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變學習態度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曾說過,“學習態度決定好成績”,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改變學習態度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改變學習態度方法1

  人生觀、價值觀的重建。好的價值觀的建立離不開父母、良師益友、經典書籍的幫助。10歲以前主要靠父母,10歲以後,老師、朋友的作用會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與什麼樣的人交往甚至有可能給到孩子第二次生命。所以古人講:“千金買房,八百擇鄰”。對於現代孩子來講,在學校呆的時間甚至要遠遠超過在家。所以,一位有思想、有修養、有追求的老師和幾個上進、善良的朋友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好的閱讀打開了一扇瞭解這個世界的窗戶,也給了孩子在人格層面上第三次塑造的可能性。

  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就需要改變孩子原有的對學習的觀念、方法、思維方式,重建孩子對學習的認識和認知能力。要深刻地認識到孩子們不是不想學,是不自信;不是沒有能力學好,只是學習的方式、思維的方式、學習的觀念需要調整和訓練。

  行為習慣對學習態度的影響。人類最複雜無解的莫過於行為和內心的矛盾。內心很想好好學習,可是行為上做不到;心裡很想在那裡痛快學習兩小時,可屁股坐不住,很多孩子深受這種自我矛盾之苦。因為從來就沒有過對學習全情投入的身體體驗,他的身體進入不了狀態。這個時候你怪他態度不好,實在是打錯了板子。坐在哪裡,和誰坐在一起,能坐多長時間,決定了一個孩子他的頭腦受誰的影響,影響有多深。

  改變學習態度方法2

  第一步 興奮地回答孩子的所有問題

  低齡兒童提出的問題經常蘊藏著對世界的好奇。這種問題父母往往不容易回答。“天為什麼不會掉下來”.“人為什麼有兩隻眼睛”等等。對這種難答的問題,父母親很容易掉以輕心,說一句“長大了再告訴你”或者“爸爸也不懂,你就別問了”就算做解決。如果孩子再問,就容易不耐煩,講話語氣就不溫和了。他們不知道,他們正在承受一次考驗,有耐心的,得到的會是一個聰明孩子;缺乏耐心的,得到的將是一個自己都認為自己“笨”的孩子。

  回答孩子這類“高深”的問題,首先是應對他能提這種問題給予肯定的、熱情的評價。即使你碰上工作很忙,也可以這樣擺脫孩子的糾纏:“你的問題提得非常好,我下班再回答你!”上了班你還未能回答,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圖書館找書。你也完全應該為了回答這類問題,準備這方面的書如《十萬個為什麼》、《少兒百科全書》之類。和孩子一起查閱書籍的過程,本身就是培植求學熱情的過程。

  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卻缺乏這種耐心。在孩子反覆追問時,他們有時急於擺脫,便採用責備的態度。孩子只要經歷一兩次這種挫折,就可能把求知的渴望封閉起來。這個門一旦封閉,要他重新開啟就難上加難。

  第二步 抓住“領跑”的時機

  教育其實是有其“時限”性的。一些父母在孩子合適的年齡未抓緊教育,後來才發現“過了這個村已沒有這個店”。

  在孩子開始玩“過家家”時,心理學家發現有一種“自居作用”,這就是:女孩子在遊戲中往往以媽媽自居,男孩子在遊戲中往往以爸爸自居。

  這個年齡段,其實是父母“領跑”的一個重要時機。以“爸爸”、“媽媽”自居的行為是存在心理內驅力的行為。這種心理內驅力,心理學家們稱為“兒童性別情緒”或“兒童性別情感”。這種性別情緒和成人的性慾一樣是蘊藏能量的。而且這種能量不是一般的能量,而是相對地大而持久的心理能量。

  “自居作用”具有的能量是可以開發為學習的動力的。說孩子開始過家家的時候是父母的“領跑時機”,說的就是開發自居作用的心理能量的時機。在這個時期,孩子對父親或母親存在模仿趨向和競爭趨向。由於自居作用蘊藏著巨大能量,使得這個階段的兒童對父母的模仿趨向和競爭趨向能產生很高的興奮度。

  自居作用使孩子會注意到別人察覺不到的父親或母親的某一表情、某個尾音、某個細微的動作,等等,並有意無意地使這些觀察成為自己的行為習慣。父母的一番話或一次郊遊便可使他們大有所獲,甚至可以影響到孩子人生觀念的變化。由於自居作用而崇拜父母,使來自父母的資訊能引起高度興奮,這種興奮狀態下取得的資訊,將來即使“忘記”,也只會是收藏在潛意識的倉庫。一旦有一天從倉庫中取出,會發現它仍然閃爍著熱情的光澤。

  第三步 “空間點陣”的播種

  所謂“空間點陣”播種,用心理學的說法就是:潛結構教育。這是一種很前衛的教育思想。它把幼兒的家庭教育看作在幼兒大腦中佈置深層的知識點。這種知識點的播種通常用一種“故事旅行”或“遊戲旅行”的方式進行。

  學齡前的孩子最愛聽故事了。他們聽故事的興趣高漲時,甚至會把故事的情節、人物搬進自己的生活。比如,聽了《西遊記》,男孩子就想扮孫悟空,讓媽媽扮豬八戒。孩子這種強烈的願望,只要稍加利用,就能成為“故事旅遊”的起點和“空間點陣”課程的基礎。

  父母要培養一種教育的敏感,在講故事時要能處處挑起孩子的興趣,在關鍵的知識點上更要挑起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一旦發生,一個新的學習動機就在孩子的心靈產生了,一個新的知識就同時形成了。

  十句改變學習態度的話

  1、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在談話。 ――歌德

  2、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子

  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9、在科學上面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10、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可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