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開題報告範文
要做一份服裝設計的開題報告,你知道要怎麼做更好嗎?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僅供參考。
1:
學生姓名 課題名稱 閱讀文獻 情 況 國內文獻 17 國外文獻 3 篇 篇 開題日期 開題地點 學 號 專業服裝藝術 設計
文獻綜述與調研報告: 新古典主義興盛於 18 世紀中期, 世紀上半期發展至頂峰。 19 新古典主義是西方藝術現代變革 的產物,也是法國大革命前夕的民情顯示它對應著 18 世紀纖巧的洛可可藝術風尚,意在用古羅馬 文化來振興當代藝術,推崇高尚質樸的思想和為國獻身的英雄主義。一方面強調要求復興古代趣 味特別是古希臘羅馬時代那種莊嚴、肅穆、優美和典雅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極力反對貴族 社會倡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風格。 本課題的意義在於,設計具有創新意識的新古典主義藝術特徵的女性禮服。新古典主義時期 的女裝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極端造型的反思。之所以以此時的女裝為研究物件,是因為新古 典主義時期女裝典雅自然的人本主義風格與今日服裝設計所提倡的人性化設計理念相統一,也順 應了當前中國國情——倡導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浮華聚現的要求。那麼研究當時的女裝結構 必然對現今的服裝設計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新古典主義,尤指帝政時期的女裝造型極為簡練、 樸素,女裝向古希臘、古羅馬的自然樣式靠近。帝政時期多見克爾萊特領飾、帕夫袖、泡泡袖、 波浪袖。拿破崙時期,女裝的基本造型為:高腰身、細長裙、白蘭瓜形的短帕夫袖,大而低的方 形領口。後來裙子變短,下襬變寬,有褶、飛邊、蕾絲邊飾。衣服重疊穿著是女裝的另一大特色, 流行兩種顏色的重疊。 設計中造型放棄洛可可時期雍容浮華和巨大的裙撐,輪廓上簡潔流暢。採用多處波浪褶飾。 採用泡泡袖、波浪袖等元素,在裝飾服裝的同時修飾女性修長的體態美。樸素,簡潔大方而不失 典雅。體現出女性的純真簡潔,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面料選用輕盈飄逸、較為透明的歐根紗, 以及線條感強的緞布,蕾絲作為輔料,並裝飾以珠片和部分刺繡。設計中,如何除去多餘雕飾仍 舊顯示女性自信、優雅高貴的美?需要更加註重對輪廓、線條、比例的要求,簡約而不能簡單。 要使自己的設計在運用新古典主義元素的基礎上充滿時代感,最重要的事要將古典主義風格融入 具有市場前途的設計。服裝簡潔的外形對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強調精緻。在處理服裝的 褶皺時,要對立體裁剪更熟練。最後要將古典主義風格融入具有市場前途的設計,為客戶所需要。
參考文獻 1. Taryn Benbow-Pfalzgraf, Contemporary Fashion ***2nd Edition*** St. James Press, , London, 2002 2.Richard Sorger, TheFundamentals of Fashion Desidn,AVA Publishing SA,Switzerland, 2006 3.Bethan Morris,Fashion Illustrator, Laurrence King Pulishing, UK, 2006 4. 〔英〕皮庫克〔Peacock,J.〕 ,20 世紀西方女裝史經典圖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8 5. ***美***沃斯利 著,西方女裝百年圖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6.華梅,禮服--21 世紀國際頂級時尚品牌,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 7.包銘新,曹喆,國外後現代服飾,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 8.袁熙暘,安特衛普的祕密——當代比利時前衛時裝,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9.夢亦非,世界頂級服裝設計師 TOP20,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10. ***英***瓊斯,時裝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11. ***英***麥凱維,瑪斯羅,時裝設計:過程、創新與實踐,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12.黃嘉,創意服裝設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13.袁利,一本純粹的設計師手稿——巴黎•時裝•教育,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14.劉元鳳,服裝藝術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 15.李當岐,西洋服裝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6.袁仄,外國服裝史,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 17.遠藤教三,服飾美學,造形社 1975 18.南 近子,巴黎近代史,藝風堂出版社 1990 19.石山,服飾意匠,光生館 1968 20.劉元鳳,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服裝設計教程 1998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預計解決的難題
主要內容:新古典主義興盛於 18 世紀中期,19 世紀上半期發展至頂峰。新古典主義是西方藝術現 代變革的產物。以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為靈感來源,查閱相關資料,做相關市場調研等,對新古 典主義風格有深刻的瞭解。設計不僅要具有新古典主義特點,又符合現代流行趨勢的女性禮服。 解決問題:在設計方面,新古典主義崇尚簡約自然,如何除去多餘雕飾仍舊顯示女性自信、優雅 高貴的美,需要對新古典主義時期的文化作更多的瞭解。除去繁複累贅的效果,需要更加註重對 輪廓、線條、比例的要求,簡約而不是簡單!另外,不能照搬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設計元素,要在 此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和設計者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體現新古典主義的發展,而不是簡單的傳 承和套用。要使自己的設計在運用新古典主義元素的基礎上充滿時代感,最重要的是要將古典主 義風格融入具有市場前途的設計。
一 課題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1.研究方法 通過瀏覽相關網站和圖書,搜尋文獻,瞭解新古典主義風格,找到相應的靈感 來源。結合必要的市場調研,檢視相關時尚雜誌,瞭解當下的流行趨勢,使設計的服裝更符 合現代人的審美觀,符合當下的市場需求。選擇面料上根據實際需求查詢不同面料顏色和麵料肌理的特點,找到最搭配服裝風格的面料。 2.技術路線: 市場調研→資料收集→文獻綜述→尋找切入點→設計→圖稿→反饋和修改→正稿→裁剪圖→ 製作→成衣→論文論據→論文結論→反饋與完成
二 研究工作條件和基礎 通過對文獻資訊檢索課程的學習,我具備了一定查閱文獻的能力。大學四年對服裝設 計課程的學習,效果圖的繪畫、服裝製版和成衣製作。我已具備了一定的設計能力、製作 能力。並學習了一定的計算機繪畫和製版技能,具備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和製作的能力。 在製作服裝過程中,需要使用實驗室的服裝製作配套裝置。除了關注服裝設計本身以外,重 視與時代背景、其他藝術知識等相關資訊的聯絡和研究。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從中獲得更多 的啟迪進而產生更好的想法。增長見識,與他人合作學習,博採眾長。
五、進度計劃 起訖日期
2 月 25 日——3 月 1 日
工作內容 採風和市場調研 開 題 設計定稿 完成效果圖和結構圖 成衣製作 完成技術資料 展示 提交畢業設計說明書 答辯考核 文獻調研完成日期 撰寫論文完成日期 論文實驗完成日期 評議答辯完成日期
3 月 11 日——3 月 1 日
3 月 18 日——3 月 3 日
4 月 1 日——4 月 14 日
4 月 15 日——5 月 1 日
5 月 20 日——5 月 26
5 月 27——6 月 2 日
6 月 3 日——6 月 9 日
6 月 10 日——6 月 1 日
論文階段完成 日期
指 導 教 師 評 語
導師簽名: 年 月 日
學 系 意 見
通過開題*** *** 開題不通過*** *** 學系主任簽名: 年 月 日
2:
姓名 學號 專業方向 計算機網路
論文***設計題目*** 服裝網站設計 論文*** 設計題目*** 題目
一、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一***選題的背景: 1*** 國際動態: 深圳市 WTO 事務中心通過紡織行業協會和服裝行業協會, 就歐美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啟 動保障措施設限,向各紡織服裝企業發出了預警資訊。服裝企業要想成功地在國際市場中 打拼,關注相關預警資訊是重要保證。在藝術和設計領域,國外各種新思潮的湧入和滲透, 帶動著我們的價值觀與審美觀一起跟隨國際流行動態前進。虛榮誇大的裝飾化風格成為新 的形式主義,使其更具國際化,緊隨國際時尚潮流。 2***國內動態: 中國服裝的演變歷史大約是在夏商時期初見端倪,到了周代漸趨完善。當時的服飾依 據穿著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別。發展至今,中國的服裝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 在女裝方面。如以自然簡單的款式,取代華麗而誇張的服裝款式等等。 我國服裝歷史悠久,款式、面料絢麗多彩,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寶庫的珍品之一。隨 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不少現代多功能及高科技的奇妙服裝,以滿足人 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將來服裝的發展趨勢是不求名貴,但求方便,更求舒適,越來越薄 的“綠色”服裝。 ***二***選題的意義 服裝是一種帶有工藝性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著國家、民族和 時代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會風尚面貌的重要標誌,是兩個文明建 設的必然內涵。從社會、思想和文化變遷的角度看服裝的變化,服裝就成為考察社會文化 變遷的視窗。所以一部優秀的社會生活史必定是社會文化史;一部優秀的社會文化史必然 要對社會生活作出具體詳實的文化和社會的闡釋。 ***1***大力弘揚我國服裝業進取拼搏的精神,促進服裝業的發展 由於網路平臺可以實現資訊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更優秀的服裝業發展動態,不僅使 消費者在網上看到服裝業的最新發展趨勢,而且為消費者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及其專業技術實現消費者遠端互動自主買賣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學習設計理論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服裝網站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服裝品牌的設計、構建性服裝網站環境的設計、服裝情境的設計、服裝資源的設計、 消費者自主買賣活動的設計、消費者與本網站互動的設計、消費者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路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情 景營造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如專案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