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門閱讀題及答案
在《永遠的門》這篇閱讀中,你瞭解作者想要描述的情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永遠的門》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永遠的門》閱讀原文
江南古鎮。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雜院。院裡住了八九戶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變,儘管人們房內的現代化擺設是愈來愈多了。
這八九戶人家中,有兩戶是一人獨居——單身漢鄭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鄭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話,隨即擦身而過。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運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裡相遇,聽到的總是這麼幾句。這種簡單的缺乏溫情的重複,真使鄰居們洩氣。
潘雪娥大概過了四十吧。苗條得有點單薄,瓜子臉,膚色白皙,五官端莊。衣服雖時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鄰居們很不理解,這位端麗的女人為什麼要獨居,只知道她有權利得到愛情卻確確實實沒有結過婚。
鄭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塵,遷居於此。他是一家電影院的美工,據說是一個缺乏天才的工作負責而又拘謹的畫師。四十五六的人,倒像個老頭兒了。頭髮黃焦焦、亂蓬蓬的,背有點駝。瘦削的臉龐,瘦削的身軀,只有那雙眼睛大大的,爍著年輕的光,爍著他的渴望。
回家的時候,他常常帶回來一束鮮花,玫瑰、薔薇、海棠、臘梅,應有盡有,四季不斷。
他總是把鮮花插在一隻藍得透明的高腳花瓶裡。
他沒有串門的習慣,經常久久地呆在屋內。有時他也到井邊,洗衣服,洗碗,洗那隻透明的藍色高腳花瓶。洗罷花瓶,他總是斟上明淨的井水,噘著嘴,極小心地捧回屋子裡。
一道厚厚的牆把他和潘雪娥的臥室隔開了。
一隻陳舊的一人高的花竹書架貼緊牆壁置在床旁。這隻書架的右上端,便是那隻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內或是懸掛,或是旁靠著一些中國的、外國的,別人的和他自己的畫作。
從傢俱的佈局和蒙受灰塵的程度可以看得出,這屋裡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製造得出的那種溫馨的氣息。可是,那隻花瓶總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塵不染,瓶裡的水總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總是鮮豔的、盛開著的。
同院的鄰居們,曾經那麼熱切地盼望著,他捧回來的鮮花,能夠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裡出現。當然,這個奇蹟就從來沒有出現過。
於是,人們自然對鄭若奎產生深深的遺憾和綿綿的同情。
秋季的一個微雨的清晨。
鄭若奎撐著傘依舊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撐著傘依舊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來了。卻不見他回家來。
即刻有訊息傳來:鄭若奎在單位的工作室作畫時,心臟跳搏異常,猝然倒地,剛送進醫院,就永遠地睡去了。
這普通的院子裡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沒有哭,眼睛委實是紅紅的。
花圈。一隻又一隻。
那隻大大的綴滿各式鮮花的沒有輓聯的花圈,是她獻給他的。
這個普通的院子裡,一下子少了一個普通的生活裡沒有愛情的單身漢,真是莫大的缺憾。
沒幾天,潘雪娥搬走了 ,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們在整理畫師遺物的時候,不得不表示驚訝了。開啟鎖著的房門,他的屋子裡儘管到處灰濛濛的,但那隻花瓶卻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得空心似的,明晃晃,藍晶晶,並且,那瓶裡的一束白菊花,沒有枯萎。
當搬開那隻老式花竹書架的時候,在場者的眼睛都瞪圓了。
門!牆上分明有一扇紫紅色的精巧的門,門拉手是黃銅的。
人們的心懸了起來又沉了下去。原來如此!
鄰居們鬧鬧嚷嚷起來。幾天前對這位單身漢的哀情和敬意,頓時化為烏有,變成了一種不能言狀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憤懣。
不過,當有人伸手想去拉開這扇門的時候,“哇”地喊出聲來——黃銅拉手是平面的,門和門框平滑如壁。
一扇畫在牆上的門!
《永遠的門》閱讀題目
***1***下面對這篇小說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5分***
A.作品的標題《永遠的門》,其中“門”既指畫在牆上的那扇門,也可理解為人們的心靈之門;“永遠”,既表現了作品的悲劇性——兩位主人公最終被隔絕開來,也可理解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國民思想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B.作品的現實意義在於: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在日漸走向現代化的今天,國民的封建意識依然存在,“尊重每一個個體”還沒有最終實現,而一些“無惡意的侵犯”還在相當多的領域裡產生著作用——不僅僅是愛情。
C.作品中的兩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店員,一位是“缺乏才華”的影院美工。作者之所以做這樣的設計,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愛的權利。通過與院內人們的對比,表現了作者關注小人物命運的創作觀。
D.一隻透明的藍色花瓶,在作品中反覆出現多次,與沉悶、凝滯的冷漠情調形成很大反差,它既象徵著主人公純潔、高尚的情感,也包孕了兩個孤寂的人企望相通的微妙心意。
E.作者最後寫人們為畫師整理遺物時,發現那花瓶被人擦拭過,瓶中的菊花依然盛開。我們從作品中不難得出結論:這一切無疑是潘姓女子遲到的表白。作品結局這種潛在的圓滿,寄寓了作者對筆下人物的祝福。
***2***結合全文,簡要分析小說開篇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6分***
***3***小說中,作者在鄭若奎去世後寫道:“這個普通的院子裡,一下子少了一個普通的生活裡沒有愛情的單身漢,真是莫大的缺憾。”句中“莫大的缺憾”是針對什麼而言的?***6分***
***4***縱觀全文,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線索是什麼?請結合作品內容對這條貫穿全文的線索作簡要說明。***8分***
《永遠的門》閱讀答案
***1***C、E。***C項沒有“對比”,院中的人也祝願他們能走到一起 。E項“祝福”應為遺憾、同情。***
***2***答:開篇的環境描寫中,“古鎮”、“古井”、“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變”,暗示著這裡的生活、人們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極易成為一種陳舊的定勢,成為一種難以改變的積習;“普通的小雜院”“普通人家”則暗示這樣的聚居地,這樣的人群具有普遍性。小說主人公的生活方式、性格行為恰被這一特定生存環境促成。這裡的環境描寫為推進情節、塑造人物、表現主題作了有力的烘托。***作答要點:環境是怎樣的;環境描寫的作用***
***3***答:對潘雪娥而言,鄭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卻了情感上的依託;對小院中的人們而言,鄭若奎的去世,使他們對“鄭、潘二人產生愛情”的盼望一下子落空了。***作答要點:指出針對的兩個物件***潘雪娥、人們***及各自“缺憾”的具體所指***
***4***答:縱觀全文,推動這篇小說情節發展的線索是小院人們對鄭、潘二人孤男寡女關係的猜疑、設想、窺探、評論和以及隨之起伏的感情態度的變化。
開始,小院人們很不理解二人的獨居,“關切”兩人的交往,熱切盼望小院裡能出現“愛的奇蹟”;接著,人們對二人的缺乏溫情的簡單接觸感到洩氣,產生遺憾與同情;後來,人們為鄭若奎的突然去世而難過,對二人的“守節不移”產生敬意,也為小院裡少了一個奇怪的單身漢的話題而感到莫大缺憾;最後,人們看到牆壁上的門,為鄭潘二人暗中“私通”而深感“不能言狀”的憤懣,和“不能言明”的心理失衡。***作答要點:“線索”是什麼;“線索”在文中如何體現的,最好用序數詞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