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怎樣理財

  在現在市場動盪,貨幣通貨膨脹的年代,有不少人跟不上時代的、金錢的變化,這些人很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普通百姓理財的相關方式,歡迎閱讀。

  普通百姓理財:投資國債

  個人投資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所得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國債是各種理財渠道中最安全、穩妥的投資種類。今年發行的前兩期國債利率分為三年期、五年期兩種,利率分別為3.14%、3.49%。以1萬元為例,如果放進銀行存3年定期,稅後收益777.6元,購買3年期國債收益為942元,兩者相差164.4元。

  普通百姓理財:投資基金

  由於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向基金派發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因此,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時不再代扣代繳個稅。目前,居民可以投資的開放式基金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目前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雖然降到了2%左右,但考慮不納稅因素,仍比一年期的稅後儲蓄收益高0.2個百分點。

  普通百姓理財:人民幣理財產品

  最近發行的固定收益型人民幣理財產品不是很多,而且今年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也從去年最高3.5%降到2.5%左右,但由於國家還沒有出臺代扣個稅的政策,這類理財產品可以避稅,收益還是高於銀行存款。

  普通百姓理財:信託產品

  信託產品年收益率一般能達到4%以上,其風險遠高於儲蓄、國債,但是低於股票及股票型基金。國家對信託收益的個人所得稅繳納這一塊也暫無規定。不過,目前信託產品的投資門檻比較高,一般沒個三五十萬買不到。

  普通百姓理財:保險理財

  參加保險所獲得的各類賠償是免稅的,另外,近年來各家保險公司不斷推出的分紅類保險目前也暫不納稅。不過,市民不能指望投資保險賺大錢。

  普通百姓理財:教育儲蓄

  教育儲蓄是通過零存整取的方式進行,享受的是同檔次的定期存款的利率,一年、三年、六年的利率分別為2.25%、3.24%、3.60%。國家規定免徵利息稅,單此一項,教育儲蓄的實得利息收益就比其他同檔次儲種高20%以上。教育儲蓄最高可以存2萬元。

  普通百姓如何應對理財困惑

  雖然理財的方式很多,但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可選擇的並不多,一是普通百姓的資金有限,另外普通百姓的理財知識也有限,所以,目前銀行儲蓄仍然是普通百姓的理財首選,尤其是收入不高的普通百姓,錢放到銀行裡最安全,雖然利息低,趕不上CPI上漲的速度,但是利息收入總能夠彌補一些損失,放在銀行裡也比放在家裡安全,中國大的國有銀行還不存在金融風險;收入相對富裕一些的百姓,目前也沒有什麼花銷和負擔的家庭,也可以買一些國債,雖然利息也不高,但是收益還是比銀行利息多一些,正常情況下基本能夠和CPI相當***目前國債和收益比不上CPI漲的速度***。當然如果個人的目前收入比較高,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和“閒錢”,那麼不仿可以試著股市投資和基金投資,雖然股市讓許多人虧了不少,但是股市***包括基金***目前的點位已經處於歷史的低位,雖然可能還有下跌的風險,但是前面已經有那麼多人給你墊底,虧損的可能性已經很小,而且行情一轉變可能會有不少的收穫,當然投資者的錢一定是閒錢。雖然股市反轉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時間並不能確定,也許是一年,也許是三年,甚至更長,如果急用就可能造成割肉的損失,另外選股也非常重要,如果選擇了垃圾股,就是股市轉牛你也不一定能夠賺到錢,所以股市仍然有風險需要一些投資知識。至於其它的理財方式應該都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採用的,不是專業性太強就是資金需求量太大。

  無論那種選擇,普通投資者都要心態平和和量力而行,一定要記住我們是為了保值,而不是為了發財,因為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不可能通過投資理財發財,還要通過誠實勞動獲得報酬,夢想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天上不會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