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殖毛驢

  毛驢的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它的頭大耳長,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軀幹較短,因而體高和身長大體相等,呈正方型。頸項皮薄,蹄小堅實,體質健壯,抵抗能力很強。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毛驢怎麼養吧。

  毛驢的飼養技術

  ***一***選種。我國的驢按體格大小分三類:大型驢有陝西關中驢、山東德州驢***渤海驢***,體重在250公斤~290公斤之間,種公驢亦有在350公斤以上的;中型驢有山西晉南驢、廣靈驢、河南淮陽驢、甘肅慶陽驢,體重在220公斤~250公斤之間,種公驢亦有在300公斤以上的;小型驢有河南毛驢、陝西滾沙驢、內蒙古庫倫驢、寧夏西吉驢、甘肅涼州驢、四川驢、雲南驢、西藏驢、遼寧驢,體重在160公斤~220公斤之間,種公驢亦有在250公斤以上的。養肉驢宜選中型驢,次之為大型驢,而小型驢多作為制阿膠用,其肉亦投放市場.

  1、 選擇父母代品系良好的母驢

  2、 選擇食慾旺盛,生長快,滿2年齡,體重在100kg以上的母驢。

  ***二***配種

  1、配種的母驢須達到2年齡,體重在150kg以上。

  2、把準母驢的發情期,採取“老早配,小晚配,不老不小中間配”的原則。

  3、母驢產駒必須掌握在氣候溫和春季,即6~7月配種,3~4月產駒。

  ***三***餵養

  成驢育肥

  1、新購入的驢,第1天光飲水;第2天飲水,加喂青草或乾草;第3天飲水,自由採食青草或乾草,加喂麥麩0.5公斤;第4天~6天同上,加喂玉米1公斤。

  2、經6天過渡期後,即可進入育肥期,粗飼料穀草、棉籽皮、大豆秸、玉米秸等自由採食;混合精料每頭日喂3.5公斤~4公斤,其組成為:棉籽餅或大豆粕、花生餅50%,玉米麵29%,麥麩20%,食鹽1%,另每頭每天加喂碳酸氫鈉20克。

  3、育肥期間要限制運動,供給清潔飲水,每天刷拭驢體,保持圈舍和周邊環境乾燥衛生。育肥60天~70天即可屠宰。

  幼驢育肥

  1、購進的驢先驅蟲,不去勢,按性別、體重分槽飼養。

  2、初生驢吃6天初乳,7天后哺母乳,15日齡訓練吃由玉米、小麥、小米各等份混勻熬成的稀粥,加少許糖,誘其採食,日喂10克~20克。

  3、22日齡後喂混合精料80克~100克,其配方為:大豆粕加棉仁餅50%、玉米麵29%,麥麩20%,食鹽1%,1月齡每頭驢日喂100克~200克,2月齡日喂500克~1000克,9月齡後日喂3.5公斤,全期育肥共耗精料500公斤。如將棉籽炒黃或煮熟至膨脹裂開,每頭驢日喂1公斤,育肥效果更佳。

  4、粗飼料自由採食、選用穀草、大豆秸、花生秧、紅薯藤、帶穗青貯玉米、優質牧草,要鍘短。

  5、分早中晚夜4次喂料,農諺“馬不得夜草不肥”,驢亦如此,強調要拌夜草喂。農諺“草膘料力水精神”,說的是多吃草才能長膘。

  6、飼餵時講究少喂勤添,四角拌到,飲足清水,適量補鹽。

  7、每天刷拭驢體,清除糞尿,清掃食槽。

  8、每20頭~25頭驢為一群,自由活動,自由採食粗飼料,自由飲水,自由採食鹽分。

  毛驢的市場

  從盈利方式來說,毛驢養殖一般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買母驢,通過繁殖來獲得收益;另一種是買驢駒,通過育肥再出售來獲得收益。下面分這兩種方式來簡單估算其經濟效益。

  繁殖方式:購買一頭成年德州母驢的價格約4000元,3年可產驢駒2頭,3年末在第二頭驢駒哺乳期滿後,第一頭驢駒已經長為成年驢,售價為3800元左右,加上第二頭驢駒斷奶後售價1800元,三年的總收益為5600元。其中母驢成本:1100天***3年***×1.5元=1650元;第一頭驢駒在1歲7個月***合570天***時賣出,其中前6個月***180天***以哺乳為主,飼養成本為:***570-180***天×1元≈400元;第三頭驢駒在6個月時出賣,賣出前以哺乳為主,飼養成本不計;兩次配種費用為100×2=200元。成本合計1650+400+200=2250元,養殖一頭種母驢3年的收益為3350元,平均1100元/年。

  育肥方式:購買年齡半歲左右的幼駒***德州驢***的價格約1800元,養殖育肥6個月左右出欄,售價約4000元左右;養殖成本平均2元/天,其中需精飼料2斤/天/頭,粗飼料7—8斤/天/頭,每頭驢的育肥成本共計360元左右,半年的養殖效益1840元/頭,適用於規模化養殖。

  從兩種養殖方式的經濟效益來看,每頭毛驢年獲益在1100~3700元之間,平均為2400元***注:此處未考慮養殖的人力成本***。2011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約6977元。可見養驢年收入2000多元對農民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並且驢的養殖要求相對較低,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自然生態適應性廣等特性,但為何存欄量逐年下降呢?

  農民養驢一般是作為交通或勞動工具,如在新疆部分地區,至今仍有大量少數民族***維族為主***將驢作為交通工具。而且無論少數民族還是漢族,養驢作為食用的極少。隨著交通日益發達、農業機械化程度逐年提高,驢養殖的傳統用途便沒有太大意義。這是驢存欄量逐年減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另外,養驢相比養豬、牛、羊之類相對小眾,在銷售等方面存在渠道等方面的擔憂。加之驢養殖週期長***一頭母驢3年產2頭驢駒***,使普通農民直觀感受上認為養殖風險高於週期較短的畜類。

  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農民養驢數量有減無增,驢資源日漸匱乏。為緩解這個局面,應該由政府做引導,企業發揮主要作用,對症下藥:一、向農民宣傳養驢經濟效益,前期可由政府投資建設示範基地;二、企業與農戶形成合作機制,由企業提供驢駒,農戶養殖,成年後再收購,達到雙贏的局面。通過兩個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現階段的存欄量,另一方面可以使農民對養驢收益有所認識,增加養殖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