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女孩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女孩子的教育要重於男孩子,因為女孩子如果沒有教育好,很可能會遭受社會的侵害,從而萬劫不復,毀了終身。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女孩的正確教育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女孩的正確教育方法

  1、“富養”女孩氣質佳

  俗話說,從來富貴多淑女。中國自古就講究富養女孩,從行為心理學角度講,女孩什麼“好東西”都見過了,就相當於“脫敏治療”,使孩子長大後不容易被浮世的繁華和虛榮迷惑。家長可從小帶女兒出入各種場合,外出旅行,能開闊視野、增加閱歷和見識。同時,要讓她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具備值得被愛的資本。

  但富養女孩不是穿金戴銀,不是百依百順地嬌慣和溺愛,而是給予精神上的富足,最終培養出氣質高貴的女孩。否則,再富有的女孩也可能因“心窮”而困苦。

  2、女孩應該在溫言軟語中成長

  對待女孩,心一定要放到最溫柔,就像對待那些嬌嫩的花,細緻婉約,容不得任何粗糙。作為爸媽,需要了解那些小女生的心理需要,包括她們的小手段和小虛榮心。媽媽應該成為她理所當然的朋友和戰友,共同應對這個以男性為主的社會。

  3、勇氣培養不膽小

  女孩天生內心柔弱,她們的成長需要一種叫“勇氣”的養料,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出現上述情況時,父母要學會用正確的態度引導女孩的行為,切不可帶著情緒呵斥、指責,否則孩子會越來越膽小。爸媽們還要了解女兒的那些小女生心理需要,比如獲得關愛的小手段、隨年齡增長而來的小虛榮心。

  4、家庭和睦不孤僻

  有教育心理學家曾對30個家庭的孩子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觀察,其中男女各半。專家發現,一些經歷過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的孩子會因為家庭環境不和諧而逐漸墮落,其中大多數是女孩。這是因為女孩對家庭幸福感的要求較男孩更高,當她感覺不到家庭溫馨時,很可能下意識地向外界、別人去索取,容易走入極端、暴戾、孤僻的狀態,陷入早戀、學壞等歧途。因此,養閨女要拿出更多的耐心與愛心,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讓我們的女孩在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為幸福的公主。

  5、媽媽是女孩的良師益友

  同父子關係相比,母女關係往往看起來更為親密。事實上,這種親密的關係對她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親密的母女關係帶給女孩溝通、交流的經驗,有利於發展她的親密感和感受性,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援。這種對她心理需求的滿足,還有誰會比母親做得更好?正是與母親的共性,使她有了借鑑的榜樣,並從中發展自我。如果媽媽自信、果斷,她的女兒也往往會有同樣的品質。生個女兒,是媽媽的福氣,把她培養成什麼樣子,卻是媽媽的責任哦。

  6、父愛母愛都要有

  俗話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意思是女孩溫柔體貼,能與媽媽心靈相通。與父子關係相比,母女關係往往更親密,能帶給女孩與人溝通、交流的經驗,幫女孩構建親密關係,使她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支援。

  父親對女孩的身心影響也非常大。美國和紐西蘭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父女關係好,不僅對女孩的心理影響大,還通過神經和內分泌左右女孩的發育。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父親是女兒形成女性氣質的引導者、支持者和認可者,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6歲前女孩的正確教育方法

  研究發現,對於女童的教育,1-6歲沒教育好,12-18歲的青春期教育就成了大難題。從小缺少父愛的女孩子,長大後容易早戀。

  對於女童的教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認為,1-6歲沒教育好,12-18歲的青春期教育就成了大難題。從小缺少父愛的女孩子,長大後容易早戀。

  因為“戀父”情節,一些沒有父愛的女孩,進入青春期後容易“愛”上一些年長的男性。因為孩子在6歲前,心理依戀很嚴重。到了青春期,父親更要經常跟女兒溝通。女生對異性的價值判斷,往往是從認識父親開始的,家長務必以身作則,並教給女兒一些與異性交往的技巧。專家建議,若家庭有12歲以下孩子,父母最好不要異地就業或調動。

  發現女孩子早戀後,父母應該儘早介入,但不要面對面地質問,而是通過寫信的方式來交流比較好。家長不妨寫封信祝賀她長大了,也可以把自己的初戀故事講給她聽。再就是告訴孩子真愛是什麼,還有愛需要承擔的責任,最後,就是要充分信任孩子,讓她自己把握好分寸。

  曾經有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喜歡上了班上的一個男孩子,結果學習成績就下降了。後來媽媽發現了她的祕密,卻沒有當面責罵她,而是讓她報名參加了一個暑期的夏令營。待女兒回來後,媽媽就問她,在夏令營裡是不是見到了很多優秀的同齡男同學。女兒就說是啊,媽媽就告訴她,以後到了大學還會有更多的朋友結識,如果這麼早就把自己的青春付出了,不是錯過了一片森林嗎。媽媽的這個勸誡是有效的,女兒果斷地決定將這份朦朧的感覺埋在心底。

  ○利用電視、報刊及生活中的情景,自然、恰當地進行教育,也可通過講述發生在朋友孩子身上的故事影響她。

  ○充分的引導和關愛。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生理變化、生殖器官構造和衛生保健,一般家長難以啟齒。家長可買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青春期科普讀物,放在桌上讓孩子自己看,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警惕女兒身上的變化。孩子以下現象值得家長警惕:有曠課行為,深夜不歸;與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接觸;上課神情恍惚;精神亢奮,突然狂喜狂悲;鬼鬼祟祟,嘀嘀咕咕;過分追求打扮;突然大手大腳;突然不愛講話,眼神發呆;成績明顯下降;飲食起居不正常,常常往外張望等。

  ○父親要承擔起責任。其實,女兒最初對於異性的看法來自於父親。爸爸們要教育女兒如何看待對男孩和他們的“表示”。

  ○做孩子的榜樣。為人父母要有健康的生活態度。如果大人在私生活上表現很隨便,口無遮攔,說些粗俗低階的話,會對孩子起到負面影響。

  ○書面談心。書面語言給孩子留下反覆體味的人生哲理,供孩子思考、記憶,常常成為面談有力輔助,特別是遇到一些當面難以啟齒的內容。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真正尊重瞭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想得開一點

  父母與孩子的許多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想不開”。比如,讓孩子學鋼琴,孩子就是不想學,父母就容易“想不開”了:一是花這麼多錢買鋼琴、請老師,你還“狗咬呂洞賓”?二是別的孩子都在學,你不學,以後萬一升學有“加分”,豈不吃虧?三是都說學鋼琴提高智力,還能陶冶氣質,反正學總比不學好。這麼一說,孩子當然得跟父母急。

  指點迷津:在遇到與孩子意見有分歧的時候,父母不妨先考慮一下孩子的意見,看是否有道理。與孩子一起討論,可以相互妥協,各讓一步。比如對孩子說:“我同意你放學回來先看一會兒電視,但是,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定要在晚上8點前寫完作業。”如果雙方意見統一了,就要制定計劃照著做。如果意見還是統一不了,先擱擱再說。在等待的時間裡,父母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誘引”孩子“上鉤”,比如,真想讓孩子學鋼琴,不妨在這段時間帶孩子聽聽音樂會,或者請個懂音樂的朋友到家裡彈彈那臺鋼琴。

  想得少一點

  一位教育家說:“母親最好只有一隻手。”也就是說,對孩子要放開另一隻手。

  有些父母也想讓孩子多實踐,但真到做的時候,不是怕孩子做錯:“算了,還是我來吧。”這樣,孩子的許多權利就被剝奪了。

  指點迷津: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事前先想想,孩子如果失敗,最大的害處是什麼?如果不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損害,就不用管了。

  想得通一些

  沒有祕密的孩子長不大,祕密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品。

  人們都知道,走向獨立是現代人的基本特徵之一,而擁有個人祕密並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前提。對於個人來說,祕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祕密的“水晶人”是永遠長不大的。

  指點迷津:1.允許孩子有祕密。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祕密。

  2.教會孩子辨別危險。可以在平時多與孩子交談,讓他們學會識別危險。比如,私下與網友見面可能有哪些危害,與男生單獨呆在一個房間可能遇到的情況。讓孩子明白哪些“祕密”是有害的。注意,在談論這些話題時,不要針對孩子,父母只要真誠地說出自己瞭解到的資訊和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對孩子說“你可千萬不能怎樣怎樣”,孩子一聽到這種話就會煩躁,還很可能反駁。

  3.給孩子適當的幫助或引導。如果讓孩子保守了自己的祕密,又怎樣知道孩子的一些重要資訊呢?一是要學會“察言觀色”,孩子有心事時一般會在神情言語之間表現出來。這時,父母不要逼問孩子,而是可以跟孩子說些輕鬆的話題,或者帶孩子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緩解孩子的憂慮,並在一個私下場合單獨告訴孩子,如果孩子需要任何幫助,只要說一聲。二是告訴孩子善於求助是一個現代人的本領。當孩子把心裡話告訴可信任的成年人時,成年人不要像抓住了小辮子一樣對孩子進行批評,或者說些喪氣話,而應像幫助朋友一樣給孩子幫助,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