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畢節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探究

  畢節地區地處長江、珠江上游,是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發源地,也處滇黔桂連片岩溶腹地,是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貧困山區。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水土流失極為嚴重,環境退化問題最為突出。

  一、試驗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成效

  ***一***加強組織機構建設,為生態建設提供保障

  面對生態惡化、經濟落後的區情,地區幾大班子領導認識到水土保持不僅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經濟建設目標的客觀要求,對畢節地區乃至整個岩溶山區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把這項工作切實落實到實處,從地區到鄉***鎮、辦事處***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不僅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把它列入工作的重要日程。

  ***二***狠抓專案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益

  為了用好管好水土保持工程資金,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提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平,重點在技術、投資、施工、建設等方面加強管理。

  在技術管理上,每年均根據年度下達的治理任務,由規劃實施工程的鄉***鎮***政府向縣***市***水土保持委員會提出立項申請,經水保委同意並下達計劃任務後,由水保辦技術人員和鄉、村幹部、群眾代表組成設計組,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將每項措施落實到山頭地塊,按科學化、規範化要求進行技術設計,然後由省地組織專家對每個圖斑進行現場審定批覆後實施。在施工中嚴格按規劃設計實施,在竣工驗收時嚴格管理規定和技術標準進行驗收。

  在投資管理上,一是嚴格按照工程設計控制投資。二是嚴格實行工程年度審計制度。三是對資金的使用嚴格把關。對於工程經費支出,必須經技術人員、工程指揮長、水利局長或水保辦主任逐一簽字認可後,方能報銷,對群眾用工補助兌現情況,必須在小流域內張榜公佈,接受群眾監督。

  在施工管理上,堅持技術人員蹲點指導制,實施廉政工程,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對工程建設實行事前、事後公示制,被廣大幹部群眾譽為“陽光工程”、“廉政工程”。

  在建後管理上,工程完成並經驗收通過後,立即移交給當地鄉***鎮***和村管理,並在實施的每一條小流域內,幫助成立一個管理組織,制定一套管護措施,聘用一批管護人員,為專案後續效益發揮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加快水土保持綠色產業開發,探索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路子

  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以富民為基礎,圍繞市場,依託科技,結合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的實施,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推行合股經營、引資經營、能人帶動、部門扶持、專案整合示範等多種經營模式,建立了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大力發展水果、蠶桑等特色經果林,構建出綠色富民的生態文明之路。

  ***四***大規模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效益

  以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夯實農業基礎設施為目標,小流域為單元,水土保持徑流調控理論為基礎,基本農田建設為突破口,發展林果藥桑茶為重點,攔、引、排、集、蓄、灌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相配套,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與農業耕作措施有機結合、治坡與治溝相結合、治山與治水相結合,實行山、水、林、田、土、路綜合治理。形成多目標、多功能、高效益的水土保持綜合體系,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建立精品樣板,推動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開展

  在橫貫畢節地區西南出海重要輔助通道貴陽至畢節高等級公路沿線,充分利用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工程點,建成融環境優美、綠色產業和經濟發展為一體的水土保持預防保護、重點監督、生態自然修復、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及效益監測、基本農田及綜合配套工程、石漠化治理、優質林果藥規模開發、優良品種選育及推廣、優質苗圃、退耕還林***草***、地埂經濟植物、水土保持高效農業、生態景點及觀光、速生豐產優質用材林、科學研究等15種各具鮮明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範樣板工程點22處。

  ***六***增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水平

  要促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跨越發展,使其具有創新性、高效性,必須依託科學技術。試驗區建立以來,地縣各級水保辦開展水土保持規劃、育苗技術、經果林栽培、基本農田建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滑坡預警等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和示範,建立了6個以經果林引種、栽培和育苗為主的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先後有3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兩項成果地區科技進步獎。

  ***七***加大水土資源保護力度,確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長遠效益

  為加大水土資源保護力度,杜絕水土保持邊治理邊破壞現象的發生。一是從宣傳教育工作入手,強化全社會的法制意識。二是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地區級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督大隊,為執法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三是頒佈了監督管護和防止人為產生新的水土流失的規範性檔案25個,開展了重點預防保護區、重點治理區和重點監督區“三區”劃分,並率先在全省釋出公告。四是與發改、國土資源、環保等部門聯合制定了貫徹落實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的配套性檔案,配合抓好監督執法工作,將水土保持納入了專案立項審批和辦理行政許可的必經程式,形成了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六是規範方案編報工作,抓好審批、監督、收費“三權”的落實。六是建立專案檢查督促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在專案業主按照審查批覆水土保持方案實施“三同時”制度中徵收水土保持補償費,做好技術指導服務。

  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畢節地區試驗區成立20年來以取得了顯著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成效,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土地生產能力,初步實現了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的良勝迴圈。

  二、生態建設制約因素

  我區開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於水土流失面積大,生態脆弱,全區惡性生態環境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水土流失危害仍然是制約我區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主要生態瓶頸。二是貴畢公路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大示範區建設任務還十分繁重,資金短缺。三是我區建有的68座小二型水庫急需治理,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效益。四是目前工程建設管理體制中無建後管護資金。五是水土保持世行貸款專案資金償還的難度大。

  三、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著力採取以下措施,進一步推進試驗區以水土保持為主的生態文明建設,努力開創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新局面。

  第一、進一步強化水土保持工程專案前期立項和爭取工作。著力抓好水庫庫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石漠化綜合治理、赤水河上游生態建設專案、科技示範園建設等重點專案的完善、編制,夯實專案庫建設,加大協調爭取力度。

  第二、以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規模化發展為目標,以交通便利、農產品市場障礙小的國道線和省道線為骨架,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經濟相結合,在強化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態措施與增收措施、基本農田和水系工程綜合配套的同時,重點扶持建立一批速生坑木林基地、藥材基地、經果林基地和養殖基地,通過生態與經濟的良性迴圈,推進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序。

  第三、從我區地處滇黔桂連片岩溶腹心地帶,是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貧困岩溶山區的特點出發,緊緊圍繞人口、經濟與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探索建立不同型別的生態建設模式,開展一批科研專案的研究和試驗示範。

  第四、推進水土保持工程參與式建設,增加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充分利用農民群眾的創新潛力、能力、知識和技能,在滿足農民實際需求和意願的前提下建設水土保持工程,保證水土保持工程符合當地的實際和長期高效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