保證所創造的成果真正屬於人民;才能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發展。
7為什麼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不能成功,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因為:
1***帝國主義不容許。①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不是要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為了掠奪中國從而發展本國資本主義。對它們來說,一個政治上、經濟上不獨立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國,乃是極其廣大的傾銷商品的市場,理想的資本輸出的物件,廉價原料、廉價勞動力的供應地。②它們既不願意失去在中國的殖民主義利益,也不願意看到中國成為其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中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派無論怎樣虔誠地向西方國家學習,怎樣熱烈地向它們表示友誼,還是不能得到它們的同情和支援。③事實上,袁世凱就是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援下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2***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是根本的原因。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自產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國資本的壓迫、官僚買辦資本的排擠、封建生產關係的束縛、封建官僚政府的壓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地主農業經濟和個體農業經濟佔著明顯的優勢,資本主義經濟只佔很小部分;②在民族資本中,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比重較大,缺乏重工業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得不依賴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 ③相當多的民族資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資本由地租轉化而來,有的繼續從事封建剝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關係相當密切。***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是帶兩重性的階級。 一方面,他們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和束縛,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軟弱性,由於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並未完全斷絕經濟上的聯絡,所以,他們又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能提出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脫離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內部渙散而無法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沒有建立革命的武裝力量等等。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侷限性和階級侷限性,決定它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8、闡明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原理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
***1***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的統一。
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第三、質變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併為新的量變開拓道路。事物的運動、變化和展就是通過量變和質變表現出來的。
***2***量變和質變辯證關係的原理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① 把我國建設成一個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大國搞建設,不能急於求成。必須實幹苦幹,穩步前進,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等方面進行長期的量的積累。
② 而當事物經過量變的準備而面臨質的飛躍時,要敢於並善於抓住機遇,推動事物走
向新的階段、躍向新的臺階。急躁冒進,會欲速則不達;過於保守,又會坐失良機,推遲發展程序。
③ 只有二者辯證結合起來,才能早日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9、運用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闡明怎樣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1***由於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事物的發展經過兩次否定,從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
① 否定之否定階段克服了前兩個階段的片面性,保留了前兩個階段的積極因素,並增加了更高階的新內容,因而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
② 否定之否定階段重複肯定階段的某些特徵,彷彿又回到出發點,使事物發展過程呈現出週期性,因而事物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
③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這一原理對我們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我們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社會主義必然最後戰勝資本主義,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一定會取得成功。要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要被一時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因暫時的挫折而動搖。
***3***我們要準備走曲折的道路,有克服各種困難的精神準備。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各種困難,遭受各種挫折。我們要充分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艱鉅性和複雜性,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反對看不到我們事業的艱鉅性和複雜性、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準備的盲目樂觀的傾向,在曲折的鬥爭中開闢前進的道路。
10簡述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義
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係中公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②、我國只有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和和諧,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才能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集偉目標,才能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
????***1***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瞭正確方向.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資源很有限,必須始終堅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能不能堅持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關係到我國經濟和社會安全,關係到我國人民生活的質量,關係到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2***可持續發展戰略豐富和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可持續發展戰略反映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當前發展與未來發展相互協調,實現均衡持續發展的思想.可持續發展思想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11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穩定是發展的必要條件,改革是發展的充分條件。 ????發展是目的,改革是手段,穩定是保障。????????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必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改革、發展、穩定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改革是動力,通過對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的方面進行的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和社會發展開闢道路。 ????????發展是目的,我們的一切工作最終都是為了求得經濟和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靠自己的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保持穩定局面;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從根本上擺脫經濟落後狀況,躋身於世界現代化國家之林,都離不開發展。????????穩定是前提,是改革和發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如果政治不穩定,社會不安定,那麼就無法進行改革,就不能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什麼事也幹不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就會落空。????????我們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的關係。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12、論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說明我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意義。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聯結的,矛盾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體現著普遍性。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係原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原則的哲學基礎,對於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針的哲學根據。 ????????“中國特色”是中國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個性、特殊性;“社會主義”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國的情況不論多麼特殊,也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一般只能在各國特色的個別中存在,我們要建設中國模式、中國就要立足於中國的國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這又是個性,所以我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方針實際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證關係原理的具體運用,是正確的。
13、用內因和外因關係原理,說明我國建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意義 內因和外因的關係是:
第一,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內部。
第二,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
第三,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發展的內因與外因辯證關係的原理,是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理論基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首先依靠本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強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對外開放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們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積極地借鑑和吸收世界各國一切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增強我國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
14、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闡述社會主義在實踐探索中曲折前進。
***1***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規律和內容。這一規律的基本內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第二,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絡的環節。第四,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
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對於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人類社會形態的更替,就表現為歷史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在社會進步發展過程中,社會形態更替的反覆甚至倒退,是時常出現的。從世界歷史上看,每一次社會制度的變革,無不經過曲折反覆的鬥爭;每一個新生的社會制度,無不有一個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發展過程。
***3***同任何事物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一樣,社會主義的發展也會發生曲折,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的過程。社會主義在曲折中發展是由以下因素決定的:第一,社會主義作為新生事物,其成長不會一帆風順。第二,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是作為一個過程而展開的,人們對它的認識也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第三,經濟全球化對於社會主義發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15、試用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原理說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這是其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表現。社會意識的反作有用表現在:第一,從性質方面看,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起消極的阻礙作用。第二,從程度方面看,社會意識的作用有程度深淺、 範圍大小、 時間久暫的區別。第三,先進的社會意識和落後的社會意識有一個在鬥爭中此消彼漲的過程,先進的社會意識只有通過鬥爭,才能最後戰勝落後的社會意識。
②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要求加強道德建設。道德建設的加強,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產生積極效應,從整體上帶動了道德進步,但另一方面也有某些消極效應,如出現“道德滑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表現在許多方面,以致於把市場經濟歪曲為“一切向錢看”,“坑蒙拐騙”。因此,我們必須加強道德建設, 倡導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價值觀,健全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推動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16、說明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及這一原理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 客觀規律是指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聯絡和必然的趨勢。主觀能動性是指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實踐能力和作用。
1、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們對客觀規律認識愈深刻、全面,主觀能動性愈充分地發揮。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就會受到它的懲罰。
2、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因為客觀規律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要正確地認識必須通過實踐,依靠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利用客觀規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一起來。
意義
1、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是我們反對唯心論,形而上學,反對“右”的和“左”的錯誤思想的武器,否認客觀規律性,誇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的泥坑,其表現為“精神萬能論”,在革命和建設中往往會導致超越歷史發展的階段。在政治上會犯冒險盲動的“左”的錯誤。誇大尊重客觀規律性,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陷入形而上學機械論的錯誤。其表現為“宿命論”,在革命和建設中,往往會導致落後於歷史發展
的階段,在政治上開歷史的倒車,犯“右”的錯誤。
2、在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中,必須尊重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同時必須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才能開創新的局面,加速我國四化建設。既要反對不尊重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規律的唯心主義、精神萬能論,又要反對拜倒在規律面前,否認發揮人民群眾主動性、創造性的機械論,才能搞好四化建設。
17、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原理說明,在我國社會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按照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對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國民經濟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的改革。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集中表現在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一系列相互聯絡的環節和方面,這些環節和方面又都集中在經濟體制上,因此,我們改革經濟體制,就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相互聯絡的環節和方面。這種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為了大大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
當前我國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就是要打破傳統的以中央集權為特徵的僵化的、嚴重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充分吸收和借鑑當今世界先進各國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經營管理制度與方法的、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大力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達到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
18、運用生產力生產關係的有關理論談談你對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認識
生產關係必須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包括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運動三項內容。
***2***根據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原理,如果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低,不同地區、不同經濟部門發展又不平衡,存在多層次的生產力,就應該在此基礎上建立多種性質的生產關係。特別是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不應該一開始就急於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3***我國是一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的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低而又很不平衡,既有機械化、自動化的社會化大生產,又有半機械化生產和手工生產。因此,應該建立多種所有制經濟同這種生產力狀況相適應。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經濟必須佔主體地位。國有經濟建立在機械化、自動化大生產的基礎上,代表著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意義重大。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要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展。實行對外開放,發展“三資”企業,在整體上是有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
***4***總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適合我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是正確的。
19、 為什麼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怎樣推進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 ?
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實現社會更加公平正義、人民更加幸福安康的必由之路。
1、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2、循序漸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由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要求決定的。
3、堅持穩妥慎重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是由我國現階段利益關係的深刻性和複雜性決定的。
4、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現有政治制度的框架內進行。
20、試論如何正確處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關係。
***1***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是有機統一的關係。
***2***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推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途徑。
***3***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依法治國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是人民當家作主。
***4***依法治國是黨的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物,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物,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保障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綱領的實現。
21、運用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原理闡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1***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同一矛盾性質相反的兩重基本屬性,它們本身就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對立表現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性質和趨勢。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同一性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因而是相對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永恆的,因而是絕對的。
? ***2***統一表現在:二者緊密聯結、不可分割。一方面,矛盾同一性離不開鬥爭性,唯物辯證法所理解的同一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沒有鬥爭性就有同一性,同一性必然為鬥爭性所制約。另一方面,鬥爭性也離不開同一性。鬥爭性是具有在內在本質聯絡的兩方面的鬥爭性,是寓於矛盾統一體中鬥爭性,沒有同一性也就沒有鬥爭性。
***3*** 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戰略任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質是指以人為主體的社會和諧發展狀態。它包括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社會結構***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和諧。這一理論和實踐對於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各方面協調、快速發展,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有重要意義。
***4***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哲學理論依據是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的原理。社會的和諧是矛盾同一性的具體表現,它是對立中的和諧。依據是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的原理,為了完成新時期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我們必須為了維護社會的和諧,就必須同破壞社會不和諧的現象作鬥爭,如同恐怖勢力、邪教、貪汙腐敗、盜竊、搶劫等作鬥爭。對影響社會和諧因素的鬥爭、克服,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前提條件 ,否則社會和諧無從談起
22、簡述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係及其重要意義?
真理是個發展過程,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真理的絕對性或絕對真理的含義:
***l***就真理的客觀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都包含不依賴於人的客觀內容,承認客觀真理,也就必然承認絕對真理;
***2***就人類認識的本性來說,完全可以正確認識無限發展的客觀世界,每個真理的獲得都是向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承認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認絕對真理;
***3***從真理的發展來說,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承認認識發展的無限性,也就必然承認絕對真理。
真理的相對性或相對真理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的正確認識是有限度的:
***l***從廣度上說,它只是客觀世界的一定範圍、方面的正確認識,有待於擴充套件;
***2***從深度上說,它只是對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層次的近似正確的認識,有待於深化;
***3***從程序上說,它只是對事物的一定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於發展。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同一客觀真理的兩重屬性,任何客觀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聯結、相互包含的,絕對真理寓於相對真理之中,相對真理包含著絕對真理的成分和顆粒。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又是辯證轉化的,真理是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永無止境的過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從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這就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和一切科學理論。
23、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原理,說明我國為什麼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這句話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辨正關係最核心的表述***。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了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而反過來,生產關係也會促進或阻礙生產力
的發展。現階段,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是落後的生產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當前生產關係中仍存在與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這句話就是用辨正關係來說明目前生產關係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而改革開放,就是要改進生產關係,革除其對生產力發展的羈絆,並進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句話就是說明為什麼要用改革開放來促進生產力發展***。因此,現階段我國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24、為什麼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不是唯一經濟成分,要發展多種經濟成分,但為了發展社會化大生產,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總之我們就是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括號是我為了方便背誦總結的,以下均是***
***2***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要與這種狀況相適應。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一定要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促進生產力發展。所以我國公有制經濟只能在經濟中佔據主體地位,不能成為社會經濟的唯一形式,這就需要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總之就是生產關係要符合生產力發展水平***
***3***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存在和發展已經是我國目前經濟的客觀事實。實踐證明,這種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總之,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都應該加以利用***
25、現階段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不僅對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滿足人民多樣化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吸納了大量社會閒散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為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積極作用。
非公有制經濟的出現和發展,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僅符合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自身利益,也是對國家、對社會做出的貢獻,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在我國整個政治、經濟條件下,由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居於主體地位,由於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能夠保障社會主義制度,由於非公有制經濟始終受到國家的引導、監督和管理,因此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不僅不會衝擊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動搖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而且還會在與公有制經濟的聯絡、競爭和合作中,有益於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整和優化我國的經濟結構,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實行“兩個根本性轉變”,還是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領域的就業體系,保持社會穩定,都需要非公有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發展前景看,由於中央政策明確,地方政府支援,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人們思想觀念更新,非公有制經濟在一段時期內仍將快速增長,在我國社會發展中也將發揮更大作用。
因此,對待非公有制經濟,要積極鼓勵、引導,使其健康發展
26、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艱鉅性和長期性?
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在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因為:
1、我國還沒有根本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態,更不具備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
2、封建意識殘餘和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的長期存在。
3、認清我國具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客觀規律,要有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