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培訓感言隨筆

  在暑假有的人會選擇去培訓,來豐富自己的見識。那培訓完後,他們有何感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每提及班主任,苦累就是她的代名詞。曾有忠厚老實的牛都不願當班主任的戲言,也曾有不當班主任的巧闢蹊徑,還曾有對班主任重獎的高資論調,可到開學初,班主任工作的安排與接任都顯得那麼生澀難嚥。是啊,班主任早出晚歸,婆婆媽媽,心繫四、五十個孩子的聲聲息息,心牽四五十個孩子的安安危危,有何幸福可言呢?

  宛如盛夏的一股涼風,今年暑假,我參加了暑期班主任培訓活動。在聆聽了數位教育專家對班主任工作的精闢解讀和領略了優秀班主任的風采後,我漸漸地讀懂了班主任工作的真諦,破解了幾個當班主任的幸福密碼。

  密碼一:班主任的幸福感來自於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呂局長說,用賞花的心情去對待學生,讓自己舒服,讓學生舒服。十個手指尚有長短,何況我們的學生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承接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攜帶著不同的遺傳基因,滲透著不同的修養素質,彰顯著不同的個人秉性。可以說,一個學生就是一部人生劇本,難免會上演不同的劇情畫面。面對調皮學生的調皮行為,面對無禮家長的不當要求、面對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這些我們當班主任每時每刻都要面臨的繁瑣碎事,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學會“鬆靜勻樂”。以點點愛心感染學生,用滴滴溫情感化學生,以繞柔指的手段去教育學生,讓孩子抓住你的手,而不是用你的手去拉孩子的手。

  密碼二:班主任的幸福感來自於一種智慧。管理是技術,管理更是藝術,它需要的不僅僅是勤耕細作,更需要的是一種智慧。班級管理更要講究藝術、智慧。許多時候,班級問題產生,恰恰是老師教育的良好時機,但切忌開門見山,來點神祕感,來個小忽悠,效果更顯著。義烏四中校長助理優秀班主任金棟老師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對班級管理可謂智多計廣。為了激勵學生的自信心,他獨創了《兩個雞蛋誰先碎》、《一起吃“秀逗”》的教育故事;為了鼓勵學生的自主管理,他獨闢蹊徑成立“無人監視班”,在經歷“考試***”後,寫下“在真想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德”的個人箴言,還用麻袋裝好自制的錦旗進入班團課來鼓勵學生。這一切都是憑藉教師的智慧與教育藝術。金華教育學院的申屠江平院長在《學會與家長打交道》的專題講座中還提出了班主任與家長打交道的幸福觀:“孩子在你的班裡畢業後或學習後,家長成為你的朋友,則是最幸福的!”因而,我們要改變聯絡家長就是向家長告狀的思維定勢,改換班主任在家長眼中的顏色,以一種溝通交流、探討合作的新方式,巧借家長的智慧協助自己的班級管理。每個人都渴望被賞識,渴望自己能成為對他人有用的人。當你邀請家長參與你的管理,他會心甘情願地為之努力,為之操心,從而成為你班級管理學生教育的堅實後盾。我們的教育物件除了我們學校,還有家庭社會這兩所教育基地,我們班主任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這兩所不花錢的教育資源,使之形成教育合力。智慧來自於學習,我們要加強學習,向無聲的書本學習,向有聲的模範榜樣學習,善於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達成“教育無痕”的高境界。

  密碼三:班主任的幸福感來自於保持一股永遠不變的激情。號稱“激情玫瑰”的竇桂梅老師在《激情與思想》藝術中曾寫到:“歲月雖然讓我們的容顏變老,但激情會讓我們歲月依舊;光有激情而沒有思想是可怕得,而要把我們的思想呈現給學生,靠的是教師的激情。”保持長久的激情有幾個習慣:以忘我的激情投入工作,潛心研究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最終成為教育專家;做普通老師所不願做的事;先理解學生,再爭取讓學生理解自己;善於學習接受新生事物,與學生總能產生共鳴;善於控制情緒,樂觀、豁達,有較高的自我效能,創造力強。既然我們已經選擇了教師,就要貯備擔當班主任的勇氣和素質,讓自己激情四射,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動我們的學生,使之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如花朵綻放,清香四溢;如清泉流淌,清新撲面。讓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暗示,形成人格魅力的磁場,使學生受到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最後,借全國優秀班主任桂賢娣的一句話做結尾,與大家共勉:

  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的學生,跟我的孩子在一起,我就是幸福的。

  篇二

  XXXX版新課程出臺好長時間了,但說來慚愧,未曾細細品味過。所以對今天的新課程培訓會充滿了期待。希望在這培訓會上瞻“學科研究”之前沿,聆聽專家之諄諄教導,領悟新課標之精髓。

  再加上有光榮的任務在身,所以我聽得很專注。

  早上是特級老師餘國平的講座。先前多次聽過俞特的講座,他的講座總能帶給很多震撼,帶給我們很多思考。一路上,我快樂憧憬著……

  一進會場,見大螢幕上清晰地閃現出一行字——目標是課堂的靈魂。我琢磨了一翻後,將這句話,消化入腦。

  接著俞老師以一個《珍珠鳥》課例作為引子,引出今天的講座專題——《關注整體,有效煉製——閱讀教學目標的選擇與煉製》。清楚地指出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在目標的制定上存在的弊端:複製主義,機械主義,印象主義使課堂處於低效及負效狀態。

  如何煉製目標,俞特從三點展開闡述:

  第一:有效落實教學目標。對於一堂常態課,應該有五個步驟:

  1、定標:從課標,教材和學生實際,編者意圖思考。2、調標:根據上課班級學生血學期情微調。3、試標:由教師進行課堂研討,分點,觀課。4、測標:通過訪談,互動來檢測目標是否合理。5、論標:在討論中去完善課標。而當中定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環節,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展開過程,才能切實提效。

  再對照我自己,我何曾這樣慎重考慮過教學目標?平日裡總是翻看參考資料隨便抄下參考目標,對教學目標的思考是少之甚少,撰寫教案時,有時甚至不寫教學目標,直接預設教學過程,違背了編者教學意圖的時候是屢見不鮮。

  第二:整體關照目標的核心價值:發展閱讀力。

  《言語教學論》中指出:語文=言語=運用語言的活動,語文教育=言語智慧教育=語感養成,語文教學內容=自覺言語實踐,這三個等式更深一步地解釋了語文一門注重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綜合性課程。俞老師基於這樣的認識,做了以下幾方面的闡述:

  首先閱讀教學內容的構建的價值取向,是發展閱讀力:得把發展言語智慧放在首位,要凸顯閱讀策略的學習過程,要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要發展深刻的閱讀思維水平。其次,要充分認識課程的性質,著眼言語智慧。如低年級:識字,寫字是最重要的任務***課標:每天10分鐘***隨堂練,天天練;關鍵詞語的瞭解,品味、想象和積累;豐富語言表達的形式,關注典型性句式,積極嘗試仿說,仿寫的嘗試;認識句段;有意識地進行句的比較,轉換與組句成段的瞭解;能根據句、段、想象畫面並交流,能感受一些語句、語言的優美;能用朗讀表達自己對語句、段落的閱讀感受。

  其次是關注方法策略,著眼學生學習的能力。崔巒教授在課標中指出課堂上要注重指導讀法、寫法、學法

  篇三

  今年的暑假,少了一些疲憊的勞累,多了一份心動的忙碌。

  2008年全省高中教師新課程培訓即將結束,反思十幾天的培訓經歷,用震盪心靈,醍醐灌頂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一、心動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也是一個缺少激情的人。平素,恬淡地對待周圍的人事,也就難有使自己激奮不已的事情。但7月13日,這一天這一次,卻將我有些沉寂的心靈撞出些許火花。看著周圍同仁、朋友們滿懷激情,用翻飛的手指敲出流淌的文字;看著“我的班級”每個人名下那不斷變化的數字:作業、文章、評論、關注度,我也有些心動了,確確實實的心動了。遠端研修平臺,一個網路空間的舞臺,它給了每個人學習他人、展示自己的機會,尤其對於是真實世界中寂寞無聞的人來說。

  培訓室,與同事們一起觀看視訊,目不轉睛得有些眼睛發直;電腦旁,也嘗試著敲出屬於自己的網路文字,為著自己的豆腐塊而凝思;書桌前,重新翻開了已有些塵封的書卷,用他人的智慧填充自己有些空空的腦瓜。感謝這十幾天的培訓經歷,讓平淡若水的我又找到了心動的理由。

  二、心驚

  每天聆聽著專家的講座:中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高中生的表達與交流,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選修課程的開設,如何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積累與梳理。曾經,這些課題名稱是那樣的熟悉,要在腦海裡搜出相關的訊息,卻又是那樣的艱難和無力。我真的心驚了,原來,我的知識儲備是那樣的膚淺,以至於膚淺到僅僅明瞭有些課題的名字而已。

  走進自我,也就走進了圍城。封閉在自我的圍城之中,有時也許還有些許的自滿:我還是讀過一些書籍,我還是粗通一些新課程理念,我還是能暫時勝任自己的課堂教學。開啟網路,登上研修平臺,感悟了新思想,學得了新理念,見識了真功夫,閱讀了美文章。我真的心驚了,原來,我的教學能力竟還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徘徊。於是走出去,走出自我的圍城,前面是個希望的天,是個天外之天。

  三、心悅

  研修平臺,精彩無限。

  這裡,碰撞著思想,“享受豐盛的精神套餐”,“傾聽生命拔節的聲音”。這裡,開啟著智慧,“枕著美麗入眠”,“在不問收穫中收穫”。這裡,改變著理念,“把盞問酒話選修 ” ,孩子的需要很關鍵”。這裡,放飛著希望,“留存記憶深處的意味”,“向著天空飛呀飛”。

  我的工作室,我的思考屋。

  在這裡,我真切地感悟到了閱讀與寫作,閱讀永遠是第一要務;在這裡,我真切領悟到了選修課上,一桶水的知識儲備與海量的知識需求的尷尬;在這裡,我這切地感悟了教會學生表達交流、為文之道,出水作文要脫下那件馬甲;在這裡,我真切地領悟了邁向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的艱辛,如果可能,哪怕成為一顆名不見經傳的山桃。

  “重新拿起手中的筆”, 就著“千江有水千江月”,記下上面的文字,聊作培訓總結。***文中擅用了部分老師文章的題目,不勝冒昧***


相關文章:

1.教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7篇

2.學習隨筆感言

3.研修隨筆感想

4.在學校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