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單位個人工作總結

  隨著企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我國地質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取得了不少成績,各項制度不斷完善,地質探查不斷加強,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是我工作以來壓力最大同時也是我取得較大進步的一年。首先我對地質所的各位領導、同事和師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正是在你們的大力幫助下,通過以老帶新和手把手的言傳身教,我的業務水平才取得這樣的進步。下面我就這一年來的工作、思想和學習等方面的情況向領導、各位同事簡要彙報一下。

  一、在思想上,我沒有放鬆思想政治學習,以優秀黨員的標準,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在增強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綱領的自覺性的同時,全面提高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工作、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本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有針對性地查擺自己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邊學習邊提高,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淨化與提高,大局意識和負責任意識得到增強。積極瞭解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時時把握動態形勢,始終緊密跟隨黨中央的步伐。

  二、在工作中,我本著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以學技術、長本領為目標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我勤勤懇懇,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成長。

  ***一***面臨著孤島地區嚴峻的勘探形勢,我和同事們一起自覺加壓,為管理局地質勘探論證會作出積極準備。其間,大家日夜加班奮戰了二個多月的時間,精細作出了各區塊目的層構造圖六幅,落實了探井井位目標10口,為孤島地區的勘探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對論證會的全方面接觸,使我自己工作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特別的和同事一起奮戰的時間裡,我深深感受到了集體中團結奮鬥的巨大作用。

  ***二***在接手孤北地區的勘探工作以來,通過對基礎資料的不斷積累、消化和吸收,對所管區塊的地質情況有了基本的認識,工作也逐漸得心應手。工作中把握好每次學習的機會,一邊不斷消化前人所做的工作成果,整理已有的相關資料,從中得到啟發,另一方面不斷向室內師傅學習他們工作中所得的經驗,以供自己借鑑。工作中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常與他們進行探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不斷思考,勇於探索,目前已基本能夠獨力開展各項勘探工作。今年組織並參與的《孤北斜坡帶**街組隱蔽油氣藏成藏模式及勘探技術研究》專案獲採油廠科技進步一等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對下步該區滾動勘探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業餘時間裡,面對地質所著重腦力勞動、以電腦為主要工具的特殊工作環境和超負荷工作量,以及缺乏體育鍛煉,我積極參與各項文體活動以增強個人體質。專業方面,我也主動加壓,積極與同事探討GeoFrame、LandMark等行業軟體的應用技巧,為順利開展地質研究工作打下基礎,同時經常對自己進行充電,不斷學習當前熱門的勘探方法原理,使自己的業務技能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以適應將來的行業競爭,更好的為油田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當然,我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是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還遠遠達不到要求,還不能靈活應用,有時生搬硬套,貽笑大方;其次是刻苦鑽研的精神還不夠,很多工作只是停留於表面,沒有深入到實質,沒有去把握事物的根本;再次是進取心還不夠,有時安於現狀,妄自菲薄!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看、多想、多問、多幹,儘快盡好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為以後的工作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篇二

  我市屬××省地質災害易發區、多發區之一。全市現有各類地質災害危險點3600餘處,其中列入省、市、縣三級監控的重要災害危險點714處。地質災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為主,具有點多面廣、危險性大的特徵。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科學制定防治方案,嚴格落實防災責任,不斷完善防治措施,有效

  地預防和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連續七年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機構。市、縣、鄉三級政府都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政府辦、國土資源局領導任副組長,財政、民政、氣象等18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指揮、部署協調和巡查指導,並將職責任務分配到成員單位,實行防災減災領導責任制。

  2、編制防災預案。市、縣兩級每年在汛前都認真組織編制了《防災預案》,經同級政府批准後,下發到有關單位、鄉鎮執行。對全市已發現的各類地質災害危險點,填制“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發放到防災責任單位和負責人,填制“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受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讓他們明白麵對險情應採取的緊急措施和撤離轉移路線。

  3、開展科普宣傳。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傳,通過組織諮詢服務隊伍上街提供諮詢服務,到鄉村農戶家中傳送科普資料,出動宣傳車到鄉鎮、村組進行巡迴宣傳,懸掛、張貼、刷寫大型宣傳標語和宣傳圖畫等,向廣大群眾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讓群眾掌握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減少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機率。

  4、加強業務培訓。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每年都分別舉辦兩次以上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學習班。市國土資源局以召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會議形式,側重培訓縣、鄉政府分管領導,縣、鄉國土資源部門分管負責人和業務骨幹;縣國土資源局以舉辦學習班形式,側重培訓縣、鄉地質災害領導小組成員和地質災害危險點監測人員。

  5、構建群防體系。以國土資源系統工作人員為骨幹、基層黨員幹部為主體,按照市設中心、縣設總站、鄉設站、村設組的組織機構格局,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監測網路 ,具體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測群防監測網1529處,設立基層地質災害監測點135處,在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備案的監測人員達539人。

  6、加強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組織工作人員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排查。對發現的災害危險點加強監控,聘請專家到現場勘察,提出隱患點的防治措施和建議,並根據地質災害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進入汛期後,市、縣、鄉監測點24小時有人值班,並組織地質災害巡查組和應急搶險小組,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防治指導和搶險救災。

  7、健全規章制度。先後擬製定實施八項制度,即:地質災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險情速報制度、汛期危險點巡查制度、異變危險點應急調查制度、監測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監測資料彙編上報制度、地質災害預防預報、預警告示制度,地質災害防治獎罰制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職責明確、獎罰分明。

  二、存在問題

  1、地質災害防治認識不足。地質災害防治時間較長,即使是汛期結束,山體內還涵養著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經開裂失穩的山體繼續下滑的可能。由於一般群眾主觀上認為,汛期過後不會發生什麼地質災害。正是這種僥倖心理和麻痺思想,容易造成嚴重後果。

  2、農民建房缺乏科學知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農民認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說。加上國家嚴格土地管理,為了減少宅基地佔用耕地,一些農民便往山邊建房,而在清基時處理不當,切坡角度過大,留下了地質災害隱患。

  3、地質災害治理資金不足。我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涉及範圍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資金比較多。一方面我市地質災害以小型規模為主,很難爭取到國家立項治理防治資金。另一方面由於地方財力有限,難於籌集治理資金。造成全面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資金嚴重不足。

  4、人為因素誘發地質災害。從已發生的地質災害來看,許多與人為因素有關。如有的些方隨著採礦的延伸,長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發生大面積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設的大面積開挖,很容易形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

  三、防治對策

  1、普及地災防治知識。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大眾傳媒,採取板報標語、櫥窗專欄、宣傳圖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努力提高群眾的防災治災意識。

  2、引導農民科學建房。在農村民居選址時,國土資源部門要把好用地審批關,充分考慮綜合防災和應急疏散的要求,使農民建房避開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農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

  3、建立地災防治基金。資金來源可採取從礦山企業按年度礦產品銷售額比例提存地質災害防治基

  金,從礦業權市場收益中按比例適度提留,發動社會贊助等方法籌措,力求多方籌集資金,把地質災害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4、規範工程建設活動。嚴格遵循“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對在工程建設中違反了客觀規律,如打石、取土、切坡、過量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壞山體的自然平衡,引發地質災害險情的行為,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從嚴從重處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發人為造成的地質災害。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