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語文寫作能力論文
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項極其重要內容。最能體現學生語文水平的,莫過於他筆下的作文了。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1. 培養髮散思維能力是前提
怎樣培養髮散思維能力呢?一是運用多向思維,開拓學生思路。拿到一個作文題,學生往往囿於習慣思維,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即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那個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後塵。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論,深入發掘題目的含義,從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運用逆向思維,鼓勵學生“反彈琵琶”,即打破傳統的思維程式,把問題作反向思考。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常常會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運用側向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
例如,閱讀《南郭處士》,要求學生自擬題目寫一篇讀後感。學生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命題為“濫竽充數要不得”、“騙子終將露馬腳”、“弄虛作假終害己”等。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各種角度觀察分析,展開發散思維,拓寬命題立意的範圍。展開側向思維,可以從竽士們對南郭的“冒充內行”不加揭發命題為“要敢於向不良傾向作鬥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應當批判”;展開逆向思維,可從批判齊宣王的角度命題為“大鍋飯可以休矣”、“選拔人才者戒”“用人制度必須改革”等;也可從替南郭處士辯白的角度命題“人貴有自知之明”、“南郭先生的羞恥之心”;展開多向思維,還可以命題“應老老實實做人”、“鑽空子之流者戒”等。
事實上有多很俗話、成語,往往只強調約定俗成思維認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大膽創新,想別人所未想,言別人所未言,從而寫出既異想天開,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開卷未必有益”、“班門弄斧贊”、“不在其位,也應謀其政”“知足常樂戒”、“好酒不怕巷子深嗎”、“賣瓜就得自賣自”等。總之,教師要儘可能多的挖掘能引發學生髮散思維的材料,營造自由寬鬆的氛圍,引導學生在慎思、明辯的前提下破舊立新、推陳出新。
2. 培養想象思維能力是基礎
如何培養、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呢?一是結合有關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課文是學生寫作的範例,充分利用課文資源,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改寫、續寫、擴寫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訓練。例如在學習《詩經》《靜女》一詩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大膽想象,改寫或擴寫成一篇小說或一部短劇。二是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創造想象。我們不妨多讓學生寫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紀暢想》、《三十年後我們再相見》之類的作文,並且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書籍,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進行合理的假設、推測、聯想、想象,從而有所創造。
3. 培養直覺思維能力是關鍵
直覺思維就表現為寫作靈感,有成就的作家在寫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直覺思維力,在創作中,有時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構思、立意、佳句,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突然迸發。抓住靈感,就會文思泉湧,妙筆生花。因此,靈感的培養離不開積累。方法如下:
其一是生活的積累。必須指導學生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儲存資訊。這樣,學生在作文的時候,頭腦裡積累儲存的材料資訊,就會像電影一樣,一幕幕浮現於眼前。“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這是培養靈感的基本條件。其二是知識的積累。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開闢第二課堂,拓寬閱讀視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滿腹詩文,在寫作時,就會洋洋灑灑,以至一揮而就。反之,則捉襟見肘,成無米或少米之炊。靈感需要培養,也需要誘發。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從學生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出發,儘可能把文題命得巧妙靈活些,切忌“大”、“空”,刺激其寫作慾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展開聯想,使學生思路暢通,“心騖八極,神與物遊”。靈感的出現,往往和豐富的聯想、想象密不可分。發揮想象,展開聯想,是誘發靈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4. “巧合”創新
這裡的“巧”主要指碰巧、湊巧、巧遇、巧合。精巧的構思,巧合的情節,確實能使作品錦上添花、出奇出新。南京師大文學院院長何永康教授在作高考作文考前指導時說的:情節要巧妙得讓人驚歎“虧你想得到”。古代許多作品中就有令人難忘的巧合情節。如《紅樓夢》中,當賈寶玉與薛寶釵結婚之日,正是林黛玉離開人間之時。魯迅更是善於藉助於巧合讓偶然性的事件表現出必然性的規律。
祥林嫂兩次死夫之後做工都在魯四老爺家,當魯四老爺陳列福禮恭請福神的時候,祥林嫂卻懷著疑惑和極度的痛苦死在雪地裡;夏四奶奶和華大媽在墳場相遇。這些都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驚人巧合。孫犁的《荷花澱》中,女人們去找丈夫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卻在敵人追來時在荷花澱裡“得來全不費工夫”,還引來敵人送給游擊隊消滅個徹底,你說巧不巧!曹禺的《雷雨》中,夫妻、父子、父女、母親、兄弟、兄妹的奇遇與巧合,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併合理地創設“巧合”。
總之,培養靈感,誘發靈感,捕捉靈感,是直覺思維訓練的三部曲,唱好這三部曲,必將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從而促進寫作水平的整體提高。誠然,作文要創新,切忌機械模仿,重複過去,重複別人,必須大膽想象,出奇制勝。
篇二
一、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養成自覺收集素材的習慣
學生寫作的激情來源於對生活的熱情。在教學中,教師要滿腔熱忱,用情感去感化學生,點燃學生的熱情之火。鼓勵他們積極投身到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去,讓學生有話想說、有情慾抒,培養寫作激情。教師應經常講述作家的經歷,讓學生學習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習慣,並養成把自己所見所聞隨時記錄下來的習慣,學會注意收集寫作素材。此外,要嫻熟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電教輔助手段,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錄音、網上交流等方法激發學生參與寫作活動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二、注重課文寫作特點的教學
要讓學生理解課文選材、立意、語言、結構方面的特點,並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如教會學生掌握文章結構,結構就是文章的組織構造,學生有了材料,並非就能寫出好文章。正如學生所言:不知從哪兒寫起,寫到後來收不了尾。文章結構組織怎樣,最能反映出學生這篇作文內容安排是否有條理、層次是否清晰、主題是否突出。只有安排好了文章的結構,才能做到形式和內容的和諧、統一。
三、要重視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要想寫出好文章,必須多讀好文章”。要推薦一些好書、好報給學生。指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精思,要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韻味,琢磨遣詞造句的好處,讀思結合,幫助寫作。
四、聯絡生活實際,提高感悟能力,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要求學生養成寫日記或週記的習慣,如實記錄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用“我手寫我心”。作文,重要的是寫自己的生活經驗。要教會學生善於捕捉創作靈感,養成勤於動筆的習慣,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價值的、切合自己實際的真實感受寫下來。
五、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為作文教學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往往能從閱讀過程逐步提高。因為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或其它讀物時,總是很自然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與枯燥也能從中產生聯想,得到啟發,獲得經驗。因此,在學生無法與生活建立密切聯絡的情況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閱讀機制,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發現認識和感悟生活,積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1.開具閱讀書目,讓學生閱讀有目標。 在學校學習期間,由於學習任務重,重點是經典散文和時文的閱讀,教師每星期有計劃地將閱讀材料下發給學生,既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又可以調劑緊張的學習生活;寒暑假和國慶元旦長假,讓學生利用長假閱讀一些經典名著,學生在名著的陪伴下一定會過一個充實的假期。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不會存在胡亂選擇的現象,在寫作時有效仿的物件,作文成績自然會相應提高。
2.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閱讀有經驗。 每個人的閱讀品質閱讀習慣都不一,學校就有必要為學生建立一個交流經驗交流體會的平臺。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閱讀經驗交流大會無疑對學生有較大的幫助。
3.推薦佳作,讓學生閱讀有收穫。 有閱讀就會有思考與感悟,學生將所思考的東西寫成文字後,教師將優秀的習作推薦給報刊。每發表一篇文章都會讓學生髮自內心的高興,這樣讓學生感覺到了閱讀是有收穫的。同時也為其他的學生樹立了榜樣,他們也會更加努力的。
六、培養創新思維,力求作文立意新穎、深刻
作文是否吸引人關鍵在於文章的立意,要立好意關鍵在於對事物的理解、認識能力。所以,要立好“意”,除學習課本知識外,還要關心國家大事,瞭解當前國內外的形勢,要讀書讀報,留心觀察身邊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還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反向思維能力、聯想和想象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全面了,才能見被人所未見,想別人所未想,作文立意才會新穎、深刻。
七、指導學生修改作文
常言道:“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要修改文章,首先要加強語言基礎知識教學,讓學生掌握漢字、標點符號、語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這是修改的基礎。其次,要重視比較閱讀,經常講解修改例項,讓學生能舉一反三,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
八、教師評語力求科學化
教師批改作文要力求評語的科學性、針對性。我認為評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一是在出現毛病的地方指出病因所在;二是充分肯定學生的可取之處,評價要有鼓勵性;三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寫作能力提出修改建議;四是批語的語言要有情感,要用談心似的語言,要體現師生間的平等;五是作文評語可寫一些“題外話”:指出學生錯誤的認識、觀點,提出學生平時在學習上、生活上的不良習慣,並提出希望與一些合理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對寫作一定大有脾益,只要假以時日,作文水平必定會有明顯的提高。
總之,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我們只有堅持讓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採眾長,才能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