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如何學好拼音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它是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工具。但因為拼音字母比較抽象、枯燥,對剛剛人學的兒童來說死記硬背效果並不理想,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學得靈活。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如何學好拼音

  一、讓學生動腦發現

  培養學生觀察力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源泉,也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進行創造發明的首要步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教師在講單韻母“iu”一課時,學習後讓學生觀察:“i在標聲調時,與字母i的寫法有什麼不一樣?”學生看著板書:“i→ī→í→ǐ→ì很快發現,i標聲調時不寫上邊的圓點。”教師又指著板書問:“ü”的四聲為什麼不去掉上面的兩點?學生明白了,要去掉兩點就不念,念u了。可見學生自己不僅能發現,而且還能在比較中發現呢!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辨清易混字母的發音和形狀,教師就讓學生動腦編一些順口溜,學生學起來既容易,記得又清晰。如讓學生觀察,每一組聲母有什麼異同,你怎樣記住它們的形狀的?學生想象力可豐富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有個學生兩手伸出大拇指,半握拳,用手比劃說:“左手b,右手d,兩手一對b和d。”教師興奮地讓學生當老師,教學生。這樣讓學在觀察中區分了相近聲母的形狀,從編兒歌中掌握了它們的正確發音,從讀中加深了對它們的認識。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

  為此,我們經常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獲得知識。

  1、動手做。學生每學完一課漢語拼音,教師就鼓勵學生回家製作卡片。這個動手作業,學生興致極高,找紙板,量尺寸,裁剪,書寫,用皮套打成捆。早晨到校,看,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卡片。從孩子們得意地拼讀神色,無不流露著成功、自豪的喜悅。

  2、動手擺。課上充分利用學生製作的卡片,讓學生動手擺拼。如:學習“gkh”一課聲母后,讓“gkh”與“u”、“ui”相拼時,教師就讓學生動手左邊擺出gkh的聲母卡,右邊擺上“u”的卡片,讓聲母與韻母的四聲分別相拼,再讓同桌一人當老師,提示聲調,一人依次拼讀,再互換。學生在擺玩中,既感新奇,又有趣味。

  3、動手畫。在教學中還可以變換一下,先出示所學的拼音,然後讓學生為之配圖。如學習“z”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出“z”,告訴學生:“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聲母,你們能為z配上一幅畫嗎?”學生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畫一個馬紮,因為馬紮開啟後的形狀象z,有的寫一個數字2,把2展開象z,還有的畫一隻呲著牙的大灰狼,有的畫一隻游水的小鴨子……。通過學生的描述,這個字母就不知不覺的學會了。

  4、動手貼。未來社會需要具有個性與合作精神的人,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機會。如學習ang、eng、ing、ong一課後,在看圖拼音節時,教師事先用電腦打出了大象、熊貓、猩猩、長頸鹿的四幅畫和相應的拼音卡片。課上以前後桌四人為單位,拼讀、貼卡片。拼貼過程不僅有個人的學習,還有小組同學的幫助,使每個學生的個體充分得到了發展。

  三、讓學生動口排演

  1、故事引出,激發興趣。

  故事是孩子們最願意聽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如老師編這樣一個故事:21世紀,小動物們生活條件可好了。有一天,建築專家大象為它們建造了一所漂亮的樓房,小動物們紛紛搬進了新家***貼出放大的樓房圖***,它們可高興了,開啟樓窗,探出腦袋,興奮地說;“親愛的小朋友,你知道我住幾樓嗎?請到我家來做客。”這時老師在每層樓房邊貼上信袋說:“誰願意接受小動物們的邀請呀?”“好,老師每人發一張拼音卡片,讀一讀,看一看你的拼音是哪隻小動物,就可以放在它的信袋裡,這樣你就不會找錯門了。”看,學生拿著拼音卡片自己拼讀,同桌互讀,有的還前後桌找夥伴,接著舉著卡片跳著、蹦著投到小動物的信箱裡。

  2、走出教室,高興拼讀。

  教室外,大自然是孩子們最感新奇的地方。當學完聲母、韻母后,老師發給每個學生幾張描寫室外景物的拼音卡片,領著學生來到樓下說:“同學們,教室外有許多值得你們拼讀的詞語,願意找找嗎?”“願意!”頓時,學生舉著卡片,驚喜地指著、看著、摸著大聲地拼讀:……

  3、注音讀物,練習拼讀。

  在拼讀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實物、認形辨音,基本上了解了漢語拼音,但要真正提高漢語拼音的運用效果,大量的閱讀才是關鍵。我們除了讓學生讀、背、演新教材中編排的漢字注音兒歌外,還讓學生讀注音版《小學生禮儀常規》,號召學生從家裡帶一些拼音讀物,班上成立圖書角,開展讀書比賽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拼讀興趣,提高了拼讀能力,豐富了課外知識。

  總之,讓學生動起來,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最終實現能主動地讀,積極地思考,自主地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