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什麼意思怎麼回事

  所謂普惠金融,就是能夠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普惠金融的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普惠金融什麼意思_普惠金融是怎麼回事

  普惠金融什麼意思

  這個概念來源於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聯合國系統率先在宣傳2005小額信貸年時廣泛運用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目前的金融體系並沒有為社會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務,聯合國希望通過小額信貸***或微型金融***的發展,促進這樣的金融體系的建立。

  普惠金融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內涵:

  1、首先是一種理念: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總裁尤納斯教授說:信貸權是人權。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有獲得金融服務機會的權利。只有每個人擁有金融服務的機會,才能讓每個人有機會參與經濟的發展,才能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建立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2、為讓每個人獲得金融服務機會,就要在金融體系進行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機構創新和產品創新。

  3、由於大企業和富人已經擁有了金融服務的機會,建立普惠金融體系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到低端客戶甚至是貧困人口提供機會,這就是小額信貸或微型金融——為貧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為此,首先要在法律和監管政策方面提供適當的空間。其次,要允許新建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鼓勵傳統金融機構開展小額信貸業務。

  普惠金融是怎麼回事

  “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寫入黨的決議,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謂普惠金融,就是能夠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主要任務就是讓列於正規金融體系之外的農戶、貧困人群及小微企業,能及時有效地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

  這一概念是由聯合國在2005年正式提出來的。但其核心理念最早可追溯到15世紀羅馬教會設立的當鋪;到了上世紀70年代,現代意義上的小額信貸逐漸形成,尤其是孟加拉鄉村銀行的成功試驗,掀起了小額信貸的全球化浪潮;上世紀90年代小額信貸又開始過渡到微型金融;進入新世紀,隨著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的推廣,一個更具平等、開放、便利、草根性的普惠金融體系逐步形成。

  當前,普惠金融的內涵更為豐富。首先,客戶覆蓋面更廣,服務物件從低收入群體擴充套件到了城市白領、小微企業、弱勢產業以及欠發達地區。其次,產品和功能更加多樣,除了存款類產品,還提供更為廣泛的諸如信貸、支付、結算、租賃、保險、養老金等服務,模式也由單一的線下拓展為線下線上並行,網路化、移動化特徵明顯。再次,理念發生了重大轉變,普惠金融不再是政府扶貧,它不同於政策性金融,也有別於普遍服務,而是既要履行社會責任,又要遵循商業可持續原則。

  事實上,在普惠金融模式下實現商業可持續是世界性難題。我國不少金融機構在這一領域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遇到過機構網點覆蓋率低、專業人手不足、作業成本高、信用資訊採集難等問題,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和有益的經驗。突出表現在“三農”和中小微企業享受的金融服務覆蓋面、滲透率和便利性都在不斷提高。以郵儲銀行為例,作為普惠金融在中國的先行者,利用覆蓋全國城鄉的3.9萬多個網點,6年來已累計發放小額貸款1300萬筆、金額8000多億元,服務客戶800多萬戶,初步實現了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在開展普惠金融業務和追求商業可持續之間的平衡。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期,金融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利率市場化步伐明顯加快,移動金融、網路金融等新的經營業態不斷湧現,這無疑對普惠金融的經營模式、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對普惠金融體系進行構建。

  第一,發揮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等金融機構的作用,繼續深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切實降低市場準入標準,培育和發展新型的普惠金融機構,構建多層次、可持續、適度競爭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第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適應低收入群體和小微企業的需求,加大對信貸、保險、期貨等業務創新,發揮不同金融工具間的協同效應,健全風險分散、轉移和管理機制,提升普惠金融體系的服務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三,探索設立普惠金融服務基金,通過資金支援、風險補償和技術扶持等方式,完善普惠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引導更多的金融機構到縣域、鄉鎮和其他偏遠地區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第四,完善普惠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加大包括財政、貨幣、監管等政策的扶持、引導力度,推進社會信用評估和擔保體系建設,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夯實普惠金融發展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