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讀課外書
課外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主要途徑,廣泛重視課外閱讀對於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家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其他兩部為《春》、《秋》,《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1931年12月4日全部完成。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
它描寫了19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成都高家公館的大家族,主人公是覺慧、覺民、覺新。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權威。三個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個性。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小說描述五四時期成都高家公館的大家族,主人公是覺慧、覺民、覺新。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權威。三個主角有不同的性格和個性。
故事發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館裡,高覺新是這個大家庭裡的長孫,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他被剝奪了學業與愛情。在中學畢業那天被迫放棄了自己所愛的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錢家表姐——錢梅芬,和父親指定的姑娘結了婚,結婚後,覺新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西蜀實業公司事務所上班,爾後不久父親死去,覺新成為家中事物的承重者。 覺新的二弟覺民和三弟覺慧就不同了,他們接受西方文化知識的薰陶,有著先進的思想、昂揚的鬥志,是新時代的新青年。覺新也跟他倆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舊還是“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的擁護者。一日,覺慧和覺民跟往常一樣,買了幾本新書,來到覺新的辦公室裡,這時張太太和琴小姐來了。琴是高家親戚裡面最美麗、最活潑的姑娘,她也是一個有著理想、有著抱負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不尋常的訊息,錢家大姨媽回省城來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婚後變得有點憔悴。這個梅表姐就是大哥覺新所摯愛的錢家表妹,而這時覺新正陪著張太太買衣料,他並沒有聽到這個訊息。 覺慧和覺民離開了覺新的事務所,覺民去了琴的家裡,而覺慧在路上遇見同學張惠如,並從他口中瞭解到當兵的打了學生。覺慧義憤填膺地和一些學生們參加了向總督示威遊行的隊伍。祖父高老太爺很快知道了他遊行的事,便讓覺新把他囚禁在家裡,為了覺新,覺慧只能留在家裡,不久後,他又出去了。
舊曆新年快來了,高公館這個紳士家庭也忙著準備過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覺慧買了一本小說《前夜》讀給他的兩個哥哥聽,書裡的內容激起了覺慧的熱情,也喚起了覺新痛苦的回憶,他向兩兄弟述說了自己身為長孫承擔的重任,自己為了家族的人,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覺慧想著,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他又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慶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慶賀著吃年夜飯,高老太爺看見自己的子孫滿堂,想著再過一兩代,他們高家不知道會變成一個怎樣繁盛的大家庭,心裡非常地高興。 舊曆年的最後一天,覺新告訴覺慧他遇見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湧上心頭。覺慧責備覺新當初為什麼不反抗,落到這地步,是罪有應得。覺新苦笑著說現實的環境不允許他這樣做,覺慧突然感覺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離得愈來愈遠了。 鳴鳳是高公館裡的丫頭,她既聰慧又漂亮,她很喜歡覺慧。而覺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無聊的家裡時,才會不為思念鳴鳳而苦惱。丫頭們傳聞,馮樂山要討姨太太,準備在大房同三房的丫頭中挑一個去。鳴鳳向覺慧發誓她絕對不會跟別人。 元宵節的夜晚,他們幾個年輕人接到了訊息,督軍下令討伐張軍長,前線已經開火。仗終於打起來了,高公館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絕望之中,此時琴也正在高家,她沒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這裡。她從前還相信自己是一個勇敢的女性,而這時她發現自己還是一個脆弱的女子,沒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別人來宰割。 恐怖的時期終於過去了,和平的統治又恢復了。高公館又熱鬧起來。覺民弟兄的幾個同學創刊了《黎明週報》,刊載新文化運動的訊息,介紹新的思想,批評和攻擊不合理的
舊制度和舊思想。覺慧熱心地參加《週報》的工作,經常在《週報》上發表文章。至於覺民,他白天忙著功課,晚上按時去琴那裡教書,對於《週報》並不像覺慧那樣熱心。 琴因為她的好朋友倩如把長辮剪了,她也想這麼做,但遭到母親的反對,並要把她嫁出去。琴心裡愛的是覺民,她傷心地哭了起來。就在琴傷心痛苦的晚上,鳴鳳也同樣傷心至極。原來高老太爺要她做馮老頭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後。這是高老太爺的命令,誰也違背不了,誰也反抗不了。她沒有辦法,覺慧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時的覺慧正忙著寫他的文章,無暇顧及鳴鳳,待她要說時,覺民的到來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鳴鳳徹底地絕望了,她記得她曾說過寧死也不會去,她帶著對覺慧深深的愛和對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進了湖裡。 鳴鳳死了,由三房的丫頭婉兒代替她去當姨太太。鳴鳳的死很快被這大公館裡的人忘記,而覺慧卻不能忘,因為他的自私,他沒有把他心愛的人留住。他這時才發現平常老是訓斥大哥和覺民沒有膽量,其實他自己跟他們一樣,也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他對生活已厭倦了,他有了遠離這個家庭的想法。一天晚上他看到四房的丫頭倩兒偷偷在花園裡在給鳴鳳和婉兒燒紙錢, 感到萬分苦楚。
在高老太爺66歲誕辰的慶祝的日子裡,馮樂山向高老太爺提親,將自己的孫侄女許給覺民,同時將淑英許給陳克家的二兒子。覺民愛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為了反抗祖父他在覺慧的鼓勵和幫助下逃離了公館,覺新在這時聽到了梅小姐去世的訊息,萬分痛苦。
覺慧的五爸在外頭討了妓女“禮拜一”做姨太,還打著老太爺的招牌借了許多債,老太爺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後的結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夢徹底破滅了。臨死前他把覺民召了回來,答應馮家的親事不提了,便離開了人世。 覺慧的嫂嫂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但公館的太太們卻要她遷到城外生產。因為他們迷信什麼“血光之災”,懦弱的覺新沒有說一句反抗的話,忍受了一切,把瑞珏接到了城外。 瑞珏幾天後就生產了,她生下了一個兒子,自己難產死了。覺新沒有能見她最後一面。是舊的制度、禮教和迷信奪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奪去了他最愛的兩個女人。他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他又不能夠抵抗這一切,他只有絕望,只有痛苦,他就此醒悟了,同二弟覺民一起,助三弟覺慧終於逃離了這個家,使他們被束縛著的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學一面從事進步的革命工作。
:吶喊
魯迅小說集《吶喊》,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吶喊收錄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說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為該社《文藝叢書》之一。1924年5月第三次印刷時起,改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1930年1 月第十三次印刷時,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後改名為《補天》,收入《故事新編》***。作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
:復活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
該書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主要描寫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絲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為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為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為伉儷。
《復活》是托爾斯泰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總結,被譽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發展的高峰。小說通過瑪絲洛娃的苦難遭遇和聶赫留朵夫的上訴經過,廣泛而深刻地抨擊了法庭、監獄、官僚機關的腐敗、黑暗,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動官吏的殘暴昏庸、毫無人性,撕下了官辦教會的偽善面紗,反映了農村的破產和農民的極端貧困,勾畫了一幅已經走到崩潰邊緣的農奴制俄國的社會圖畫。《復活》多次被中國教育部列為中學生推薦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