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學期幼兒新入園育兒知識
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就先被各種疾病給擊倒了,孩子受罪,家長也倍受煎熬。有的家長片面地認為,這是由於教師照顧不周所導致,事實真的如此嗎?為什麼新入園的孩子特別容易生病,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一
一、為什麼在幼兒園老師的貼心照顧下,孩子依然容易生病?
1 生活環境和習慣的改變
幼兒園的環境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幼兒園的作息和飲食時間可能也會和家裡的有所不同,孩子的身心需要一個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如果適應的過程不夠順利,就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的症狀。
2情緒波動也對身體健康有影響
孩子既要適應新環境,又要承受和爸爸媽媽的分離焦慮,情緒的波動會導致孩子出現著急上火的現象,機體的抵抗力也會相應下降,增加感染疾病的風險。
3交叉感染機率增加
在幼兒園,孩子每天至少要接觸十幾個小夥伴,交叉感染的機率增大,感染疾病的風險也必然會增加。
二、這幾類孩子上幼兒園後生病的機率更高
一. 適應力差的孩子
您家孩子是否會換個環境就“水土不服”?很多父母的過度保護,使孩子生活在一個“無菌”的環境中,導致其對環境的適應力變差。初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裡,沒有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會產生焦慮和恐懼。這種“不良反應”不僅使家長非常擔心和憂慮,更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二. 過敏性體質的孩子
如果孩子小時候就愛出溼疹和蕁麻疹,睡覺的時候總是不安分、愛打滾,或者有家族遺傳史,如爸爸或媽媽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這類孩子屬於過敏性體質,他們會比其他的孩子生病機率要高。
三. 不經常外出的孩子
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由老人照顧,為了避免他受到各種傷害,讓孩子整天呆在家裡玩玩具、看動畫片,而不讓他出去和別的小朋友交流。這樣的孩子一方面缺少鍛鍊,身體體質偏弱,另一方面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到幼兒園後容易因焦慮、不適而引起生病。
四. 抵抗力較差的孩子
有些父母,見孩子生病就開始緊張,不管病情輕重,一味地堅持輸液就是最好的治療方法,認為這樣病會好得快一些。殊不知,這樣會降低孩子的抵抗力。進入幼兒園後,孩子接觸各種病毒、細菌交叉感染的機率增多,得病就不可避免了。
五. 自理能力較弱的孩子
孩子在家裡集所有人寵愛於一身,家長為其生活做了全方位的精心安排與悉心照料,使孩子對家長產生巨大的依賴與依戀。在幼兒園裡,老師給予再精心的照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喝水、小便、擦汗,當孩子運動量大、身體水分流失時,受到風的侵襲就很容易生病。
六. 愛偏食的孩子
很多父母很寵溺自己的孩子,只要是他想吃的零食都會滿足,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不吃青菜或者是挑食的壞毛病。飲食結構不均衡,孩子體內會缺乏一些維生素或微量元素,容易引起反覆感冒,或者其他疾病。
七. 膽小的孩子
有些父母不注意提前訓練,也沒有給孩子做好入園的心理預設,猛然間讓孩子上幼兒園,孩子自然會產生明顯的恐懼和不適應,因為心理作用,孩子可能出現咳嗽、睡眠不實,甚至噁心、嘔吐等現象。
針對這些現象,要想讓孩子進幼兒園少生病,更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應做好提前預防和適當的防範。
第一,家園作息時間提前保持一致
假期中,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現象很頻繁,而一旦上幼兒園開始有規律地作息,一時之間孩子會不習慣。因此,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時間來調整孩子的作息和進餐時間,做好入園前的過渡,讓孩子習慣規律化的生活。
第二, 培養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的習慣
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進餐時間、每次進食的數量。在吃飯之前,儘量別讓孩子吃零食、喝飲料,以免孩子吃飽了、喝足了,到了吃飯時卻沒有胃口。吃飯時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即全家人圍坐在飯桌邊,關掉電視,專心吃飯。
第三, 多參加戶外運動,增強抵抗力
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可以使孩子獲得充足的氧氣和陽光照射,還可以促進孩子器官和肌肉的生長髮育,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此外,戶外活動還可以促進孩子與更多的小朋友交往,使孩子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提前適應集體生活。
第四,穿衣有講究
父母都很害怕孩子生病感冒,會給孩子穿很多。幼兒園遊戲多、活動量大,而且孩子本身就好動,穿得太多,很容易出汗,汗溼了衣服,就容易受寒著涼。另外,穿衣太多、穿脫不方便也給孩子在幼兒園午睡增添了感冒的機率。
第五,衛生要注意
孩子活潑愛動,又沒有較強的衛生意識,經常飯前便後不記得洗手,手上全是灰去拿食物;感冒的孩子抹了鼻涕,手上沾染了病毒或者病菌,再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同一個玩具……孩子們相互傳染著。因此嚴防病從口入,老師和家長應經常提醒孩子,一定要勤洗手。
同時,媽媽在家裡要告訴孩子,自己有什麼需要應大膽地表達出來,要學會說“老師,我要喝水”“老師,我要尿尿”,其他諸如身體哪裡不舒服之類的,也要教會孩子要學會向老師表達,這樣老師才能及時知曉並通知家長。
二
那麼怎樣幫助幼兒能較快度過分離焦慮期呢?
一、入園前家長要做好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
***一***給予孩子生活技能上的指導很重要。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能滿足他們生理上的需要,使孩子逐漸地產生依戀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園前,家長應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指導孩子試著在大小便的時候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他們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們覺得自己長大了,而不是一個樣樣都不會的“小寶寶”了。
***二***提前帶著孩子熟悉環境,讓孩子對新環境產生興趣,並有融入的願望。
孩子到了新的環境難免會不適應,感到陌生,所以父母要提前帶孩子到幼兒園參觀,熟悉老師、環境,表現出對孩子即將開始的幼兒園生活的羨慕。
***三***家長的態度要明智。
有的孩子適應環境很快,因為他的父母的態度很堅決。送孩子入園時家長首先自己不能流露出難捨難分的情緒。每天孩子離園後,父母通過積極的情緒影響孩子,“今天有沒有新的朋友?和小朋友玩了什麼遊戲?”而不是消極地問:“小朋友欺負你了嗎?”或者是用物質刺激來哄孩子入園:“明天不哭我給你怎麼怎麼樣”。
二、入園後教師要創設溫馨的環境讓幼兒感到溫暖。
***一***開動腦筋,穩定孩子情緒是關鍵。
在開學初的一週內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來分散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遊戲是幼兒的天性,是最獨特的、最基本的活動形式,有些心理學家把遊戲稱為幼兒的“主導活動”。所以老師們通常會準備很多孩子在家可能都沒有玩過的新奇玩具來吸引孩子的目光,讓孩子忘了焦慮。同時教師們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幫助孩子交朋友,採用正面鼓勵、側面引導的方法等,在集體生活中體驗快樂,滿足孩子社會性交往的需要,為孩子建立安全、溫暖的氛圍,這些都有助於緩解和減少幼兒的分離焦慮。
***二***關鍵要建立幼兒歸屬感。
能讓孩子在幼兒園建立歸屬感的方法很多,比如給孩子帶上全家福的照片,能隨時看到自己的家人,他們就會很快樂地微笑。同時告訴孩子老師的稱呼、小床的位置、毛巾、水杯,孩子老師會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即使出現等。有了歸屬感的孩子會覺得有某些東西是歸屬自己的,覺得自己就是小主人。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幼兒,讓其愛上幼兒園。
如何轉移幼兒的分離焦慮?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投入到活動中,體會集體活動的快樂。一般小班剛入園,我們都會選擇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朗朗上口的手指遊戲,好聽的兒歌等等,讓孩子發現幼兒的美好、老師的美好、同伴的美好,進而喜歡上幼兒園。
三、家庭和幼兒園形成合力,讓幼兒儘快適應環境。
家園配合必須同步一致。尤其是入園前的家訪工作是最不能忽視的。
教師沒見過這些要入園的孩子,根本不瞭解他們,他們有什麼樣的性格?孩子沒見過老師,這麼陌生,會喜歡她們嗎?入園後會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這些只能從家訪工作入手,讓教師儘可能多的掌握幼兒資訊以便了解幼兒。
可以讓父母用孩子簡介方式,把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弱點、強項、身體有什麼過敏的地方,都寫在一張紙上交給老師,讓老師充分了解孩子,會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有所幫助。
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孩子出現剛入園期間的不適應、哭鬧等都屬於正常現象,要理智地對待,急不得,更打不得。對孩子每一點進步都要表揚肯定,面對孩子提出“在家歇著不上幼兒園”之類的想法,家長一定不要妥協,要堅持去幼兒園。
總之,幫助孩子渡過“入園焦慮期”是一項艱辛的工作,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更需要家長和教師的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試想一下,如果是我們成人,突然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那站在孩子的角度呢?他們更需要安全感,讓他們有勇氣,有信心,去融入一個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