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狗頭在吃飯打一成語的答案

  成語具有語音上的美感,使用他們能夠增強音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衣冠禽獸

  解釋

  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既是不孝,所謂~,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辨析

  在明清兩朝:文官衣補飾禽,武職飾獸。是為“衣冠禽獸”,本意指官員,但是因為明末時期宦官當政,官員的作為著實讓人失望,所以“衣冠禽獸”漸漸變為貶義。 .

  “衣冠禽獸”。殊不知,這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在誕生之初,卻是個萬眾仰慕、光彩照人的“體面”詞兒。

  按照朝廷官制,根據品級不同,彼此“工裝”的顏色和圖案各不相同。單說裝飾圖案吧,不外乎“飛禽”、“走獸”。這種嚴格的等級制度,從明朝就已經開始了。據明、清兩代正史中的《輿服志》記載,文官繡“禽”,武官繡“獸”,任何人不得擅自逾越。“衣冠”上的“禽獸”自然和文武官員的品級一一對應。

  到了明朝中晚期,社會的語言環境發生了變化。烏煙瘴氣的宦官政治,徹底顛覆了“文死諫,武死戰”的從政理念。無論是京官還是外臣,都人人自危、明哲保身。很多官員甚至幹起了魚肉百姓、為虎作倀的勾當。文武官員的名聲越來越臭,曾廣受推崇的“衣冠禽獸”,漸漸墮落為“披著人皮的狼”。

  其實,明朝以前,原本有個成語,指斥那些道德淪喪、行為卑劣的“偽君子”,叫做“衣冠梟獍”***出自【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梟獍。”***。“梟”,是一種窮凶極惡的鳥兒,傳說它為了存活,不擇手段,不惜吞吃母親。“獍”,傳說它飢不擇食,殺氣騰騰,居然咬死自己的父親。”明朝之前“衣冠梟獍”所處的位置,就像現在的“衣冠禽獸”。“衣冠禽獸”徹底掉價,恐怕也是明末清初的“語言發酵”。漢語,在特殊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環境下,催生出了新詞彙、新詞意。

  明末文人陳汝元寫《金蓮記·構釁》時說:“妝成道學規模,飛語傷人……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竊賊***。”清朝小說家李汝珍也在《鏡花緣》裡寫道:“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顯然,這時的“衣冠禽獸”,已經淪為風度翩翩的活畜生了。

  造句

  1.男人不穿衣服是禽獸,穿了衣服就是衣冠禽獸。

  2.脫了衣服我就是禽獸,穿上衣服我就是衣冠禽獸!

  3.人人都有兩面,一面是禽獸,另一面是衣冠禽獸。

  4.別看他西裝革履,溫文爾雅,其實是個衣冠禽獸。

  5.這個人道貌岸然,卻汙辱了許多女性,是個衣冠禽獸。

  6.這人道貌岸然,本質上卻是個衣冠禽獸。

  7.他滿口仁義道德,卻虐待他年過八旬的老孃,真是個衣冠禽獸。

  8.脫了衣服我是禽獸,穿上衣服我是衣冠禽獸!

  9.沒想到他平日風度翩翩,原來竟是個無惡不作的衣冠禽獸。

  10.他是個冷酷無情的衣冠禽獸。

  11.他看來相貌堂堂,竟會做出如此敗壞倫常的事,簡直是衣冠禽獸。

  12.這個淫人妻女的衣冠禽獸,終於被移送法辦,真是罪有應得。

  13.卡扎菲就像一個在緊閉窗簾的視窗下毆打妻子的衣冠禽獸,然後,對外界卻聲稱她是失足摔下了樓梯。

  14.他這種衣冠禽獸的作為,讓每個人都十分唾棄。

  15.一個男人居然可以過著衣冠禽獸的生活,然後被看作是一個最年輕、最純潔的姑娘的稱心丈夫。

  16.他不是讀書人嗎?怎會像衣冠禽獸,做出如此傷天害理的事?

  17.當我看到一位英俊溫柔的姑娘嫁給了一個生性惡劣,衣冠禽獸的丈夫,如許遺憾呀,我說,她為了一隻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價。

  18.你這個衣冠禽獸就知道欺負女人。

  19.那個人真是個衣冠禽獸。

  20.瞎說,我信哥衣冠禽獸,一表人渣,哪是你這個豬頭,哎呀媽呀,真是你呀信哥,咋弄成這***了。

  21.***吧,你們這樣的人我見多了,衣冠禽獸,快把錢全部交出來。

  22.你是當年那橫刀奪愛的衣冠禽獸。

  23.此話最為重要,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些敵人,如流氓、無賴、小人,此等衣冠禽獸之徒可惡之極,但看穿了,也無非是一堆垃圾。

  24.他的鐵手,撕開一層層遮他視線的錦繡絲衣、各路旌旗;一個個衣冠禽獸,披毛帶獸之輩,都將被他挫骨揚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