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米種植區劃原則

  我國玉米帶縱跨寒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生態區,分佈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區等不同自然條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歷史的延續性;

  2.根據不同地區光溫水和無霜期等自然資源特點,及玉米生長髮育對資源條件的要求劃分種植區;

  3.在分割槽命名時要體現種植制度的基本特徵;

  4.考慮到玉米在各生態區內農業生產中所佔的地位和發展前景。

  中國玉米種植區劃區域

  一、 北方春播玉米區

  1.分割槽範圍

  該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和內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陝西和甘肅的一部分,是中國的玉米主產區之一。1995年玉米播種面積約893萬公頃,佔全國玉米麵積的39.2%,總產量佔全國的43.8% ***吳景鋒***。

  北方春播玉米區屬寒溫帶溼潤、半溼潤氣候帶,冬季低溫乾燥,無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區溫度適宜,日照充足,適於種植玉米,是中國玉米的主產區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玉米主要種植在旱地,有灌溉條件的玉米麵積不足五分之一。該地區玉米產量很高,平均達到每公頃6噸左右。最高產量達到每公頃15噸。

  2.種植制度

  北方春播玉米區基本上為一年一熟制。種植方式有三種類型:

  ***1***玉米清種。 約佔玉米麵積的50%以上,分佈在東北三省平原和內蒙古、陝西、甘肅、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區。由於無霜期短,氣溫較低,玉米為單季種植,但玉米在輪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通常與春小麥、高梁、穀子、大豆等作物輪作。這種情況在1970年代以後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玉米播種面積迅速增加,輪作倒茬已經很困難,因此發展成為玉米連作制。

  ***2***玉米大豆間作。 約佔本區面積40%左右,是東北地區玉米種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間作,充分利用兩種作物形態及生理上的差異,合理搭配,提高了對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氣資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間作一般可以增產糧豆20%左右。

  ***3***春小麥套種玉米。 70年代以後,在陝西北部、山西北部和遼寧、甘肅、內蒙古部分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逐漸形成春小麥套種玉米的種植方式。主要採用寬畦播種小麥,畦埂套種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產20-30%。

  3.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

  北方春播玉米區實際上包括東北和華北兩個地區。東北地區需要成熟期適中或較早熟、耐低溫且豐產性好的品種。東北地區基本上沒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絲黑穗病,有時還發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這些病蟲害。根據1997年統計,東北地區種植的主要玉米雜交種有本玉9號、吉單159、四單19、中單2號、掖單19、丹玉13、掖單13和沈單7號等。

  華北地區春播玉米遭受嚴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還有莖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對品種要求更嚴格。栽培的品種主要有:掖單13、掖單12、掖單19、西玉3號、掖單2號、中單2號和煙單14等。

  4.生產條件分析

  北方春播區發展玉米生產的有利條件是: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光熱資源較豐富。該區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玉米增產潛力很大,具有商品生產的優勢。

  本地區限制玉米增產的主要因素可概括為五條:一是產區集中,流通不暢,玉米收穫後儲、運、加工、銷售都非常困難;二是秋霜早,氣溫低,籽粒脫水緩慢,降低質量等級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乾旱少雨,灌溉設施和水資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別是肥料不足,氮磷鉀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穩產高產的新品種。本地區進一步發展玉米生產應採取穩定面積,提高產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