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開題報告範文

  開題報告是開題者在確認論文主題之後,對論文初步確定內容的撰寫。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畢設開題報告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範文1:

  一、 論文題目

  數字化壞境下小學美術課程的構建-談美術專案學習模式的應用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目前我國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以課堂匯入、教師演示、學生創作、教師輔導、學生展示這幾個環節進行的。美術課是要滿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材料的運用瞭解藝術的多樣形式,對藝術文化的交流與傳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體全面發展的需要。單一的教學形式會讓美術課侷限於創作美術作品,而忽視了它的研究性價值和應用性價值。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社會逐步進入資訊時代,社會需要創新型的複合人才。在教學改革的程序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現代資訊科技對時代的巨大影響,現代資訊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數字化教學,已成為目前教學改革前沿中一個重要的科研課題。應用網路技術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及學習方法,網路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網路環境下的美術教學更具有獨特風格,美術教學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可視性,應用網路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數字化下的網路資訊科技促進了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推動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革新。網際網路時代促進了教育理念的進步,促進了教師的發展,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在教育研究這條路上不斷地探索。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外教育學術界的教育理論流派紛呈,美國傑出心理學家約翰·D·布蘭思福特等人於1999年出版的《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一書中,研究人類對於科學知識的科學認知規律,對教師、學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由斯特弗和蓋爾主編的《教育中的建構主義》認為新知識的建構是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學習者是在認知、解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教育的關注點也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以及認知的形成。

  認知心理學創始人奈瑟和認知資訊加工理論的倡導者西蒙主張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認知,強調關注環境對智慧的影響。1991由劍橋大學出版的《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認為知識是個人與社會或物理情景間的互動產物。注重學習者的參與性。《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中強調學習環境是不同於傳統的傳授式教學,不是為傳統教學中的學習設計的,而是為善於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自己的意義的學習者創設的。

  “認為學習既不是傳輸過程也不是接受過程,學習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圖的、積極的、自覺地、建構的實踐,該實踐包括互動的意圖、行動、活動反思”。《賈斯珀專案》將知識的學習視為一項完整的、真實的任務,在現代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的支援下,立足課堂、拓展課外、超越課堂,是學生面向真實社會中問題的解決。我國教育觀念的更新一直追隨著西方的先進理念,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一項任務。閆寒冰所著《學習過程設計--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視角》一書中探討了關於教育理念轉型的問題,強調教育中心的轉變、教育技術的轉變,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學習的機器,而是培養學習者即培養學生如何進行自我學習,其理論基礎也是來自於建構主義。

  四、存在的問題

  為了達到整齊劃一的美術教學效果,為了能使課堂有新意,教師都樂忠於把精力放在課件的精?a href='//' target='_blank'>樂譜鰲⑿畔⒓際醯撓τ謾⒔萄Щ方詰木?納杓啤4傭?鍪恿搜??難В?鍪恿搜??災?兜睦斫狻⑷現?媛傘Q??鞘竊誚淌Φ木?納杓葡巒瓿裳?暗摹J?只?碌男畔⒓際踔皇親魑?С紙萄У墓ぞ擼?淌Σ荒芙黿鮃覽滌諦問繳系?ldquo;作秀”,如何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需要我們追根溯源的思考美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是什麼?如何使學生感受美、熱愛美並將美與實際聯絡起來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如何能讓美術在學生們的學習乃至今後的生活中起到積極的作用?規矩、聽話、畫面效果漂亮、整潔成了美術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僅以畫面的最終效果作為教學評價,而忽視學生個體在整個學習中的綜合評價,使我們的教學顯得有些急功近利。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更為科學的教學模式。數字化學習下有多種教學模式如:數字化一對一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模式、合作式學習模式、網路遠端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種模式都是獨立存在的,彼此間只能成為互補的關係,並不系統。但是計算機網路作為教育技術僅僅對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起到一個技術支援,換句話說它僅僅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我們不能簡單地視其為工具,更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是,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如何拓展它的價值。而數字化下的專案學習模式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目前,我國不斷開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性。數字化的專案學習目前已經在我國生根發芽,但只是偏重於文化學科,對於藝術類的美術學科來說還沒有一套成熟的可借鑑的經驗。美術作為一門最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審美情感的學科,一直處在校本科目的角落裡。美術學科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如語文、數學、自然科學、音樂等,因此美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藝術來源於生活,美術學科的生活性、實用性、真實性、綜合性往往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上很難體現。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瞭解目前中小學美術課堂的上課模式及效果,根據調查中反映出來的共性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並選定一個小學進行美術課調研試驗,選取部分班級開展數字化下的美術專案學習,作為自變數進行對照研究,通過對實驗資料和有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瞭解在網路環境下開展美術專案教學與傳統美術教學的差異,以及開展專案美術教學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影響。在教學實踐研究的基礎上,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研究專案學習相關著作,設計美術專案學習案例並實施開展教學。

  六、論文的創新

  此篇論文是以建構主義、實用主義、多元智慧、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賈斯珀專案為理論基礎,打破以往美術學術著作過分強調學科中心,過分注重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試圖探究美術學科與專案學習模式的融合,注重美術學科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真實情景的情感體驗中進行知識的構建,美術情操的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高,以及高階思維的培養。

  範文2:

  一、論文題目

  張東蓀民主政治思想探析

  二、研究方向

  中國哲學史

  三、論文選題及意義

  張東蓀,一位由於政治上的原因,湮沒在近代哲學史上的政治哲學家。張東蓀以其獨特的視角,構建了一整套自己的哲學體系,在中國近代哲學史上曾大放光彩。對於張東蓀在近代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現代學者已經有了更明晰的認識。從張東蓀整個思想體系來看,是以其哲學思想為起點,以其民主政治思想為終點。在張東蓀生活的時代,人們對其民主政治思想的關注程度遠勝於對其哲學思想的關注。作為一位一生都以旁觀者的視角觀察政治,試圖宣揚並建立民主政治思想的思想家,張東蓀在構建其哲學體系的同時,將其哲學思想闡發為其民主政治思想。隨著時間的遷移,學者們發現,在研究 20 世紀中國的哲學思想及政治思想時,張東蓀的哲學思想及民主政治思想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近些年來,已經有學者開始關注並研究張東蓀的哲學思想與民主政治思想。通過學者們的鑽研,學界已經基本明瞭張東蓀哲學思想體系的內容。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對其整個思想體系作進一步的挖掘,為進一步瞭解張東蓀民主政治思想打下基礎。

  張東蓀是一位活躍在 20 世紀上半葉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但由於時間上作為哲學家的張東蓀在 1949 年後就“死”了,而其在政治上又一直作為反面形象等種種原因,現如今人們似乎很少知道這個人了。當我們再翻開歷史的卷軸,我們會發現,張東蓀先生是那個年代我們絕對不能夠忽視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在近現代中國哲學史上“,如果我們說梁啟超和陳獨秀是中國近代哲學的啟蒙運動者,那麼張東蓀就是中國近代哲學底系統的建立人。”這是當時思想界的共同見解,如當時的學者如青,孫道升,郭湛波和賀麟等人就有明確的論斷。張東蓀在多元認識論之下提出了一系列認識論主張,其中內在關係說,間接呈現說,非寫真說是最為重要的三項。另外張東蓀提出了架構論的宇宙論以及主智的,化欲的人生觀。認識論,宇宙觀和人生觀,構成了張東蓀獨有的哲學體系,這在中國近現代哲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張東蓀在近現代中國哲學史的畫卷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