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怎麼學好政治

  高中政治如果只是靠死記硬背的話,並不能夠讓整個學習更上一層樓,不管是什麼學科都需要講究方法技巧,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文科生學習政治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科生學習政治方法1

  1、質疑讓你學會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加強自身質疑能力的培養就是培養自己愛動腦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我們要學著不斷去質疑、釋疑,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積極地鍛鍊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大膽懷疑,大膽想象,大膽創新,並能對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結論提出質疑。

  這些話雖然聽起來有點抽象,但是你可以從點滴做起,比如學習一個經濟原理時,你該去思考這個原理放到現在這個時代是否依然使用,學習一個哲學原理時,去想可以運用這個原理的事件等。勤思考,多質疑可以讓你的“政治頭腦”越來越靈活哦。

  2、構建好知識框架,常梳理

  把繁雜、冗長的知識一層一層地進行梳理,猶如剝洋蔥一樣,將所學的知識梳理出層次,然後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層次。將其組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這就是所謂的“先放後收”。它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從內容上,要求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識,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這些知識不僅要求你找得出來,更要理解、記住它。從結構層次上,看書後,瞭解課本中講了幾個問題,先講什麼,後講什麼;這些問題又是從哪幾個層次和角度闡述的?列舉了哪些事例來論證的。這部分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處於什麼地位,與前面的知識有什麼聯絡等。

  構建知識框架可以是一個單元,也可以是一本書,更可以是整個政治學、經濟學、哲學部分,總之,構建的過程就是學習和複習的過程,可以讓你對知識更加熟練的運用,歸納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3、找到知識核心結點

  在知識學習中,同學們應該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某些“閃光詞”即關鍵詞,將知識高度壓縮在認知結構中,再應用時依據線索,快速檢索出關鍵詞,由此引出自己所學的知識。

  關鍵詞是很重要的,記住了關鍵詞,一個部分的內容就可以記憶的差不多了,這也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竅門。

  4、簡要概括,即歸納和總結能力

  舉個例子:國家的基本階級和階級關係;國家制度──民主;國家性質──國體;國家管理形式──政體;國家職能──對內對外職能:國家結構──我國的“一國兩制”等。這就是歸納和總結,而你需要做的是把自己所學的按照你自己所能做到的和想到的框架去整理出來,然後加深記憶。

  5、記筆記,進一步內化所學知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的多記的也會牢固的,自學完一框、一節或一課後,寫出自己的讀後感,體會,或者對課本進行評述。長此以往,堅持下去那就真正達到了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大提高。

  文科生學習政治方法2

  1.努力培養學習知識的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及創新意識。不少人常常以為創造能力很抽象,離自己很遠。作為學生,離創造性成果可能會有一大段距離,但作為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卻是常見的,例如,充滿童趣的想象,在學習中的提問等。不要小看問題意識,能提問題、發現問題恰恰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有了問題,才會去思考,才會去探究,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2.積極關注國際國內大事,擴大視野,啟迪思維能力。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平時關心國內外大事的同學,政治考試,特別是高考的成績往往就比較好。這是因為有了時政熱點的知識儲備,思維會更開闊,而政治考試是不迴避現實熱點的。生活是鮮活的,是不斷變化的,由於教材的穩定性以及時間上的限制,教材對此往往不能及時反映,教材內容存在滯後性的一面。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政治課的過程中,關注變化的生活,及時的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補充進來。

  3.充分利用網路環境,提高資訊能力

  資訊社會需要有資訊能力的新型人才,資訊能力就是指獲取、分析和加工資訊的能力,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提供資源環境”,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開闊思維,學會將“資訊科技作為資訊加工工具”。要利用搜索引擎,訪問相關網址,學會選擇相關資源。在對大量資訊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資訊進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養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