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的作者簡介

  《望江南·梳洗罷》是唐代文學家 溫庭筠的詞作。這是一首寫閨怨的 小令。此詞以江水、遠帆、斜陽為背景,擷取倚樓顒望這一場景,以空靈疏蕩之筆塑造了一個望夫盼歸、凝愁含恨的思婦形象。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望江南的作者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望江南作者簡介

  望江南

  溫庭筠***唐代***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溫庭筠***約812-約866***,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縣***人,唐代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行為放浪。他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助教。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恃才不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監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

  其詩辭藻華麗,濃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應。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有《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望江南的人物生平

  溫庭筠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豔麗,語言工煉,格調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溫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容上還是藝術形式上來說,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而溫庭筠是溫彥博的裔孫。可是,到了溫庭筠的時候,其家世已衰微。溫庭筠與令狐綯之子令狐滈友好,經常出入於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

  溫庭筠詩風上承南北朝齊、樑、陳宮體的餘風,下啟花間派的豔體,是民間詞轉為文人詞的重要標誌。溫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豔,今存310餘首,後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溫庭筠雖為幷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遊江淮,後定居於鄠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溫庭筠早年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遊淮間。唐宣宗朝試巨集辭,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詩詞工於體物,設色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多寫女子閨情,風格濃豔精巧,清新明快。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望江南的文學成就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其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豔香軟為特徵的花間詞風,被稱為“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後詞的大發展起了很強的推動作用。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溫庭筠手裡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後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於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在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讚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餘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為《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儲存者。現存詩310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註》以及清曾益等人的《溫飛卿詩集箋註》;現存詞有王國維所輯的《金荃詞》收70首,林大春彙集《唐五代詞》錄70首。

  溫庭筠詞惟題材偏窄,被人譏為“男子而作閨音”。代表詞作有《望江南》二首、《菩薩蠻》十四首、《更漏子》六首、《酒泉子》四首、《楊柳枝》、《南歌子》、《河瀆神》、《訴衷情》等。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者。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採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0卷。可惜幾乎全部亡佚,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廣記》裡尚有所引錄,現在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海》能儲存下來,必然會對學術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中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現在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有關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