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民情日記
在扶貧民情這段日子,我一直有習慣寫日記。
範文一
2月20日 晴
天不亮我們幾個人就全醒了,比平時在家醒得還早。
按照計劃,今天早晨要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學習強衛書記寫給縣委書記的信,並研究近期宣講活動的要點,這是我們駐村後開的第一個會,雖談不上正規,但要讓參加會議的老鄉們聽得懂,聽得明白,大家心中還是有些緊張。
想不到鄉親們的積極性這麼高,剛吃了早飯,村委會裡已經坐滿了人,我們心裡熱乎乎的。
會議首先從學習省委書記寫給縣委書記的信開始。讀罷兩封信的全文,大夥的感受很多,說得最多的是省委書記心裡始終記掛著咱們農民。大家還說,要切實按照強衛書記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緊密結合上莊村實際,認真規劃,營造好科學發展的氛圍,抓好鄉村黨建工作,加快上莊村的發展。
看著鄉親們被激發起來的熱情,我們幾個也給大夥表了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寫出來的,也不是喊出來的,要千方百計加快發展,艱苦奮鬥,用幹部的辛勤勞動,換來群眾幸福指數的不斷提高。
會散了,我們每個人心底的壓力也更大了,強書記的信不但對我們做好宣講中央和省委一號檔案精神,全面推動“五送五幫五推”活動注入了精神動力,也對駐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結合這兩天進村入戶所掌握的情況,工作組按照萬名幹部下鄉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標:立足本地實際,整合資源,找準農村增效、農民增收的著力點,努力破解資金短缺、帶動乏力的問題。
經過集思廣益,大家梳理出當前的工作重點:認真制定好發展規劃,選準選好專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努力破解生產力落後、難以增效的難題。堅持旅遊富民、商貿活區,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和就業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匱乏、後勁不足的問題。大力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穩步實施義務教育,強化職業技術培訓;努力破解規劃不全、導向不明的問題。科學發展規劃,要符合地區實際,突出重點,規劃一項,成一項,切實幫助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充分發揮兩委班子的作用,進一步完善交通、衛生、文化、教育等建設。今後,我們就要按照這些思路展開工作,幫助上莊村人生活得更幸福。
範文二
今天我到三組入戶走訪,感覺三組大部分都是新搬遷戶,一統計,僅去年就搬遷了18戶。原來三組的村民主要分佈在山上和山下,大約各佔一半,山上的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村民們強烈要求搬遷。經村委會協調,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條件好的都遷下來住進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約還有七、八戶,我決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著山路往上爬,大約二十多分鐘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裡三口人,低矮的三間土坯房,家裡很亂,滿院都是剛孵出的小雞。徐光朝的兒子徐斌對我們說,他們家三口本來都在外打工,因為他母親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醫院住了幾個月,醫生說沒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來。他母親現在病情雖然沒有惡化,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父親身體也不好,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棄打工回家照顧父母。為了掙點錢,他到省農科院學習了蜈蚣養殖技術,在家裡養蜈蚣,但才起步,還沒有見收;同時又買回了一批雞苗,準備搞規模養殖。徐斌是我入戶走訪來在農戶家裡遇到的第一個年輕人,今年25歲,也是全村唯一一個搞特色養殖的,我很有感觸,年輕人就是不一樣,有文化,有思路,建設新農村就需要年輕人。我對他說,養蜈蚣風險很大,關鍵是技術,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及時請人解決,千萬不能讓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來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裡放牛,我說我們是“三萬”活動工作組的,想到她家裡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們帶到她家。家裡條件還不錯,雖然住在山上,但是樓房,而且也收拾得很乾淨,她說房子建了好幾年了。程梅今年39歲,是我入戶調查遇到的第二個40歲以下的年輕人,接連遇到兩個年輕人,我便有些興奮,現在年輕人都出門打工,留下來的實在太少了。
程梅家裡三口人,丈夫朱朝明開農用車在周邊村從事農產品收購、販賣,每年可以掙一些錢。她在家種莊稼,不僅種了10畝土地,還養了10頭豬、3頭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種地搞養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萬元。她還有一個女兒,9歲,在洪門鋪讀小學。她家是我在洪門鋪村入戶走訪以來遇到的條件算比較好的一戶了。我問她現在主要有些什麼困難,她說主要是她女兒上學比較困難,才9歲,每天要走幾里路到山下讀書,又沒有同伴,中間要穿過好幾個樹林子,現在野豬比較多,很有危險,上學的時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學要是太忙就來不及接,希望能夠解決一下。再就是希望村裡幫忙在山下協調一個屋基,還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組山上的資源其實還是很豐富,森林保護得比較好,山場面積也很大,如果年輕人不出門打工,像程梅一樣,在家發展養殖,也還是可以掙到錢。政府應該在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輕人吸引回來,只有年輕人回來了,村子裡才有發展的生機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種良性迴圈,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接著我又到吳玉海、程家錢、吳兆旭、塗原進等幾家,情況大體差不多,都屬於比較勤奮、生活過得去、但生存條件又比較差的一類。他們都反映山上條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壞性大,莊稼都種不成,要求村裡能夠幫他們遷到山下居住。
從山上往回走,我想村裡搞遷移扶貧是正確的,應該把村民從山上遷下來,人雖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還是可以種,而且還可以利用山場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城市化,那麼農村發展的趨勢應該是集鎮化和村莊化,如何探討一種土地流轉機制和搬遷幫扶機制,把那些生存條件惡劣的村民集中遷移到公路沿線、集鎮周圍,讓他們遷得下、住得穩、能發展,應該是政府認真研究並切實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