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伯夷列傳閱讀答案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國人,天下宗周,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伯夷、叔齊為歷代聖賢和文人墨客敬仰和稱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史記伯夷列傳》閱讀材料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曰:“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①,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儻②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選自《史記•伯夷列傳》***

  [注]①木主:木製的靈牌;號為文王,尊稱西伯昌為周文王。②儻:假如。

  《史記伯夷列傳》閱讀題目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 叩:通“扣”,拉住

  B.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 宗:尊奉

  C.天之報施善人 施:措施

  D.時然後出言 時:看準時機

  6.下列各項中,每句話都能表達司馬遷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質疑的是*** ******3分***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

  ②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

  ③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

  ④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⑥舉世混濁,清士乃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後,二人因不肯繼承君位而相繼逃走,國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齊看見周武王在文王屍骨未寒時便征討紂王,又認為周伐紂是不仁之舉,後來便“義不食周粟”,隱居在首陽山。

  C.顏淵敏而好學,他立志學習伯夷兄弟堅守節操,以致終身貧困,寧可餓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對當時那些操行不端、違法亂紀者卻終身安逸快樂,有操行者卻要橫遭災禍的現象,深感疑惑。

  8.翻譯下列文言句子。***10分***

  ***1***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2分***

  ***2***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3分***

  ***3***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項脊軒志》******2分***

  ***4***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僕之私心剌謬乎?***《報任安書》******3分***

  《史記伯夷列傳》閱讀答案

  5.C***施:恩賜***

  6.D ***排除①⑥***

  7.C ***“糟糠不厭”應為”連糟糠之食都吃不飽”;”回也屢空”與”學習伯夷、叔齊堅守節操”無因果關係***

  8.***1******伯夷、叔齊***認為這樣做可恥,堅持節操,不吃周朝的糧食。***2分******“恥”“義”各1分***

  ***2***神農、虞舜、夏禹的時代很快就消逝了,我們還能到哪裡去尋找歸宿呢!***“忽焉”“安適”的句式各1分,句意通順1分***

  ***3***項脊軒共遭了四次大火,能夠不被焚燬,大概有神明護佑吧。***“凡”“得”“殆”全譯對得2分;錯1處扣1分,扣完2分為止***

  ***4***現在***如今***少卿你竟教我推薦賢士***推賢進士***,恐怕和我個人的想法相違背吧?***“乃”“無乃……乎”的固定句式、“剌謬”錯1處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