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學期物理期末檢測試卷
做好每一份試卷,能夠讓你發現自己所欠缺的知識點。所以,還在等什麼呢?讓我們從這份試題卷中找出那些你欠缺的知識點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遼寧大石橋水源鎮二中,相信這些文字會對你有所幫助!
遼寧大石橋水源鎮二中
選擇題
某同學對一些物理量進行了估測,其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
A.人體正常體溫約為42℃ |
B.某初中生的身高為168cm |
C.學生書桌高約200mm |
D.人正常步行速度約為5m/s |
光的世界變幻莫測、奧妙無窮.關於光現象,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雨後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B.藉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略大於一倍焦距 |
C.照相時,被照者與相機的距離是在鏡頭的二倍焦距之外 |
D.陽光通過凸透鏡可以點燃紙屑,這利用了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
下列關於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俗話說“隔牆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 |
B.“震耳欲聾”主要說明聲音的音調高 |
C.“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 |
D.用超聲波清洗鐘錶等精密儀器,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 |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加快的是*** ***
A.把溼衣服展開晾在通風向陽處 |
B.用電熱吹風機將溼頭髮吹乾 |
C.用掃帚把積在地面的水向周圍掃開 |
D.用塑料袋包裝蔬菜並放入冰箱冷藏室內 |
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與時間關係的是*** ***
下列自然現象與所對應的物態變化正確的是 *** ***
A.初春的早晨,大霧瀰漫——昇華 |
B.炎熱的夏天,積水乾涸——液化 |
C.深秋的早晨,“霧淞”晶瑩——凝華 |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 |
圖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圖,則此人的眼睛是*** ***
A.近視眼,應配戴用凸透鏡製成的眼鏡 |
B.近視眼,應配戴用凹透鏡製成的眼鏡 |
C.遠視眼,應配戴用凸透鏡製成的眼鏡 |
D.遠視眼,應配戴用凹透鏡製成的眼鏡 |
甲、乙兩個物體質量之比為3∶2,體積之比為1∶3,那麼它們的密度之比為*** ***
A.1∶2 | B.2∶1 | C.2∶9 | D.9∶2 |
有四個容量都為500毫升的瓶子,分別裝滿海水、純水、酒精和汽油,那麼裝的質量最多的是*** ******ρ海水>ρ純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 B.純水 | C.酒精 | D.汽油 |
“十一”期間,小明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如圖所示動車。小明在行駛的動車上透過窗戶看到路旁的風景樹疾速向車後退去。這是因為小明所選的參照物是*** ***
A.路旁風景樹 | B.路旁的房子 |
C.小明乘坐的動車 | D.鐵軌 |
實驗題
下面是小李同學和小張同學設計的“測食用油密度”的實驗方案,請完善他們的方案,並回答後面的問題:
***1***小李同學的方案:用調節平衡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向燒杯內倒入適量食用油再測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2,然後把燒杯內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內,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為V1;其測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示式為 。
***2***小張同學的方案:在燒杯內倒入適量的食用油,用調節平衡的天平測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3,然後將燒杯內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測出燒杯和剩餘食用油的總質量m4,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V2。其測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示式為 。
***3***請你對上述兩種實驗方案進行評估,按 同學的實驗方案進行測量,實驗誤差可能小一些。
***4***如圖是按小張同學的實驗方案進行某次實驗的情況,請將實驗的資料及測量結果填入表中。
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g | 燒杯和剩餘油的總質量/g | 倒出油的體積/cm3 | 油的密度/***kg·m-3*** |
34.1 | ① | ② | ③ |
小紅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兩段完全相同 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小紅選擇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像與物 的關係.
***3***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係.
***4***移去後面的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接收到蠟燭燭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填“虛”或“實”***.
***5***小紅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如圖是某種物質理想的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影象,根據影象回答下列問題
***1***該物質的熔點為 ℃。
***2***像這樣的物質還有 等。
***3***在第10分鐘時該物質的狀態為 態,固液共存時間為 分鐘。
***4***影象中的BC段表示該物質的 過程,這個過程溫度保持不變,但還是要不斷 。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蠟燭、凸透鏡***焦距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燭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當它們處於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則該像是 ***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填“縮小” 、“等大”或“放大”***的實像。
***2***將蠟燭稍遠離凸透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採用下列方法:①若移動光屏,則應將光屏______ ____***填“遠離”或“靠近”*** 凸透鏡;②若不移動光屏,則可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再放上一個焦距合適的_____ __***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填空題
科學家為了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髮射超聲波,經過1.4s收到回波訊號,該處海水深_______ 米***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約1500m/s***.這種方法不能用來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是因為________.
驗鈔機能檢驗人民幣的真偽,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使熒光物質發光。電視機遙控器發出一種看不見的光叫做________。
優美的詩句描繪了光的現象,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________現象;“疑水淺”是光的_______現象,該現象是光從_______中進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家庭和實驗室裡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_______的原理製成的,小明用溫度計測量教室外的溫度如圖所示,其示數為_______℃。
寒冷的冬天,早晨起來會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態的霜花,它是_______形成的。夏天,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棒冰的周圍會產生“霧氣”,這是_______形成的。接著霧氣會消失在空氣中,它是_______的結果。***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課堂上,教室裡各個位置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這是因為光在黑板上發生_______反射的緣故;個別同學被前方高個子同學擋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這是因為_______的緣故.
把一隻充了氣的氣球放在陽光下晒,經過一段時間後,氣球的質量_______它內部的氣體的體積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變大、變小或不變***
如圖是用刻度尺測量一金屬片長度的情形,該金屬片的長度為_______,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
計算題
某實心銅雕的質量為445千克,現要用蠟將其複製成形狀大小一樣的實心蠟雕.***已知銅的密度ρ銅=8.9×103千克/米3,蠟的密度ρ蠟=0.9×103千克/米3***求:①銅雕的體積.②蠟雕的質量.
一汽車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開進,途中鳴了一聲笛,2 秒鐘後聽到山崖傳來回聲,當司機聽到回聲時,汽車離山崖還有多遠?
簡答題
下面是王剛同學在家用水壺向暖水瓶灌開水時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小剛,快滿了!”“呦!真的滿了。奶奶,您怎麼知道快滿了?”“聽出來的!”你知道王剛的奶奶聽出水滿的奧妙嗎?
請欣賞下面的一首詩並回答問題:
“唐代詩人張繼在《楓橋夜泊》”中寫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請寫出2個這首詩中包含的物理道理。
例:月亮反射太陽光,人們看到了月亮——光的反射
作圖題
完成圖中a、b所示的光路圖***4分***
如圖所示,發光點S發出一條射向水面的光線,在水面發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線經過P點.請在圖中作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線.
如圖所示,發光點S發出一條射向水面的光線,在水面發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線經過P點.請在圖中作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