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賞析

  初三語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語文學習注重的是知識積累,只有長期的知識積累才能學習好這門課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展開合理想象和聯想,描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所展現的畫面。

  他端起酒杯,卻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為精神苦悶,所以眼前擺著這麼多美味佳釀,也難以嚥下。他離開坐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心中茫然。

  2.“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運用了哪兩個典故?其用意是什麼?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邊垂釣,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國君重用的典故。詩人的用意是為了表明他雖遭權貴的排擠,但對從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會被朝廷起用,為國家做出一番事業。

  3.聯絡全詩,談談你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句的理解。

  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我相信仍將會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說:總會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突出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對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實現願望的堅定信念。

  4.透過全詩,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詩人形象?

  一個雖飽含苦悶,憤懣迷茫之情,卻又充滿信心,執著地追求理想,滿身豪氣的詩人形象。

  5.“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表達作用?

  用了四個三字短語,節奏短促,反覆詠歎;表達了詩人對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感嘆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場面?作用是什麼?

  描寫了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詩人悲憤、失望的心情。

  7.本詩題為“行路難”,但縱觀全詩,詩人的人生態度是怎樣的?請舉例說明。

  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結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兩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的開頭兩句"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什麼意思?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答:這兩句意思是寫作者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心情。

  2.本文運用了典故,請把它找出來。並說說所表達的感情。

  答:本文有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一個是"爛柯人";寫出了作者回鄉所見,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麼?含有怎樣的哲理?

  答: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過”“萬木春”喻自己被貶後新貴們的仕途得意,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展。

  4.詩中寫新陳代謝不可抗拒的一聯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聯的意思是:沉船旁邊,千帆竟發,無比熱鬧,病樹前頭,萬木爭春,充滿生機。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現。

  5.詩人用"聞笛賦""爛柯人"這二個典故,分別有什麼用意?

  答案示例:"聞笛賦"懷念故友,那些被貶或被害的朋友;"爛柯人"自已被貶離京太久,這裡變化很大。

  6.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A.詩題中的"樂天"是大詩人白居易的字。劉禹錫在揚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對劉禹錫被貶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與關懷,詩人就寫了這首詩來答謝。

  B.首聯兩句盡寫自已被貶遭遇之情,但詩人並不直率傾訴自已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淒涼地"和"棄自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來表達,使詩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C."懷舊"句表達了詩人對受害戰友王叔文的悼念,"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故貼切、感情深沉。

  D.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頷聯,意思是: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末來肯定比現在好。它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氣概。

  7.簡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為什麼會成為千古名句。

  答案:詩人以"沉舟""病樹"作為反襯並自喻,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於生機的景象;表現了自已對仕官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正因為這兩句詩有如此高的思想、藝術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會成為千古名句。***意思對即可***

  8.詩歌第一、二聯起什麼作用?

  答:寫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現出無限辛酸和憤怒,實為下聯張目蓄勢,起到欲揚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聯用典貼切,表意深刻。

  9.詩歌第三聯***頸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以“沉舟”“病樹”自喻,“千帆過”、“萬木春”形象生動地展現出未來的美好,說明坎坷是暫時的,光明和希望必將到來。感情基調由沉鬱陡轉為激昂,蘊含了樂觀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態度,富於哲理。

  10.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出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答: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側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兩句詩活潑形象地描述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表示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11.詩的尾聯其實是點睛之筆,不能忽略。“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這首詞開篇發問,起筆不凡。畫橫線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思?

  答:中秋對月,抒發了強烈的思親之情,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和對人生的感慨。

  2.這首詞,歷來被認為是中秋詞裡最好的一首,《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你認為這首詞為什麼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答:***1***詞人借與明月的對話,探討人生的意義***抒發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詩的意境豪放而闊大;***3***情懷樂觀而曠達;***4***想象豐富,富有浪漫色彩;***5***語言如行雲流水。

  3.下列對《水調歌頭》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嚮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爰,下闕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4.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

  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為;——正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本是自然的規律。

  5.賞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答:最後這兩句是作者的進一步自我解脫。他的不羈的才情與超脫達觀的個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悶與惆悵,並最終發出了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道盡了千載離人之情。終於釋卻離怨,從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6.這首詞表現了詞人什麼樣的情感變化?

  上闋中作者表現了厭倦塵世生活的傾向,“我欲乘風歸去”,但思慮過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轉而放達開闊。或,作者的感情從抑鬱惆悵到樂觀豁達。

  7.“此事古難全”裡的“此事”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夜憶舍弟

  杜甫①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②。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①這首詩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爆發,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許多地區都陷入戰亂。②問死生:探問生死。

  1.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

  這兩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從今夜開始更涼更白,月亮是故鄉的最圓最亮,這裡的景融入了詩人更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思親思鄉情感的真實體現。

  2.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者在本詩中抒發了哪些情感。

  “月是故鄉明”——思鄉;“有弟皆分散”、“寄書長不達”——思親;“況乃未休兵”——對戰爭停止的期盼。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樣的,但詩人為何偏偏說“月是故鄉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詩人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這種以幻作真的寫法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濃濃思念。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⑴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貶潮州路八千⑶。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⑷!

  雲橫秦嶺家何在⑸?雪擁藍關馬不前⑹。

  知汝遠來應有意⑺,好收吾骨瘴江邊⑻。

  ⑴左遷:降職,貶官,指作者被貶到潮州。藍關:在藍田縣南。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確數。

  ⑷“欲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餘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豈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殘年:顧惜晚年的生命。聖明,指皇帝。

  ⑸秦嶺:在藍田縣內東南。

  ⑹“雪擁”句:立馬藍關,大雪阻攔,前路艱危,心中感慨萬分。擁:阻塞。藍關:藍田關,今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馬不前: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韓湘。應有意:應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於潮州,向韓湘交待後事。瘴***zhàng***江:指嶺南瘴氣瀰漫的江流。瘴江邊:指貶所潮州。

  1.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忠而獲罪的悲憤憂傷的思想感情。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一聯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鮮明的對比之意,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對比反映了詩人命運急劇變化的處境。表現了詩人對自己忠心為國卻遭貶謫的怨憤之情。

  3.賞析“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家何在”表達了詩人對家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馬不前”寫出作者心事過重、前路的艱辛。通過對前路渺茫、嚴峻寒冷的環境描寫,與孤苦渺小的個人形成強烈的對比,暗示前路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內心無盡的難捨悲涼、憂家傷國之情。

  4.頷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態?試作簡要分析。

  答:想要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嗇殘餘的生命。這一聯表明了詩人對國家的忠心,同時表明自己因忠心卻被貶的抑鬱不平的心情。

  長沙過賈誼宅①

  唐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②,萬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詩人因公務南至湘中,瞻仰賈誼故宅寫下此詩;此前,才華橫溢的詩人曾因“剛而犯上”被貶。②棲遲:淹留。③楚客:指賈誼。賈誼曾被漢文帝重用,後被疏遠,任長沙王太傅。

  1.依現代漢語來看,這首律詩不押韻;但按唐代的讀音,此詩是合乎律詩規範的。推測一下,本詩的“悲”“ 涯”和 遲、時、知在古代是押韻的。

  2.下列對作品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D***

  A.首聯寫賈誼被貶長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涼,奠定了全詩抑鬱沉重的感情基調。

  B.頷聯寫詩人步入賈誼故宅所見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圍,為下文抒發感慨做了鋪墊。

  C.頸聯寫賈誼當年在湘水憑弔屈原,如今,詩人又來到長沙憑弔賈誼;此乃萬古同悲。

  D.尾聯感嘆唐王朝風雨飄搖時卻貶謫無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發出了憤怒的質問。

  3.本詩頜聯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試作簡析。

  答案:頷聯通過對“人去後”、“日斜時”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

  4.試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詩借古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請解釋“鳧”和“回塘”的意思。

  鳧:野鴨 回塘:圓而曲折的池塘

  2.“客行悲故鄉”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與之相照應的句子是哪一句?

  思念故鄉;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3.尾聯在全詩的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是什麼?

  內容:思鄉之情,反映了詩人留戀故鄉的真摯感情.才離開家鄉不久,便在夜裡夢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鳧雁來回遊動,自得其樂,而自己卻在離家遠行的路上。

  結構:與首聯中的“客行悲故鄉”照應。

  4.“枳花明驛牆”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明”原為形容詞,這裡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牆,襯托出拂曉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5.頷聯是被人傳誦的佳句,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只用幾筆淡墨的線條,就勾勒出富有畫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圖”;每句有三個名片語成,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早春圖”;通過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羈愁旅思”。

  6.“鳧雁滿回塘”表現了怎樣的意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麼?

  作者通過想象寫成群的鳧雁在水中嬉戲,表現歡樂的氣氛,從而反襯旅居在外的遊子思鄉之悲。

  咸陽城東樓

  許渾***晚唐詩人***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根據內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

  官宦在外,思念家鄉;國勢動盪,危機四伏;江山依舊,世事滄桑。一個“愁”字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以“愁”開篇,其後交待“愁”的緣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發***。

  2.簡要賞析頸聯的表達效果。

  頸聯晚眺近景,虛實結合***或從“視聽結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強調過去的禁苑深宮,現今只是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蟬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對比***滄桑的世事,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弔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發詩人的思古幽情”***

  3.《詩境淺說》評“山雨欲來風滿樓”可謂“絕妙好詞”, 試從內容角度賞析。

  “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全詩的警句。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風。全句只有寥寥七個字,十分形象地寫出山城暴雨即將來臨的情景,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但是作者並不僅僅只是寫自然界的變化,而是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唐皇朝的統治,已經面臨著崩潰在即的危機。社會也到了大變動的前夕。這種社會大變動的徵兆,已經反映得極為明顯。也是出現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寫出這個概括性極強又十分形象的詩句。由於自然界的變化與社會的大變動具有某些共性特點,所以它的引申意義被後人在許多場合引來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徵兆。

  4.許渾的咸陽城東樓。請從情景交融的角度簡要賞析本詩。

  本詩開篇愁字籠蓋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與下文構成因果關係。開頭講愁,下面則交代因何而愁,用雲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淒涼的意境,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註釋:

  東風:春風。

  無力:沒有力量。

  殘:凋謝。

  絲:雙關,既指“絲”,又隱指相思之“思”。

  蠟炬:蠟燭。蠟燭燃燒時淌下的蠟油稱燭淚。

  但:只。

  改:指容顏變得憔悴。

  蓬山: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裡指對方住處。

  青鳥:神話中的鳥,像烏鴉,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這裡指傳遞資訊的人。

  為:替。

  探看:探探看,打聽一下。

  1.李商隱的《無題》寄託了仕途苦悶的心情,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寫傷別的詩句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詩中通過神話傳說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徑,表達了自己情感的詩句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如果把此詩當愛情詩來讀,那麼,“蓬山”在詩中喻指什麼?

  答:“蓬山”,本來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裡用來借指戀人住處。

  4.有人認為“春蠶”兩句是寫詩人自己,“曉鏡”兩句是詩人設想的女方,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答:同意。頷聯巧妙的運用比喻和雙關,明寫春蠶實寫人,寫出主人公對戀人思之切、愛之深、情之堅定;頸聯則由己及戀人,擬想兩人別後幽思孤寂的情狀,設想對方的種種情狀,以示相愛之深。

  5.為什麼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兩個“難”連用有何深刻含義?

  答:樂聚恨別,人之常情。一對忠貞不二的情侶,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見,這是多麼動人的場面啊!真可謂:“相見時難”。然而好景不長,馬上又要天各一方。這分別之際不是比相見更令人愁腸寸斷嗎?所以說“別亦難”。兩個“難”字表面似同,義實有別,而其藝術效果卻著重加強了“別難”的沉重力量。

  6.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可有多種理解。你還可以用來形容什麼人?說說你的理由。

  答:“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

  7.試簡析本詩的抒情特點。

  答:本詩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蠶和蠟炬一對最具表現力的比喻來抒寫強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行香子

  秦觀 【宋】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颺***yáng***:飛揚,飄揚。

  1.填空:這首詞隨作者的春遊***遊覽***順序***或遊蹤***展開景物描寫,作者筆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麗、生機勃發***或欣欣向榮***的特點。

  2.這首詞的白描手法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分析。

  答:這首詞語言簡潔,極少修飾;如“紅、白、黃;啼、舞、忙”,有靜有動,有色有聲;描繪出一幅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的美好圖畫。***切合題意,舉出例項,分析具體即可***

  3.詞人在詞中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層層綠樹,環繞村莊,盈盈碧波,漲滿池塘。這裡鮮花盛開,色彩繽紛,讓人沉醉。逶迤繚繞的圍牆內,茅堂隱隱,小橋流水近旁,酒旗飄揚。這裡鶯鳴蝶舞,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萬物競發的田園風光圖,表達了詩人對農村自然景色的喜愛之情。

  4.請對這首詞寫景的手法及其語言特點進行賞析。

  這首詞以白描的手法,上片側重描述靜態景物,靜中有動;下片側重描摹靜態景物,靜景動景又相互映襯,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這首詞格調輕快,語言清新、淺近。質樸自然的村野風光隨著詞人輕鬆的腳步、歡快的情緒次第展開,達到詞的節奏與詞人的感情之間的和諧統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對比是本首詞一大特色,如內容上“不識愁”和“識盡愁”、“少年”和“而今”構成對比。

  2.下面關於本首詞中“愁”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詞中的“愁”,有指詞人無病呻吟之閒愁。 B.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憂國憂民之憂愁。

  C.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抑鬱、傷感之離愁。

  D.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懷才不遇、報國無路之哀愁。

  3.上下兩闋緊扣一個“愁”字來寫,這兩個“愁”有何不同?

  前者是“閒愁”,涉世未深的少年的做作之愁;後者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無法言說的“哀愁”。

  4.這首詞下片“欲說還休”採用疊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現了詞人內心的痛苦與孤獨。

  5.“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是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愁。

  6.“而今識盡愁滋味”的“盡”有什麼表達效果?

  概括詞人半生艱難辛酸的經歷;使整個詞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個大轉折。

  7.詞人“識盡愁滋味”卻“欲說還休”是因為愁緒太多,無從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