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注意事項

  目前我國常見的名貴中藥材有很多,那麼中藥材種植的注意事項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注意認準用量大的品種則收入無風險。用量大的藥材在一般處方中大多都會用到,如白朮、白芍、黨蔘、柴胡、桔梗、防風、遠志、黃芩、半夏、附子等品種。有時這些品種的價格雖然不算太高,但其銷路一直很好,一般不會積壓。慎種稀、奇、貴品種。

  二、注意西洋參、天麻、西紅花、羅漢果、咖啡豆等品種,價格雖然昂貴,但對氣候、土質要求較嚴。古人云:“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比如冬蟲夏草只能在海拔3500—5500米的高原山區生長;羅漢果只能在廣西省涼爽多霧的永福縣山區生長;咖啡豆屬於熱帶植物,我國僅雲南、廣西等省的部分地區可以種植,而且生長五年以上才能結子。花高價購進此類種子,辛辛苦苦種植,其結果好壞卻難以預料。

  三、注意掌握髮展週期性種植易成功。中藥材與其他農產品類似,庫存量少價格就高,價格漲高又促使種植面積增加,導致產大於銷,因而價格又會很快下降。根據歷年經驗,每個品種的價格變化約每5年一週期。俗話說 “藥沒千日滯,也沒千日快”,若善於分析,掌握其週期性,抓浪頭趕高峰,方能取得很好的收益。

  四、注意正確分析廣告,購種莫貪便宜。一些不法種子經營者,廣告言詞違背科學規律,誇大畝產量,虛報市場價,利用別名使部分藥農如墜霧中,如黨蔘的別名是中靈草,用別名使人誤認為這是貴重藥材,所以任意標價,使人上當受騙。所以,藥農購種時一定要慎重,對售種者“包回收”之類的話不可輕信。

  五、注意科學總結種植規律。許多中藥材是野生野長的,現在需求量大了便引種進行家種。由於其自然規律很難掌握,所以可先在旱嶺地少量寄播或在豆、谷、花生等作物中套種。要注意觀察,待摸準其生長規律、掌握種植技術後再進行大面積擴種。

  六、捕捉資訊,掌握銷售最佳時機。根據自己的種植情況及時與本地各醫院、藥店聯絡或與供種單位聯絡,及早採收交貨。俗話說“貨多招得遠客來”。如果是大面積種植,持久發展下去就能引得客商上門求貨。只要把握準銷售時機,絕對不會造成積壓。

  我國名貴中藥材的介紹

  補氣類中藥材

  補氣藥,又稱益氣藥,就是能治療氣虛病症的藥物。具有補肺氣、益脾氣的功效,適用於肺氣虛及脾氣虛等病症。補氣藥又常用於血虛的病症,因為氣旺可以生血。尤其在大失血時,必須運用補氣藥,因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所以,臨床上有“血脫益氣”的治法。

  常用的補氣藥如人蔘、黨蔘、黃芪、白朮、甘草等。古人為了增強效用,通常以這些藥為主組成補氣的方劑,其中代表性的方劑有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生脈散、人蔘蛤蚧散等。

  補血類中藥材

  補血藥,又叫養血藥,就是用於治療血虛病症的藥物。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心為肝之子,肝為,腎之子。根據虛則補其母和陽生陰長的道理,在治療時補心常兼補肝,補肝常兼滋腎。在血虛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補血方內還常加入補脾肺之氣的藥物。

  中醫治療血虛的原則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氣生血、補腎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

  常用的補血藥如當歸、熟地黃、白芍、阿膠、枸杞子、龍眼肉等。古人常將這些藥作為主藥,組成補血的方劑,其中典型的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等。

  補陰類中藥材

  滋陰藥,又叫養陰藥或補陰藥,就是能治療陰虛病症的藥物。具有滋腎陰、補肺陰、養胃陰、益肝陰等功效,適用於腎陰不足、肺陰虛弱、胃陰耗損、肝陰虧乏等病症。

  常用的補陰藥有石斛、山茱萸、龜甲、鱉甲等。古代為了增強藥效,常以這些藥物為主藥,將其組成方劑,其中有代表性的為六味地黃丸、石斛夜光丸、補肺阿膠湯等。

  補陽類中藥材

  凡具有補陽作用,用以治療陽虛證為主的藥物稱為補陽藥藥。常用的補陽藥有肉桂、鹿角膠等,古人常將這些藥作為主藥,組成方劑,其中典型的有腎氣丸、右歸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