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緊縮性財政政策是國家通過財政分配活動抑制或壓縮社會總需求的一種政策行為。它往往是在已經或將要出現社會總需求大大超過社會總供給的趨勢下采取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政策的鬆緊交替是指一個時期實行擴張性政策,一個時期實行緊縮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的繼承者,將凱恩斯的短期靜態分析發展成為長期動態分析,提出補償性財政政策。他們認為,財政政策的首要問題不是謀求收支平衡,而是當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出現差額時,如何通過財政收支安排來彌補這個差額,使經濟的執行恢復平衡狀態。他們還認為,資本主義經濟不是始終處於危機狀態,而是時而繁榮,時而蕭條,財政政策不能永遠以擴張為基調,應根據經濟的週期波動交替使用擴張性政策和緊縮性政策。蕭條時期政府應減少稅收,增加支出,實行赤字政策;繁榮時期政府應增加稅收,壓縮支出,實行盈餘政策,而且盈餘應加以凍結,以備蕭條時期使用。凱恩斯主義還強調財政的自動穩定器作用。如實行累進所得稅,當經濟蕭條時,總收入下降,稅收收入也自動下降,成為增加社會需求並緩解經濟蕭條的一種自動調節手段;經濟膨脹時,總收入上升,稅收收入也自動上升,又成為控制社會需求並緩解經濟膨脹的一種自動調節手段。政府的轉移支出具有同樣的作用。
政策的鬆緊搭配是指同一時期內不同政策的相互配合鬆緊搭配可以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配合,也可以是財政政策內部各種財政手段之間的配合。如美國R.W.里根在總統任期內***1981~1989***,實行高利率的緊縮性貨幣政策,以對付通貨膨脹。在財政政策上一方面實行減稅和高赤字的擴張政策,一方面又壓縮社會性支出,也是鬆中有緊。
縮性貨幣政策是指央行通過削減貨幣供給的增長來降低社會總需求水平。即當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增長過熱,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時,中央銀行通過緊縮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以抑制總需求的膨脹勢頭。
具體做法有: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提高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拋售政策的債券等。
擴張性貨幣政策,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應量較多地超過經濟正常執行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於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貨幣供給增加時,利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因此經濟蕭條時多采用擴張性貨幣政策。
中性貨幣政策,是指貨幣供應量大體等於貨幣需要量。
緊縮性貨幣政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企業融資成本上升
2007年央行六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年初的2.52%上調至年末的4.14%,累計上調1.62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年初的6.12%上調至年末的7.47%,累計上調1.35個百分點。中小企業進一步面臨貸款難和貸款成本提高帶來的雙重困境。受市場對通脹預期增強以及六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等系列金融巨集觀調控措施因素影響,2007年債券市場融資成本也呈明顯上升趨勢。2007年12月份發行的10年期企業債券發行利率在1年期shibor的基礎上增加1 55—200個基點,票面利率為6.02%一6.68%,比2007年初提高186個基點。債券市場利率的提高,在整個資金市場上發揮著強烈的訊號傳導作用,將影響中小企業其他融資方式如票據融資、民間融資等的成本。
企業融資來源受限
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減少。第一,10上調存款準備金率。2007年央行十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該比率從2006年底的9%上升至2007年底的14.5%,央行通過減少商業銀行現有超額準備金的數量,達到控制其信用創造能力的目的。第二,加大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力度。2007年末中央銀行票據餘額為3.4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600億元,有效收回了流動性。同時,對部分貸款增長較快、且流動性充裕的商業銀行定向發行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5550億元,既較為深度凍結銀行體系流動性,也對信貸增長較快的機構起到警示作用。第三,商業銀行票據承兌和貼現業務趨緩。2007年商業銀行匯票承兌業務增長速度減緩,年末商業匯票承兌餘額比年初增加2288億元,同比少增213億元。票據貼現餘額大幅減少,年末比年初下降4414億元。隨著巨集觀調控力度加大,商業銀行出於調整貸款總量和結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需要,辦理票據業務大幅減少。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利用票據融資這種期限短、週轉快的資金融通方式的難度加大了。
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
2007年,在信貸擴張動力較強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加強對商業銀行的“視窗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傳達巨集觀調控意圖,提示商業銀行關注貸款過快增長可能產生的風險以及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控制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優化信貸結構。受此影響,2007年主要金融機構的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行業。在新增2.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中,投向基礎設施行業7983.6億元,佔新增中長期貸款的33.2%。對於在銀企關係中長期處於劣勢、無力與大型企業抗衡的中小企業來說,獲取銀行信貸難上加難。
緊縮性財政政策實行方針
***,中國針對改革開放政策實行以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的一些深層問題,提出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方針,繼續控制社會總需求,堅持財政、信貸的雙緊政策,實現社會供求總量平衡。在財政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加強稅收徵管,特別是加強對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和私有經濟的依法徵稅工作;嚴格清理和控制稅收的減免優惠;逐步將一部分預算外資金轉入預算內,逐步提高財政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適當增加國防費、重點建設基金、農業、教育科學事業的投入,並保證國家債務的還本
付息,對事業費和行政管理費作不同程度的壓縮;堅持精簡機構,裁減冗員;控制社會投資總規模,調整投資結構等。當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大體平衡以後,財政上則轉向緊中有鬆的搭配政策。一方面,通過加強稅收徵管、調節預算外資金、向居民和企業發行國庫券和控制預算支出規模等措施,繼續控制總需求;另一方面又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增加支農支出,保證重點建設投資,增加教育和科技支出等措施,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增加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