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啟發式教學原則

  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教學原則,高中生物教學中也經常用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啟發式教學原則

  ㈠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這要求教師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是複雜的思維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積極的進行思維活動,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隨時注意開啟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通過學生自身的思維活動,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理解消化。課堂提問就是一種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有效方法。那麼,在課堂上如何提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一個複雜的問題變的簡單化,便於學生思考,這其中包含著許多教學的藝術性,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深思熟慮,講課時靈活處理,根據學生的具體反映隨機應變的處理課堂教學內容,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材內容的編排一般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近的原則,有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避免照本宣科,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對其內容進行靈活、適當調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跳一跳“摘桃子”的感受。

  ㈡在教學目標上,以堅持實行素質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

  現代啟發性教學思想與“以傳授知識為最終目的”的或僅注重人的智力發展的教學思想是根本對立的。它反對食而不化、仿而不創的“學而優”,反對扼殺人的主體精神和個性的“死讀書”。因此,現代教學思想反對那種只注重如何提高學件應試成績的單一化教學目標,它從人的全面發展出發,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確立多元化的素質教育目標,在教學中從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重學生能力養成,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協調發展。

  ㈢在教與學的關係上,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教師的“教”是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學”,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和主體精神的培養。因此,必須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觀念,承認學生是有靈性、有理性、有感性的能動主體,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上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係,一種師生為探求知識和真理而共同合作的、教學相長的夥伴關係。教師要通過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面向全體學生,把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㈣在教學過程和方法上、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

  現代啟發式教學思想反對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注入式”、“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強調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形成一種能容納不同觀點、不同思維方式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維,敢於提出問題,善於提出問題,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這要求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良好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和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使民主與科學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張揚與展現。

  ㈤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這要求教師善於提問善於設問,通過科學而有層次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在經常性的“茅塞頓開”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學生的能力。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的意思,就是要求我們教會學生獨立學習,要求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提高學生對客觀事物和所學知識的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抽象、概括、演繹、推理、判斷、加工、創造和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要持之以恆地通過各種方式培養訓練才可能見效。

  ㈥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要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由易到難的各種作業與實際動手操作活動,來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應該儘可能最大限度地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發掘和依靠課堂教學中的各種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肯定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實驗教學、突出形象化、直觀化教學法,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激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發展智力。既教會他們如何學習,也教會他們怎樣做人,使啟發性原則在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