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版高成長概念股

  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任何國家都最具活力與挑戰性。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怎樣在創業板挑選高成長股

  公司的投資專案、財力資源、研究創新、人力資源等是否適應公司經營戰略的方向和要求;在公司所處行業市場結構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公司的競爭地位,是行業領先者、挑戰者,還是追隨者,公司與之相對應的經營戰略是否合適;結合公司產品所處的生命週期,分析和評估公司的產品策略是專業化還是多元化;分析和評估公司的競爭戰略是成本領先、別具一格,還是集中突出某一方面。

  其次是分析創業板公司的成長潛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其資產結構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同時也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分析企業資產結構的合理性主要依據三個指標:流動資產率***流動資產/總資產***、產權比率***總負債/所有者權益***、負債經營率***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根據上市公司的不同行業,分別求得每個行業三個指標的平均值,以此資料確定三個指標的合理值。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與其所確定的這三個指標的合理數值的偏離程度,來判定企業的經營型別,進而判定企業的成長潛力。

  第三是分析創業板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從長線投資的角度考慮,只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會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才能獲得較高的成長潛力和盈利水平,因此,要注重分析有關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發展變化的資訊,例如,公司主導產品的技術含量、市場份額、新產品的研發能力等。從股市的歷史也可以看出,有些國內上市公司***如銀廣廈、東方電子***000682,股吧***等***由於無自主智慧財產權,缺乏核心競爭力,使得公司業績無法保持持續增長,其所謂的高成長性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

  第四是分析創業板公司的擴張潛力。要通過比較公司歷年的銷售、利潤、資產規模等資料,把握公司的發展趨勢,是加速發展、穩步擴張還是減速擴張,甚至是停滯不前。分析公司主要產品的市場前景及公司未來的市場份額。對公司的投資專案進行分析,並預測其銷售和利潤水平。

  最後是分析創業板公司的市場價格。投資創業板的高成長性個股,需要相對於其市場價格進行對比研究。即使一家公司有很好的成長性,如果股價過高,已經將未來的成長性透支炒作了,這樣的股票暫時是不適宜投資的。例如2004年6月25日,首批8只股票在中小企業板掛牌上市,受到市場追捧,結果股價過高,導致高開低走,持續下跌,紛紛“腰斬”,追高者直到幾年後才解套。這個教訓說明即使選中高成長性的個股,也需要耐心等待合適的買入時機。

  :2015年創業板高成長邏輯:公司平均研發強度達5.3%

  如果一個公司能夠持續推陳出新,有可能長時間賺取壟斷利潤。

  2015年11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深交所[微博]獲得的統計資料顯示,以新興企業為主的創業板公司一直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2009年至2014年,創業板公司研發強度分別為4.57%、4.63%、5.04%、5.41%、5.72%和5.33%,高於深市平均水平。

  對應於更大的研發強度,創業板公司創造了更多的淨利潤。從2015年第三季度的情況來看,7-9月份,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0.61%,淨利潤同比增長28.35%。

  而在創業板公司內部,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創造了更多的淨利潤,並擁有更好的成長性。

  “研發是企業保持創新和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更是公司創新能力和盈利水平高於同行的保障。”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在一項研究中指出,許多技術密集型企業都將研發視為企業的生命,企業通過研發進行創新,新產品將最終轉化為公司業績的提升。

  創業板公司平均研發強度已達5.3%

  研發投入是支撐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蘋果、特斯拉[微博]、輝瑞……美國企業是重視研發投入的典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研發支出來自美國,超過60%的基礎研究在美國完成。在美國的研發支出中,接近三分之二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

  儘管差距甚大,但中國企業在研發投入上正不斷加大,與發達國家和國際標準水平逐漸縮小差距。

  深交所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深市已披露年度研發資料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1488億元,平均每家8926萬元,較上年增加13.27%,其中,中小板、創業板分別增長16.64%和22.84%。419家公司研發強度***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5%,佔公司總數的25.13%。131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35家超過20%。

  2014年,以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為主的創業板,公司平均研發強度達到5.38%,居三板塊之首。

  事實上,以新興企業為主的創業板公司一直保持了較高的研發投入。據深交所統計資料,2009至2014年,創業板公司研發強度分別為4.57%、4.63%、5.04%、5.41%、5.72%和5.33%,高於深市平均水平。

  2015年11月份,一家創業板醫藥公司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所在領域需要持續高投入研發出新產品才能保持競爭力,在創業板上市之後,利用在資本市場募集的資金,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逐漸增大,競爭力也逐步提升。

  這種趨勢並非偶然,以主營業務為體外診斷試劑、生化原料及儀器的利德曼***300289.SZ***為例,公司201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為1630.28萬元,同比增長36.90%。研發專案集中於體外診斷試劑、生物化學原料及診斷試劑研發。

  有券商分析師認為,由於利德曼不斷的研發投入,生化專案能夠不斷保持穩定增長,化學發光產品和血凝分析儀將會是公司新的增長點。這些產品線針對的均為醫院的檢驗科,可以利用公司及子公司的現有渠道實現進口替代,全面提升公司競爭力。

  高強度研發支援業績持續高增長

  2015年10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0%,連續三月低於榮枯線。全國經濟總體情況很不樂觀,傳統產業普遍面臨極大的經營困境。

  舊經濟繼續向下的同時,驅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經濟則在冉冉升起。從全部484家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報告披露的情況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可謂一枝獨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深交所獲得的統計資料顯示,從第三季度的情況來看,7-9月份,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0.61%,淨利潤同比增長28.35%,增長速度較2015年上半年進一步加快,不僅高於中小板上市公司,更是與深市主機板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加速下滑態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較高研發投入的支援下,創業板公司保持了較強的盈利能力。深交所統計資料顯示,創業板公司毛利率長期維持在32%以上,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而統計也顯示,創業板設立六年來,先後經歷了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以及國內經濟下滑等嚴峻外部環境的考驗,但創業板公司收入增長率六年來始終保持穩定增長,平均收入規模已由2009年的3.05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8.25億元,增幅達到170.5%。

  淨利潤方面,創業板公司經歷了2012年的小幅下滑後迅速回升,2014年平均淨利潤達9435萬元,相比2009年增幅達62.06%。

  “創業板高企的市盈率並非沒有道理,其對應的是創業板相對於其他板塊的增長速度與發展空間。”一位深圳私募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截至11月25日,深交所網站提供的資料顯示,創業板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為112.15倍,而中小板公司與深市主機板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66.97倍、30.18倍。

  張憶東認為,在研發投入較大的行業,有些公司或因大量研發支出而拉低淨利潤,針對技術密集型的成長股估值分析及投資決策時,應該將市研率作為其他估值手段的有效補充,可以避免僅僅依賴PE 高低判斷而錯過良好的投資機會。

  例如,若一家晶片設計公司的市盈率偏高,市研率卻不高***相對行業平均水平***,則有可能該公司在醞釀新產品的投放。若結合歷史水準上來看,公司有很高的研發生產率,即將研發支出轉化成有效產出的能力,那麼可初步推斷現行的產品研發有望轉化成新的成長點,從而帶來未來銷售收入和利潤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