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故事

  僅僅是語文課堂上的重視固然能複習三年級漢字,但如果在課外能趣味識字,效果則會更明顯。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篇1

  三年級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都是那麼調皮。對於孩子的錯誤我總是以訓斥來結束。想起來,平時我總覺得他們調皮,很少表揚。從這一件小事看來他們還是挺在乎老師的表揚和肯定的。是啊,調皮的學生也是學生,和大家一樣都希望得到賞識,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也許調皮的他們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吧——因為調皮,平時挨的批評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視了這一點,於是我決定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調整方式。

  從那以後,在課堂上,只要看到他們認真聽講或回答了一個問題我就馬上進行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在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但畢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要想在很短時間內把壞習慣全部改掉是不現實的。所以遇到他們上課又很不認真,小動作不斷,對要掌握的知識模模糊糊的情況,我並不灰心,因為我知道這種學生是需要時間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堅信,只要堅持把賞識教育的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經說過,“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質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訓斥只會壓抑心靈,只有欣賞,激勵才能開發人的潛能。希望通過我的不斷努力,以及與家長,其他老師的配合,來慢慢地改造這個孩子,讓他得到很好的發展。雖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我會堅持。

  篇2

  早上,抽籤決定了301班的成員,一共有44名新生,男生26名,女生18名,每個班男女比例基本如此,男女性別失調可見一斑。

  一數,外地生26名,本地生18名,呵呵,兩個“26”,兩個“18”,這數字還真巧,蠻好記的。想想我們班的外地生比例還算比較少,心裡暗自歡喜。倒不是瞧不起外地生,實在是那些民工子女缺乏家長的管教,無論是成績還是行為習慣,都較之本地生要差。

  抽籤完畢,從後三樓到前一樓,往返搬運課桌,累得夠嗆。好在拖牢了副班主任,兩人一起“鍛鍊”,倒也幹得挺歡。

  看著烏漆抹黑的教室,心裡幹勁挺足。幸虧本班教師子女多,“近水樓臺先幹活”,也就只能先拿他們來幫幫忙了。

  一個下午,姜玥、孫舒凡,再加上打電話找來的兩個小不點──蔣雨琪和紹依敏,湊上我和“副班”,一共六個人,把教室徹底清洗了一遍。

  四個小不點,還真的很聽話,估計家裡也從沒這麼幹過,今天卻在我的指揮下,汗流浹背,跑進跑出,抹上抹下。累得腰痠背痛的她們,一根棒冰,就讓他們眉開眼笑,歡喜異常了。這些孩子,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她們。

  方校走過教室,笑著誇我們,心裡挺開心的。呵呵,其實我也和孩子一樣,喜歡校長的“棒棒糖”獎勵呢!

  看著整潔的教室,撫摸著桌子上擺放整齊的嶄新的課本,儘管累得兩腿灌了鉛似的,心裡還是止不住的興奮,後天,我將迎來我的又一屆孩子──四十四個花一般的孩子……

  篇3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會學會了自信。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理脆弱,情緒易波動,充滿愛的關懷,會改變一個學生的行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當的批評,也可能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

  有一次,班裡有個學生叫侯鑫,他經常完不成作業,我找他談了幾次話教育他端正學習態度。他雖然表示改正錯誤,可沒過一天有完不成作業。同學們也諷刺他,疏遠他,他情緒一落千丈,他對我敬而遠之,不敢跟我說話,有時在路上遇見我繞道走。

  看到此情景,我心裡很不是滋味,難道我就像老虎那樣凶,叫人害怕嗎?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原因就在於缺乏關愛每一位學生,對有缺點的學生不能耐心教育。因此,態度粗暴教育方法過於簡單。我想對於成績差,有缺點的學生決不能讓他們掉隊,因為他們是祖國的花朵,也是小樹啊!他們更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愛和鼓勵。因此在教學時,我把評價納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給後進生恰如其當、全方位地評價,同時恰當增加誇獎力度,欣賞後進生的點滴進步。當他們不敢發言或回答問題不完整甚至錯誤時,我就耐心地對待,熱情地啟發,給予更多地理解和寬容。比如:“請不要緊張,老師相信你能回答這個問題。”有的學生上課開小差了,我就對他說:“如果你能跟我們一起學習,我一定回給你一顆星。”當學生回答問題好時,我就會說:“你真會動腦筋,我們都向你學習。”或者“你知道的真多,一定很喜歡看書。”這些鼓勵性的語言,點燃了孩子們的智慧的火花,使他們獲得了滿足,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溫和友善,勝於強力風暴。教師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熱情的話語都能縮短師生間的差距。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多麼需要以上所講的微微的南來風。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造一個奇蹟;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老師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學生終身的發展也許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做一名老師應該經常回顧自己以往的教育歷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個遺憾,刺傷了多少顆童心,遺忘了多少個不該遺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