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孔子的格言有哪些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那麼你想知道這位聖人分別說過哪些格言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想知道可別錯過了這篇文章哦!

  經典格言

  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釋: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裝傻別人趕不上。

  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解釋: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釋: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解釋: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解釋: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解釋: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釋: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從中獲得新知識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8、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解釋: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9、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解釋: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10、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解釋: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1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解釋:***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12、朽木不可雕也。

  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

  1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釋: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學,規範人們行為,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三、忠學,是修養學。是培養人自覺自願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四、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

  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解釋: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1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釋: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人物資訊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道德思想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