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學生練好鉛筆字的方法

  鉛筆是小學生寫字最方便的書寫工具,所以低年級學生要練習好鉛筆字。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指導一年級學生寫好鉛筆字

  一、指導學生選好寫字用的筆。

  別忽視這個小細節,這是寫好字的前提。告訴學生,鉛筆應選用HB型的木質鉛筆。這種筆軟硬、濃淡適中,寫出來的字有粗細變化,比較美觀。而一般的活動細芯筆,易斷,線條細小無變化絕不適合學生初學寫字時使用。2H,3H,則鉛芯太硬,易劃破紙,寫出來的字字跡太淡,會損害學生、老師視力。而3B、2B型鉛筆,質太軟,色又濃、芯易斷,易造成簿本不潔。這些鉛筆都禁用。

  二、練字先練姿。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是坐姿。 "拇指食指一起捏,指離筆尖約一寸,中指在下托起來,筆桿斜靠虎口上"是握筆要求。要告訴學生,鉛筆拿不好,身子坐不正,不僅字寫不好,而且長久下去會造成眼睛近視、脊椎彎曲、肩膀歪斜等不良後果。可採取了幾種方法來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①在削好的鉛筆握筆處套上專用筆套或者捏根皮筋作提醒,好讓孩子掌握好"一寸"的距離。②課堂上教師不斷提醒,時時督促。③同學間互查互糾。

  三、指導學生練好筆畫

  每個漢字都是橫豎撇捺點等這些最基本筆畫組成的。要寫好字,必須把字練好。對於筆畫的要求就是有頓筆。每個筆畫都要注意"起,行,收"起筆,收筆都有頓筆。有的家長很質疑:為什麼要有頓筆寫這麼明顯?如果不這麼要求,估計都會寫成小木棍子。

  四、指導學生寫好筆順

  筆順是一個字的書寫順序,它是人們長期的寫字實踐總結出來的。按筆順書寫,方便書寫,容易把字寫好,並能加快寫字速度。教師要結合例字說明筆順規則並要求學生寫字時認真運用,要讓學生注意到寫一個字往往是幾種筆畫的綜合運用。學生寫字時要求學生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則,先寫哪一筆,後寫哪一筆,按照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裡頭後封口,先中間後兩邊筆順規則,這樣可以把字寫得又對又快。

  五、注重漢字的間架結構

  什麼是間架結構?就是漢字每個筆畫間的佈局.間架結構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我們有個’法寶’—田字格定位法.田字格中間的橫中線,豎中線就是用來給漢字的筆畫定位的.把田字格可以趣說成是字的家,字太大,家裡給人的感覺太擠;字太小,家裡顯得空蕩蕩的.要想如何佈置好家,就應該把漢字寫在田字格的中間位置,上下,左右所留空隙差不多,把字寫規範整齊.

  六、抓實寫字四環節

  1、看,看教師的範寫,看清老師寫字的筆順,字在田字格中擺佈。

  2、描仿,國標本蘇教版教材有一個最大的突出優點就是課文中出現的每一個生字都要求學生按筆順先描後仿,而且一到六年級一仿到底。編者的用心顯而易見,那就是希望通過此訓練,讓我們的學生不寫倒筆順的字,寫出漂亮的入體字來。所以,在課本上"描仿"這個過程是寫字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求學生邊描仿邊輕聲念出筆畫的名稱。

  3、臨,這一步是學生前兩步學習過程的自然提高,臨寫不光要求筆順的正確,筆畫的到位,而且更要注意結體的美觀。

  4、比較,把臨寫的字和範字進行比較,看還有哪些地方沒寫相似。然後再進行第二次臨寫,特別要在第一次沒寫相似的地方多用功。到覺得寫得比較相似了,再反覆鞏固幾遍。

  七、及時評價鼓勵

  要想方設法多讓學生體驗到練字的樂趣,增強寫好字的信心。具體做法有:

  1、寫字過程中的當場表揚***坐姿、握筆、字型***。

  2、在學生臨寫的作業本上的符號表揚: "圈"——在某個臨寫比較好的字右上方用紅筆圈個小圓圈;"獎給一面小紅旗"——如果學生連續的5個"優",就獎給一面小紅旗。

  3、優秀的書寫作業展覽或傳閱。

  寫好鉛筆字,要用對方法

  第一,給孩子選一隻合適的鉛筆。市場上可供我們選擇的有三種規格的鉛筆,最好選擇HB的鉛筆,寫出來的字跡比較清晰,不容易顯髒。還有一種洞洞筆,書寫效果好,還能幫孩子規範握筆。

  鉛筆要經常削,有的孩子已經鉛筆頭磨的快沒了,特別頓,寫出來的字跡非常的模糊,手一摸就會顯得黑突突的,很髒。

  第二,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做到三個一,即孩子的身體和課桌保持一拳頭的距離,眼睛離書本保持一尺的距離,大概是33釐米,指尖離筆尖一寸的距離,大概3cm。

  很多孩子寫字不規範,就是因為坐姿不夠端正,一到寫字的時候眼睛就離課桌特別的近,不能夠整體把握字的簡單結構,字形不好看。握筆姿勢也是很多孩子的問題。有的孩子指尖離筆尖的距離太過近或太遠。還有一些孩子,筆桿朝向身體的前方。錯誤的握筆姿勢,孩子寫字的時候不能正常的發力,寫字會非常的累,寫出來的字形也不好看。

  第三,要調動孩子喜歡寫字、寫好生字的興趣。練字是一個長期的、枯燥的、辛苦的過程,需要給孩子一些成果的刺激,讓孩子有目標、有期待、有方向。我們可以找一些名人的書法作品,或者去看同學中寫字特別漂亮的作業。和孩子一起欣賞,感受書法的魅力。還要鼓勵孩子:只要我們好好練習打好基礎,也能成為寫一手好字的小書法家。

  以上三點是準備工作,接下來就是怎麼樣輔導孩子把字寫好的具體過程。

  第一,要教孩子學會寫字前先讀帖,也就是要認真觀察田字格。觀察是模仿的第一步,是基礎。

  田字格是幫助孩子規範漢字書寫的工具,每一篇課文課後的生字,都是規範地寫在田字格的。要養成“一筆一畫認真看”的好習慣,認真觀察每個字每個筆畫在田字格的佔位,起筆、落筆,筆畫運筆的力度變化,部件之間的長短高低等。做到每個筆畫了然於胸,才能很好地去臨寫。

  同時,每個字的起筆,也就是第一筆起到字形在田字格定位的作用,非常關鍵,要多注意。

  每個字都有主筆,主筆能不能寫好直接影響著整個字的規範與美觀程度。也要認真觀察並臨寫。

  第二,要練習基本筆畫。這一點非常重要。由於課本上呈現出來的都是生字的練習,觀察、描紅、臨寫,卻缺少基本筆畫的練習。孩子基礎筆畫寫不好,生字寫出來的質量也不大樂觀。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在學校、家裡,老師和家長可以抽出時間,教孩子們寫好基礎筆畫,做到“橫平、豎直、點頓、撇有鋒、捺有小腳”。

  比如“橫”的寫法,橫有長橫、短橫,長橫要起筆頓筆,中間運筆輕快,上行、下落,收筆回鋒頓筆,整體稍拱,像橋的形狀。短橫則寫直,稍向上傾斜。

  看似一筆簡單的橫,在不同的字型中,卻長短不一、寫法不同。在“春”、“王”、“青”等字中,可以看出,每一筆橫的寫法都是不同的。只有練好基礎筆畫,才能寫好由不同筆畫組成的漢字。

  第三,練習好部首、基礎部件的寫法。

  獨體字注意觀察田字格,而合體字要寫好,就要先把部首和基礎部件寫好。練習方法和練習部件一樣,在寫每課的生字前,都要孩子先單獨在田字格中規範練習部首和部件的寫法。練好後,再寫生字,效果會更好。

  第四,要掌握不同結構生字的書寫方法。

  比如上下結構的字要注意上下部件的重心在一條豎線上,寬窄比例得當。左右結構的字最多,要把握好基本規律:左窄右寬、左低右高,比如什、夥、伴、呼,當然,也有一些字是左右平分的,比如:雙、種、秋,還有一些是左寬右窄的,比如:以、到、數等。整體把握字型的間架結構,是寫好合體字的第一步。

  接著,還要觀察筆畫之間的關係,高低、長短、避讓、穿插等,細節是決定能不能把字寫美觀的關鍵。

  第五,練寫生字,要注意順序。由於練習和考試的空格,將逐步由田字格變成方格、括號或者橫線,很多孩子一旦在方格或橫線上寫字,便歪歪扭扭。所以我們在指導孩子練寫的時候也要注意,先讓孩子在田字格中書寫,寫規範後,再在方格、括號、橫線上寫,尤其在橫線上寫的時候,要注意,字的底端要在一條線上。

  第六,多描紅、臨寫,寫完要把自己的字與田字格里的範字作對比。

  “一看二寫三比較”,每臨寫一個之前都要先看一遍田字格中的範字,完全做到每一筆、每個字都在帖。寫完之後,把自己寫的字和田字格中的範字比一比,看看哪個筆畫不夠規範,可以再多練習幾遍。

  第七,練字的功夫要下在平時的作業書寫中。

  很多孩子報了書法班,很多老師上課講解也很認真、細緻,孩子寫字也一個個指導,但是孩子往往是老師跟前、寫字班裡寫得好,一寫作業就潦草應付,這樣是不能形成穩定的、美觀的字形的。字形的形成需要經過長期的、穩定的練習,老師在課堂上是給孩子技巧上的指導,但是孩子書寫能力的形成,還是要靠平時在作業的書寫中,養成習慣、形成能力!

  一二年級是孩子練字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找對方法、堅持科學指導、勤練習,讓孩子能寫好鉛筆字,為中年級寫好鋼筆字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