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撫松縣的稱號是

  

  小編告訴你

  人蔘之鄉

  我國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鹿茸角。吉林省撫松縣是人蔘主要產地之一,被譽為最著名的“人蔘之鄉”。

  撫松縣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中山區,境內群山起伏,森林茂密,平均海拔300—700米,屬中溫帶溼潤寒冷區,年平均氣溫4.2℃,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由於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利於人蔘的生長。這裡生產的人蔘有山參和園參兩種。山參是野生植物,叫老山參,俗稱“棒槌”,生長期長達70年到150年左右。俗話說,四兩為參,五兩為寶,據說在清代一支質量好的山參其價遠遠超過同等重量的黃金。1981年,撫松縣參農在長白山中採到一棵生長140年的大山參,淨重達9兩2錢,被稱為“山參之王”,作為國寶,被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吉林廳內。園參又叫家參,由人工栽培,從播種、移植到收穫,一般要5、6年時間。

  據說,早在唐代,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王朝就把高麗蔘當作貴重藥材輸入我國,當時我國同朝鮮毗鄰的長白山一帶也是著名的人蔘產地。清朝前期,清政府對長白山實行封禁,採參人必須在政府允許下,持採參證才能進山採參,並將上等參交官,違者砍頭或割斷筋骨。為了發展人蔘生產,參農把人蔘由野生逐漸發展成為人工種植,撫松縣是人工栽培人蔘最早的地方,種植人蔘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新中國建立初期,由於仍然採用原始的伐林栽參方法,栽培技術落後,人蔘生長期緩慢,一般要6—9年時間。近年,人蔘生產和科研力量得到不斷加強,推廣了透光棚,測土施肥,及時澆水,改良土壤等先進技術,人蔘生產發展很快。現在全縣除4個國營參場外,18個鄉鎮村村種參,人蔘種植面積已達1133公頃,佔全縣耕地面積的7%,人蔘產量達1107噸,佔全國總產量的70%。

  人蔘藥用價值很高,《本草綱目》記載,人蔘有“神草”、“人銜”、“地精”之稱。長白山一帶是我國滿族祖先發祥地,滿語稱人蔘為“奧爾厚達”,意思是“百草之王”。現代醫學證明,人蔘全身是寶,從根到葉,從花到果,都含有大量的人蔘皁甙、人蔘酸、人蔘寧和各種維生素,不僅是滋補強身良藥,而且對治療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臟疾病、糖尿病、不同型別的神經衰弱等症均有療效。人蔘除藥用外,還應用於捲菸、化妝品、食品等行業,其產品多達幾十種。

  從1987年起舉辦的“撫松長白山人蔘節”是人蔘之鄉的盛大節日,每年的8月間舉行。人蔘節期間,展出各種人參和人蔘系列品,還彙集了長白山區的醫藥、土特產、工藝品、滋補飲料、酒類和輕工業產品等,每年都有數千名國內外賓客前來參加豐富多彩的人蔘節活動,盛況空前,馳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