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後應該怎樣買賣股基

  每當股票市場出現暴跌,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出現:一種認為市場走勢與實體經濟背離,暴跌正是買入股票基金的好機會;另一種則認為熊市不言底,新一輪的下跌剛剛開始,基民們應儘早辦理贖回,搞得大部分人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凡是存在被政策打壓的行業,如以投資房地產類股票為主的,為了防止出現緣木求魚現象,最好敬而遠之。

  首先 當確認所面對的暴跌是發生在熊市初期,則不但不可以進行補倉,還應該儘快將手中股票基金贖回;當確認所面對的暴跌是發生在牛市上升途中時,則應該繼續堅定持有;當確認所面對的暴跌是發生在熊市主跌期時,由於距離市場整體趨勢發生逆轉已經不遠,不但已無必要割肉,還可以進行試探性買入了。在此基礎上,你還可以藉助市場表現特徵對買入時機實施輔助判斷:通常,當前期領跌的行業股票開始止跌反彈或者股指連續出現多個向下的跳空缺口後,市場整體成交量呈現大幅萎縮,甚至開始逆轉向上,可視為買入時機。相反,當前期領漲的行業股票開始由漲轉跌,並且是先縮量陰跌,後放量暴跌,則儘管某些補漲的行業股票走勢仍比較堅挺,仍應保持高度警惕。

  知道了大致的買賣時機並不等於投基操作就一定會成功,這既是因為你對市場的觀察、判斷本身有可能存在著錯誤,還因為大部分基民總是不假思索地將手中虧損最嚴重的基金列為買入物件。然而,首先要知道,同類基金中也存在優劣好壞。因而,在實施買入操作前,需要將擬買物件與同類基金進行比對,通過審視比較在相同時間段內的業績表現,甄別該基金的優劣:如果其業績排名在同類基金中始終穩居前三分之一,則表明該基金經理比較優秀,理應作為買入物件;如果列居中游水平,則可暫時觀望;如果其業績排名總是處於同類基金的後三分之一,則顯然屬於劣質基金,不但不可再追加投入,還應擇機轉換為優質基金。

  顯然,應藉助市場對利空的不同反應辨別暴跌究竟是發生在市場的哪一個階段。如果暴跌發生後,發現人們對各種利空訊息極度敏感,甚至暴跌本身就是源自某一利空訊息,那麼,這很可能是處於熊市後期或牛市的初升期。因為正是由於人們頭腦中對熊市的恐怖記憶引發了暴跌。如2007年5月30日和6月4日這兩次大跌,均同管理層公佈的調控政策有關。

  相反,如果發現市場對各種利空訊息反應麻木,甚至將利空視作利好炒作,那麼,這種暴跌很可能是熊市來臨的訊號,只不過由於許多人心中仍殘留著牛市主升期的熱情,或捂盤惜售,或逢低買入。但由於一些機構和高手意識到了風險已經迫在眉睫而大肆做空,趨勢逆轉隨時都可能發生。

  此外,對於選擇投資了行業基金的基民,還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前瞻性分析後,方可決定是否可以買入:一是檢視並分析該基金所投資的行業與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關係;二是仔細辨別該基金所投資的行業與當前的市場投資熱點的關係。如果在政策方面得到國家支援,當前正在成為投資熱點或將來可能形成新投資熱點的,如消費類、醫藥類行業基金,自然可列為投資物件。如果雖在政策方面得到國家支援,但與當前投資熱點並不吻合的,如以投資煤炭類股票為主的行業基金,則應列為關注物件。凡是存在被政策打壓的行業,如以投資房地產類股票為主的,為了防止出現緣木求魚現象,最好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