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蟲草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食蟲草是一種有名的熱帶食蟲植物,長期生長於北美洲的沼澤地帶,受著養料不足的苦楚,於是它逐漸形成了食肉的習性,並且因其造型似豬籠那般,故又名豬籠草。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食蟲草的養殖方法,歡迎閱讀。

  食蟲草的生長習性

  食蟲草原產於熱帶,性喜高溫多溼的半陰環境,不耐寒、怕乾燥和強光,它的生長適溫為25—30℃,冬季溫度不低於16℃,並應置於向陽處養護,以利於越冬。食蟲草生長季節要經常進行噴水,以保持高溼的生長環境。食蟲草栽培以疏鬆肥沃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宜,最好用吊盆栽植,以凸顯它的豔麗風姿。

  食蟲草的養殖方法

  1、溫度控制:食蟲草播種最低溫最好是在15℃以上,生長期越冬最低溫度須在10℃以上,北方地區宜在溫室內越冬,以免遭受凍害。

  2、育苗方式:食蟲草需在育苗箱或穴盤內播種育苗,育苗箱或穴盤應該放入溫室或小弓棚內,以增加發芽率,而不宜在露地育苗。

  3、基質的選擇與配製:食蟲草的栽培基質應選用比較疏鬆、肥沃、持水能力較強的基質,也可採用市面上銷售的育苗基質。

  4、基質消毒:食蟲草播種時要對基質進行消毒,以防止病蟲害入侵,基質應晒乾使用,播種後應使用消毒劑將基質浸透。

  5、播種方式:因食蟲草種子細小,不便操作,最好將種子固定在吸水紙上,一個紅圈內一粒種子,播種前將種子連同吸水紙一起剪下,用尖嘴鉗夾住吸水紙,擺放在基質表面。播種量以每穴1—2粒為宜。

  6、覆蓋:食蟲草的種子具有好光性,需要適當的光照才能更好的萌發,所以播種後可不用覆蓋。

  7、噴霧保溼:食蟲草播種後,應時常保持基質溼潤,可用細霧噴水,也可從盤底浸水,水要用強氯淨或百毒殺消毒後使用,相對溼度宜保持在90%左右。

  8、遮陽:食蟲草怕強光,播種後和幼苗期都不適宜強光照射,需要利用遮陽網進行遮陽,以利於食蟲草生長。

  9、出苗:溫溼度適宜時,食蟲草的出苗最快只需要25天左右,最慢的話則要在兩個月之後才出苗。

  10、苗期防病:食蟲草幼苗生長比較緩慢,要注意預防病蟲害,日常養護要注意通風透氣,防止雨淋,還可噴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定期噴霧。

  11、移苗:食蟲草的幼苗一般長到5公分高後即可移入盆內培養,移苗的時候一定要帶上護根,栽植最好深一點,每次比原土面深埋一公分。食蟲草最好是進行兩次移栽之後再上盆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苗比較健壯,而且葉片長而美觀。

  食蟲草的捕食

  豬籠草的捕蟲囊內有蜜腺能分泌蜜汁引誘昆蟲,昆蟲進入捕蟲囊後,囊蓋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合上,但是捕蟲囊的囊口內側囊壁很光滑,所以能防止昆蟲爬出。囊中經常有半囊水。水過多時,卷鬚無法承重還會會自動傾斜倒去一部分水。因為如果囊內盛滿水,昆蟲掉在水裡後就容易逃出。捕蟲囊下半部的內側囊壁稍厚,並有很多消化腺,這些腺體泌出稍帶黏性的消化液儲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具有消化昆蟲的能力。事實上囊蓋是經常開啟的,囊蓋的主要用途是引誘昆蟲,因為囊蓋的內壁也有很多蜜腺。掉進囊內的昆蟲多數是螞蟻,也有一些會飛的昆蟲如野蠅和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