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收藏常用術語

  收藏古錢幣必須瞭解一些基本的術語,與錢商打交道,與同仁交流,才能做到內行說行話。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內廓:古錢幣穿孔凸起的邊緣。

  外廓:也稱外輪或邊緣,是古錢幣周邊凸起的邊緣。

  錢幕:內廓與外廓之間的部分。

  穿孔:也稱貫,古錢幣中央的通孔。

  方穿:穿孔的形狀為方形。

  圓穿:穿孔的形狀為圓形。

  廣穿:穿孔比一般的要大得多。

  包漿:古錢幣表面的一層極薄的氧化物。

  生坑:指新近出土的古錢幣上的鏽色,或出土時間雖長但鏽色未遭破壞的。

  傳世古:古錢幣未經入土,歷代流傳下來,古錢表面上有一層黑褐色的包漿,這種氧化物極其顏色稱為傳世古。

  熟坑:指歷代流傳下來的古錢幣上的鏽色。

  入骨鏽:古錢幣上的鏽深深滲入錢體內部,堅硬難脫,稱為入骨鏽。

  錯範:範即模型,面、背範攏不準造成古錢幣文字易位或穿孔變形。

  異範:錯用兩種不同錢幣的面、背範鑄造出來的錯錢。

  合面:將兩種錢幣的面範合在一起鑄出的兩面都有文字的錢。

  合背:將兩種不同錢幣的背範合在一起鑄出的兩面都是背文或都是素背的錢。

  流銅:鑄造時流出範外的銅滴。

  鎏金:非貴重金屬錢幣鑄成後在表面鎏一層金。

  錯金:古錢幣上的陰文文字或圖案,用金填補過。

  對讀:古錢幣上的文字按上下左右讀。

  旋讀:古錢幣上的文字從上到下順時針或轉讀。

  傳形:上下或左右的文字易位。

  複式:古錢幣面上的文字重複,多出現在兩個字的古錢中。

  隱起文:文字凸起處高低不一,筆劃有粗有細。

  對錢:同一種古錢的面文采用兩種書體,其字結構、筆劃、肥瘦、方穿、厚薄、重量及銅色都較一致或相似,稱為對錢。

  母錢:鑄造錢幣時所用的錢模,按照加式方法不同可分為雕母或鑄母。

  雕母:由技藝高超的工匠雕刻而成,只要目的是用於評審和翻鑄鑄母。

  鑄母:是用雕母翻鑄的母錢。

  鐵母:指鑄鐵錢用的銅質母錢。

  鐵範銅:用鐵錢範鑄出的文字、形制都和鐵錢相同的銅錢。

  古錢幣的收藏決定因素

  1.、要看這枚古錢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即它在每個歷史時期所起到的作用大不大;

  2、要看它的稀有程度,即這枚古錢的存世數量是否很少。還有歷史上遼、金、西夏等朝代鑄造的錢幣,其價值也遠遠高於同期其他朝代鑄造的錢幣;

  3、要看它的材質是不是高檔,這雖說是相對而言的,但古錢中的金銀材質較少,其價值自然要比一般的銅質和鐵質古錢高許多;

  4、還要看它外形美不美,即它的長相漂亮不漂亮,如王莽政權雖說是個短命王朝,但其貨幣的外形及幣面上的書法藝術都達到了非常完美的高度,王莽錢的存世量雖然還較多,但它的市場價格卻依然較高;

  5、古錢收藏還要看它的品相,品相是指古錢本身的鏽蝕程度及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一枚古錢既稀有,同時又具備良好的品相,那是再好不過了。錢文雖然特殊,如果面目不清,鏽成一團,那收藏價值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