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財報怎麼看

  財報最主要的部分是三大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怎樣檢視上市公司財報

  按照一般意義來說,分析師是券商、銀行信託部門、共同基金集團內從事公司研究,並推薦買入或賣出某一特定公司或行業股票的人。著名的分析師的言論能夠影響個股甚至板塊乃至大盤的走勢,比如美國Meredith Whitney Advisory Group創始人、著名銀行業分析師惠特尼2009年數次對美國銀行業進行的評級調整就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間接導致了銀行股的上漲和下跌。

  如果想在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衝浪,我們需要一門最重要的技能,也是所有分析師都要具備的技能,那就是讀懂上市公司的財報。本文將以一汽轎車***000800***[17.64 0.68%]的2008年財報為例,與大家分享我們能從財報中讀出什麼。

  財報最主要的部分是三大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表:2008年財報的起止時間就是2008年1月1日***期初數***至2008年12月31日***期末數***。我們可以看到資產負債表分為資產和負債兩個部分,一個公司的資產等於負債加所有者權益***或稱股東權益和淨資產***,我們看資產負債表可以判斷出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如何衡量?我們需要用到一些計算,其中資產負債表中較為重要的一個是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這是衡量公司是否具有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通過計算我們知道一汽轎車的2008年末流動比率為1.82,通常這個數字大於1就證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較好,超過2則更為理想,證明公司可變現的資產非常充裕。但是,我們面對非週期行業時,就不必拘泥於大於1這個標準,比如巴菲特就曾說過可口可樂的流動比率雖然低於1,但是其有充足的能力進行短期融資。

  利潤表:我們能從一汽轎車的利潤表中找到5個類目: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及每股收益。營業收入上,一汽轎車在2008年並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總體營收增加了近7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了48.67%。但同時,營業成本也上升了50億。一些分析師喜歡用企業所納所得稅除以稅前利潤總額來觀察企業是否誇大盈利能力,這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方法。但對於一般股民來說,淨利潤更值得被關注。一汽轎車淨利潤同比增長了85.39%,這對股東來說,適當的成本上浮完全可以被接受。而計算淨利潤邊際率***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也是衡量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經過計算,一汽轎車的淨利潤邊際率從2007年報的4.35%升至2008年報的5.43%。計算這些資料的目的是和相同行業的企業進行比較,通過上海汽車[14.71 -0.68%]的2008年報,可以看出上海汽車的淨利潤邊際率為負,所以在這項指標上一汽轎車比較優秀。一汽轎車的2008年每股收益相對2007年增長接近100%。每股收益即淨利潤除以流通股數是計算合理股價的重要資料,比較同一上市公司2007年底和2008年底的股價,非常有助於我們發現哪些股票被低估。

  現金流量表:在此處我們可以借鑑巴菲特的觀點,他最關注的是資本開支和回購股票。眾所周知,現金是企業的生命。我們可以從第一類目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上看出一汽轎車在2008年支付給員工的工資同比大幅上升,這與產業工人的實際生產績效密不可分,另外公司的現金餘額非常充沛。因為中國的會計準則和國際準則有一定出入,我們跟巴菲特所看到的角度可能不太相同,他關注回購股票,我們可以關注第三類目中的分配股利、利潤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一汽轎車2008年用於此項的開支為3.35億元。2008年6月中旬,一汽轎車對股東每10股分紅2元,基本對應此表中的資料。

  至此,對如何研讀上市公司的財報我們可以說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資料跟蹤不是隻看一年或者一季度的報表,要想使自己的計算更具代表性,就要觀察該公司5至10年的財務資料。並且跟同行業的公司甚至是行業性資料進行一定的比較,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投資有的放矢。

  巴菲特如何分析財報

  和那些進行廣泛分散投資的機構不同,巴菲特高度集中投資於少數超級明星公司,前10大重倉股佔組合超過80%。這些超級明星公司各項重要財務指標都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巴菲特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不是分析所有公司,而是尋找極少數超級明星:“我們始終在尋找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異、由能力非凡並且為股東著想的管理層來經營的大公司。這種目標公司並不能充分保證我們投資盈利:我們不僅要在合理的價格上買入,而且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預測相符。但是這種投資方法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

  巴菲特是長期投資,他特別重視公司淨資產、盈利、銷售收入的長期趨勢分析。他每年致股東的信第一頁就是一張表,列示從1965年以來伯克希爾公司每年每股淨資產增長率、標準普爾500指標年增長率以及二者的差異。

  此外,巴菲特最關注的是: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週轉率、資產負債率、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率。財務比率分析的最大作用是,使不同規模的企業財務資料所傳遞的財務資訊可以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橫向對照比較。

  股民怎樣才能看懂上市公司財報?

  《財報就像故事書》就如同一股清風,吹散了堵塞在大腦中難以理解的數字與資料,以新穎的觀點將人們帶出財務的迷宮。

  “把策略與競爭力的觀點數量化,並利用財務報表生動地比較競爭對手的強弱,這與我目前在哈佛商學院教學的重點不謀而合。我認為這種整合策略與會計觀點的分析,對經理非常有用,而採用這種寫法的書籍,連美國也找不到,把它呈現給中國的讀者吧!”

  這就是哈佛大學教授、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給予《財報就像故事書》的評價。

  每當面對通篇的上市公司年報時,大多數投資者只覺得無數難以理解的數字在眼前晃來晃去,除了主營業務收入外再也看不懂的財務報表成為了他們的惡夢。枯燥的財報使中國大多數投資者放棄進一步認識的勇氣,但臺灣大學會計系教授劉順任以平民話的語氣與淺顯易懂的故事造就了《財報就像故事書》。他用寫故事的手法,為我們蛻去財報難懂的外衣,輕鬆進入財報的世界。

  劉順任在臺灣大學攻讀經濟學的期間第一次接觸了初等會計學,因感覺會計是一門煩瑣枯燥的學科而發誓“這輩子再也不碰會計課程”。但當他在1985年於匹茲堡卡內基美隆大學攻讀博士時,一為會計學博士生讓他猛然發現會計有趣又實用,因而“改行”,並立志這輩子竭盡全力把會計學教得活潑精彩。

  麥當勞為什麼愛賣漢堡?

  1937年,麥當勞兄弟***Dick and Mac***在美國加州巴賽迪那***Pasadena***銷售漢堡、熱狗、奶昔等25項產品。1940年左右,他們做了個簡單的財務報表分析,意外地發現80%的生意竟然來自漢堡。雖然三明治或豬排等產品味道很好,但銷售平平。麥當勞兄弟於是決定簡化產品線,專攻低價且銷售量大的產品。他們將產品由25項減少為9項,並將漢堡價格由30美分降低到15美分。從此之後,麥當勞的銷售及獲利激增,為後來發展成世界級企業奠定了基礎。作者以事實證實了財務報表對企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並提出看懂財務報表是企業領袖的必備素養。

  在書中,作者不但以事實證明了財務報表對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必要性,還傳授四大報表的基本概念及在企業管理上的應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股東權益變動表是四大報表的基本概念,其中作者以很大的篇幅來論述資產負債表的妙用。他提出,“在負債中可以看出企業競爭力”。並以許多世界級企業及大中華區的企業為例項,說明如何活用財務比率分析,清楚地看出企業競爭力的強與弱。

  透視五糧液財報

  作者在看過五糧液2005年的合併資產負債表後,依照資產及負債的流動性由高到低依序來列出,得出了它的格式與沃爾瑪的資產負債表很相似的結論。儘管如此,兩者還有其不同之處。以“固定資產科目”為例,由於土地國有化的政策,在中國大陸的會計報表裡頭,固定資產專案下沒有“土地”這個專案,企業承租的“土地使用權”是作為“無形資產”的科目。除了因不同國家法令規定有不同的呈現外,不同的產業特性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多數的科技產品推出新品上市時,就需要考慮舊產品的跌價狀況。雖然五糧液的存貨佔總資產的15%,但由於五糧液是從事酒類生產的公司,產品儲存期通常較長,存貨跌價的狀況並不嚴重。

  五糧液固定資產專案裡主要是興建的瑤池、鍋爐生產線及供水裝置。其固定資產淨額就佔了全公司資產的56%。我們要思考的是,龐大的固定資產能不能帶來收益增長?新建的瑤池要釀哪一類的酒?收益能不能馬上實現?

  “公司負債結構的選擇,往往表現出它的經營性格”。五糧液的另一特性就是,負債專案裡幾乎都是流動負債。從1999年至今,五糧液長期負債更僅佔總負債的比率未曾超過2%,2005年五糧液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來自股東投入***77%***而非銀行借貸;另外五糧液每年營收維持穩定的增長,故利用銷售商品等經營活動所獲得的現金流量,來應對購買固定資產所需要的資本支出。

  投資大師巴菲特主張,“投資人應把自己當成經理人,深入瞭解企業創造財富的活動。投資人可以從財報解析企業競爭力,或從企業公佈的財務資料發現其不合理之處,從而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作者借國內實際案例如:銀廣夏、德隆系、藍田股份等來剖析如何避開財務報表陷阱。從而幫助投資者避開發生財報弊案的公司,保護自己的財富。

  通過書中的介紹,讀者可以輕鬆讀懂報表,分析出哪些企業經理人是在做“對”的事情,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哪些企業經理人是在做“錯”的事情,會降低或摧毀企業的價值。在提升投資者的決策判斷能力的同時,幫助投資者輕鬆捕獲業績優良、成長性好,能夠帶來持續性利潤的金牌公司,獲取超額收益。

  事實上,一個傑出企業的發展,經常奠基於看到簡單會計數字後所產生的智慧,而這些智慧開創了新的競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