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大學生論文

  人工智慧***Artifical Intelligence***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一門前沿學科,是在電腦科學、控制論、資訊理論、神經心理學、哲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研究生人工智慧原理教學改革

  摘要:針對我院研究生人工智慧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人工智慧課程特點,提出包括課程內容選定、教學方法設計及學員學術能力培養等方面的一系列教改措施,實踐證明,教改措施的實施提高了課程教學水平,有效保證了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人工智慧;研究生教學;教學改革;課程建設

  人工智慧***Artifical Intelligence***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一門前沿學科,是在電腦科學、控制論、資訊理論、神經心理學、哲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模擬人類智慧、智慧行為及其規律為研究內容的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1]。由於人工智慧自出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潛在的廣闊應用前景,它又同空間技術、原子能技術並稱為20世紀的三大科學技術成就。作為一個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發展起來的學科,人工智慧原理課程的突出特點是知識點多、理論性強、內容抽象、不易理解,對學員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如何把握課程特點,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包括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層次人工智慧原理課程教學研究的熱點。

  人工智慧原理課程是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課,是模式識別與智慧系統、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等學科博士研究生的選修課。自2009年被學院確定為重點建設課程以來,課程組在課程內容選定、教學方法設計、學員學術研究能力、科研實踐能力培養及考核環節等作了一系列有益的嘗試,收到較好的效果,本文是對上述工作的初步總結。

  1課程內容的確定

  為了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員既能瞭解人工智慧領域發展的概貌,又能掌握智慧資訊處理理論,為後續的課題研究及學位論文撰寫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組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精選、優化。

  1.1教材選定

  在教材的選擇上,課程組分析比較了目前公開出版的近20本人工智慧原理教材,結合我院特點,選定了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王永慶編著的《人工智慧原理與方法》作為教材,該教材涉及面較廣、講解深入淺出,實用性、可讀性強。該書由全國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審、推薦,自1998年出版以來,已印刷了9次,印量達4萬冊,被國內多所大學選定為人工智慧課程教材或教學參考書。與此同時,我們還為學員推薦了多本參考書,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由廉師友編著的《人工智慧技術導論》、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由George F.Luger著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for Complex Problem Solving》等。

  1.2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

  人工智慧是一門前沿性的學科,內容更新較快,因此,為及時反映學科研究進展,我們將教學內容分為人工智慧產生與發展、知識表示、推理與定理證明、搜尋技術、機器學習、專家系統等知識專題,課程組圍繞每個專題蒐集數十篇優秀學術論文或學位論文,以反映各知識單元產生、發展及其代表性人物、當前國內外研究現狀、最新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發展趨勢等,便於學員學習參考。

  1.3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網路資源

  將人工智慧的典型網站、BBS等推薦給學員,如. org/home.html***美國人工智慧協會***、

  2教學方法研究

  研究生教學應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為此,課程組結合課程特點,在教學方法進行了如下探索。

  2.1加強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計劃的過程, 是教什麼***課程內容***及怎麼教***組織、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傳媒工具的使用等***的過程[2]。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授課前,堅持集體備課的原則,由課程組集體討論選定授課內容,補充閱讀文獻,根據授課物件與課程內容特點,確定課堂組織方式,採用的授課方式以研討式教學為主,給合講授、實驗、自學等。

  2.2抓好課堂教學環節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本課程授課物件主要為碩士研究生,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強,有一定的求知慾。由於學員人數較少,授課方式可靈活組織。教室有完備的多媒體裝置,基本的軟體實驗環境,教學過程可採用靈活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授課質量。

  1*** 以研討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研究生教學應堅持學術研究為導向,發揮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由於研究生學員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與自學能力,教員可以在課前給學員佈置預習內容,學員通過查閱資料、分析整理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使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成為可能,改變傳統的教員講,學員聽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研討式教學也有力於培養學員積極思考、創新思維的習慣與能力。

  2*** 教學手段的資訊化。人工智慧原理教學一個突出矛盾是知識點多、內容抽象、理論性強,但學時較少,因此,必須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為此,課程組對每節課都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課堂教學中以課件為主,輔以板書,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量大、直觀等優點,改善教學效果;引入教學聲像資料,便於學員課下學習;設計演示程式,使部分比較抽象、不易於理解的內容,如子句歸結、搜尋策略更形象直觀,易於學習和掌握。

  3注重培養學員學術研究能力

  學術能力是指專門對某一學問進行系統的哲理或理論研究的能力,它不僅包括思辨的方面,還包括實踐及感性的敏感力等方面。研究生階段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要求學習的主體——研究生必須具備研究的能力[3]。論文寫作是培養、鍛鍊、提高研究生的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求每個專題學習結束後,都要提交一份格式符合期刊發表要求的總結報告,題目可自行選定,也可由教員指定;內容既可以是人工智慧該專題某一演算法的實現,也可以是對某一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或者是對該專題最新研究進展的綜述。教員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指導。

  1*** 選題準確。要求選題不能過於巨集大,應以小題目反映大問題,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為宜。

  2*** 研究內容。研究目標明確,方法恰當,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所提觀點正確。

  3*** 論文結構。結構清晰、完整,論述嚴謹,表達規範。

  4*** 佔有文獻豐富。撰寫過程中要有意識培養學員查閱科技文獻的能力,要求查閱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權威文獻。

  4加強實驗環節教學

  人工智慧教學在進行各種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還應重視實踐教學,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實驗,讓學員真正理解人工智慧的概念、本質、研究目標,從而提高學員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進一步瞭解資訊科技、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前沿,培養他們對人工智慧研究的興趣,激發對人工智慧技術未來的追求。為此,課程組借鑑國內外知名大學人工智慧實驗教學經驗,編寫了《人工智慧原理實驗指導書》,圍繞問題表示、經典邏輯推理、不確定推理、搜尋策略及簡單專家系統實現等教學內容提供了7組實驗供學員選擇。

  例如,在狀態空間搜尋一節教學過程中,先完成理論部分的教學,使學員對狀態空間基本概念、問題表示及求解方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然後進行實驗教學。由學員自主完成重排九宮問題求解的程式,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如圖1所示,調整的規則是,每次只

  能將與空格***左、上、下、右***相鄰的一個數字平移到空格中[4]。實驗過程重點指導學員掌握狀態空間進行問題求解的關鍵步驟:問題表示和搜尋策略。問題表示就是要確定該問題的基本資訊及程式實現的資料結構,基本資訊有初始狀態集合、操作符集合、目標檢測及路徑費用函式,資料結構可採用向量、連結串列等形式;搜尋策略可分為盲目式搜尋和啟發式搜尋,可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先實現盲目搜尋中的廣度優先及深度優先搜尋,在此基礎上再定義估價函式實現啟發式搜尋。而在啟發式搜尋實現過程中,又可以通過定義不同的啟發函式:如某狀態格局與目標節點格局不相同的牌數、不在目標位置的牌距目標位置的距離之和等加以比較,準確理解啟發函式的意義。通過實驗,學員加深了對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夠熟練地將狀態空間法運用於實際問題的求解,提高了工程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 組織方式可根據具體的實驗內容特點,採用上機程式設計實驗、演示程式驗證、模擬平臺開發、分組討論等多種形式進行。

  5適度開展雙語教學

  研究生的 英語基礎普遍較好,基本都通過了國家公共英語四級 考試,部分學員通過了六級考試,加之在本科階段還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因此,在培養研究生人工智慧知識的同時,我們要提高學員閱讀原版英文資料、用英語進行簡單科技 寫作及對外學術交流的能力,適度開展雙語教學,對此,我們可採取以下基本方式。

  1*** 專業術語全部用英語表示。

  在教學過程中用英語表達人工智慧原理中的專業術語和主要概念,如Knowledge Representation***知識表示***、Depth-First Search***深度優先搜尋***、Breadth- First Search***廣度優先搜尋***等。

  2*** 以英文原版教材為教學參考書。

  選定 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for Complex Problem Solving》為參考書,該書“是人工智慧課程的完美補充。它既能給讀者以歷史的觀點,又給出所有技術的實用指南[5]。”

  3*** 加強英文文獻的閱讀。

  在課程 論文撰寫時,要求閱讀一定數量的外文文獻;在討論課中,鼓勵學員使用英語進行討論。

  經過課程學習,學員都能準確掌握人工智慧學科專業詞彙,英文運用能力得到一定提高,能較自如地閱讀原版英文專業資料,為進一步用英文進行學術交流及學術論文寫作打下基礎。

  6考試與成績評定改革

  考核方式採用傳統的試卷與課程論文、 實踐環節等三部分組成,全面考查學員對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以及理論 聯絡實際的能力,其中試卷佔70%,課程論文佔10%,實踐環節佔20%。課程論文題目不作限制,由學員在課程學習階段結合某一 專題選定題目,課程論文以選題意義、研究內容、論文結構、參考文獻及撰寫規範等指標為評價依據;實驗成績採用實驗過程考查、實驗結果驗收和實驗 報告評閱相結合的考核方法,綜合評定。這樣做不但考核了學員人工智慧基本理論掌握情況,也反映了學員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同時,考核結合實際教學程序,改變了單一課終 總結性考核的弊端。

  7結語

  經過課程組近兩年的教學方法研究與教學實踐,研究生人工智慧原理課程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在課堂討論環節,個別學員準備不充分、討論不夠深入;課程論文撰寫選題隨意,文獻綜述不夠全面、準確,論文格式不夠規範等。在今後的授課中,課程組將根據授課研究生人數較少的特點,採取明確每名學員預習重點、加強課程論文交流等方式予以改進,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進一步充分利用便利的校園網平臺,開展“人工智慧原理” 網路課程建設,購買或自主開發網路教學資源,引導學員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增強教學過程的資訊化程度。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