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工作心得

  撫養和教育孩子是家長的責任,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必須的生活經驗,但是心急的父母可千萬不要去主宰孩子的一切,也不要將自己的喜好加諸於孩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而非代替孩子成長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樹葉,同樣即使你是孩子的父母,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撫養和教育孩子是家長的責任,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必須的生活經驗,但是心急的父母可千萬不要去主宰孩子的一切,也不要將自己的喜好加諸於孩子。萬不可以做一名自大的家長,自己的指令不僅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還會限制孩子的身心發展,擠壓孩子的成長空間。

  要是家長過分限制孩子的行為,把孩子該做什麼的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不利於孩子自主能力的建立,也會缺失與社會的交往能力,會加深對父母的依賴感,一旦遠離父母便會感到非常孤獨,無所適從!

  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而非代替孩子成長

  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很脆弱,其實他們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有毅力,更堅強,它們所能做得事情非常多,只是家長的溺愛、大家長主義將孩子自立生活的能力剝奪了。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的愛變成束縛孩子成長的阻力,而應該用自己的愛,注視著孩子的快樂成長!

  改變角色,亦師亦友

  孩子的父母應該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並在堅持正確原則的基礎上對孩子的愛惡給予足夠的尊重。我們要避免溺愛式的教育,提倡民主式教育。對於孩子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權利和平等,讓孩子得到越來越多的發言權。作為家長,應該意識到自己除了是孩子的父母,還應該是孩子推心置腹的朋友。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孩子更加喜愛朋友一樣的媽媽,而不是牧師一樣愛講大道理的媽媽。

  創造機會,為孩子建立良好的交往環境

  想要孩子健康地成長,學會處世之道,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與同齡人一起成長。因為孩子與成年人過多地相處,會形成依賴心理,對於將來自己的獨立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

  所以,作為母親,應該想盡辦法為孩子創造能與別的小朋友交流的空間和機會,而非自己來支配孩子的時間。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讓孩子跟別的孩子結伴;放假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玩耍;積極鼓勵孩子利用空餘時間和小朋友玩耍,或讓孩子主動到鄰居家拜訪小朋友……令孩子在廣闊的時空裡成長,而不是束縛在你的擔心當中。

  二

  對孩子進行早教 最好是貼近生活

  早教進行的階段是從寶寶出生開始到寶寶去上小學前的這段時間。因為幼兒時期是寶寶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想要抓住這個時期,讓孩子多學習點東西,這樣就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早教這個東西雖然表面上是對孩子的教育,但是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對爸爸媽媽的教育。所以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要更加的貼近生活,書上的知識是很難被孩子記住的,如果能在具體的活動中體現的話,那孩子會有更大的可能性記住。讓孩子多記住一些知識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

  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古時候我們就已經非常看重了,到了現代社會,競爭更加激烈,所以教育變得更為重要。每個國家都是以教育為本的,一個小家庭當然就更加註重教育了,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讓他們接受系統教育,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很多人長大以後所獲得的成就就是來源於小時候的影響。隨著現在科學的發達,早教也如雨後春筍般浮出了水面,爸爸媽媽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問題了。

  那麼什麼樣的早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呢?

  早教就是一種科學的教育方法,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孩子剛出生到三歲左右這個階段讓孩子接受一些教育。這種教育跟我們平常所說的幼兒園裡面的學前教育是不一樣的,進行早教最好的時間是要比學前更早。一部分的爸爸媽媽還認為進行早教最好是在孩子出生之前的一段時間,就是所謂的胎教。但是無論爸爸媽媽怎麼覺得,這種對孩子教育的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

  1、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很多的問題。

  爸爸媽媽之所以進行胎教無非是想通過我們的所作所為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更加順利,希望能夠對孩子起到很多的幫助。可是幫助也要對症下藥的,隨便進行的早教是沒有用的,因此想通過這種方式對孩子起到幫助,自己先要搞明白早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該怎麼樣進行早教,然後再通過合理的運用對孩子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幫助。

  說起早教,大家都覺得是對孩子的教育,但是事實上也是一種對爸爸媽媽的教育。只有孩子的爸爸媽媽知道並且熟悉早教方面的知識以後才能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做用,要是僅僅知道早教這一方式,卻沒有深入瞭解的話,那麼還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2、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要更加的貼近生活。

  書上的知識是很難被孩子記住的,如果能在具體的活動中體現的話,那孩子會有更大的可能性記住。能夠讓孩子多記住一些知識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的。在生活中的教育就跟教孩子說話一樣,比較具體,或者之前就知道的事物會更加容易被記得。

  早教換句話說就是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科學的教育孩子,讓他們比同齡人更加棒,讓他們在將來更有成就。要注意的是早教最好能夠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接觸的事物都在我們身邊,要學得東西也是要應用到生活中來的。

  三

  7大祕笈,讓孩子愉快又高效地完成作業

  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經歷過睡前輔導孩子做功課的艱辛時間。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會問你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有時候你跟他解釋了一遍以後,他還是不會,教了很多遍也還是不會,長此以往會讓爸爸媽媽變得心浮氣躁。事實上,和孩子一起快樂的做作業也是有可能的。前提是各位爸爸媽媽採用了正確的方法。接下來的這7個小技巧,各位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一下。

  1、特別的座位,給特別的你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是你想要孩子專心且安心做功課,作為爸爸媽媽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給孩子準備好一個舒適並且固定的環境。如果想讓孩子學習的更好,那就給孩子一個固定做功課的位置,桌子和椅子的高度要適中,光線要充足,孩子所需要的筆,尺子,橡皮之類的文具也要給孩子準備好。

  2、按時完成有獎勵

  一般採用這個方法的爸爸媽媽都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做作業實在是太慢了。家長可以算一下孩子完成某份功課大概需要多久,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覺得孩子完成一篇日記需要20 分鐘,那麼爸爸媽媽可以先跟孩子聊一下條件,要是孩子在 20 分鐘內完成作業,那麼就獎勵孩子一顆小星星。如果孩子有了一點數目的小星星,那麼可以讓孩子選擇一份小禮物進行兌換,這做法有激勵作用。

  3、有錯即改就成

  爸爸媽媽在邊上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用過分緊張。當孩子完成作業後,要是你仔細校對孩子的作業時發現有做錯的地方,不要一發現錯誤就只顧責罵。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出錯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的事情,只要耐心從旁指導,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並且改正及可以了。

  4、給孩子固定的休息和學習時間

  跟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在時間表上寫明孩子什麼時候做功課,當功課完成後就可以讓孩子休息或者玩自己想玩的東西。做到玩和學習要平衡,不要只顧催促孩子,適時的休息和遊戲放鬆也是非常重要的。

  5、放手讓孩子去做

  爸爸媽媽十分緊張孩子的功課,或有時候會緊張過度的想幫孩子一把。可是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做功課是孩子的責任,最好是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功課,千萬別心急的幫孩子去完成功課。

  6、每天和孩子一起重溫功課很重要

  孩子每天在學校都要學習不同的知識,可是並不是每天都有考試來檢測自己的掌握情況。每天做完功課後,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少許時間跟孩子重溫當天所學到的知識。這樣對每天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以後,孩子在考試前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7、不用死盯著孩子

  某些爸爸媽媽有個習慣,就是當孩子做功課時,就搬凳子在孩子邊上看著他,一直盯著孩子,直至孩子完成功課為止。要是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犯了一點點小錯誤的話就直接說出來。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太大壓力,特別是孩子大一些了,爸爸媽媽要學會放手。當孩子做功課時,爸爸媽媽可以先不去管孩子,做自己的事,做一些家務什麼的,只要讓孩子知道你在他身邊支援便行了。等到孩子全部把作業完成了再去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