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家長育兒心得

  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常常會被一些新奇的東西吸引,從而捨棄正在做的事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家長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常常會被一些新奇的東西吸引,從而捨棄正在做的事情。而我們都知道,不專注就做不好事情,所以,家長對孩子以後的學業和生活很是擔憂。其實,家長是可以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具體怎麼做,我們通過下面這個例子來了解一下。

  小咔咔已經3歲了,生性頑皮。家長教他的時候,他經常東張西望,不認真學習。不過有時發現他竟然已經學會了。媽媽向專家諮詢:這是什麼情況?怎樣才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專家對此做出回答。

  孩子在這個時期本身是好說又好動的,對身邊的環境充滿了疑問,往往喜歡去探究。大腦皮質的發育程度影響著注意力是否能夠集中,通過刺激以後,在大腦皮質的區域性區域會出現優勢興奮中心,其他部分則處於相對抑制的狀態。隨著優勢興奮中心興奮性的增長,注意力就越發集中。然而嬰幼兒的大腦皮質還處於發育過程中,興奮與抑制過程尚未發展完善,所以,不能長時間維持優勢興奮中心。當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事物的時候,容易出現“生理飽和”,相關的神經細胞出現抑制,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個事物上,所以興奮中心從一個區域轉向另一個區域,孩子的注意力隨之出現轉移。因此,嬰幼兒的注意力沒辦法長時間保持。另外,注意力可以分為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兩種。無意注意在嬰幼兒身上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日益發展。因此,你的孩子剛剛3歲,大腦皮質尚未發育完善,無法長時間維持優勢興奮中心,他的注意時間只有大約10分鐘。不過無意注意已經把你教的內容當作一種資訊儲存在大腦裡,關鍵時再現出來,所以,你就會發現他其實已經學會了。

  然而注意力是寶寶學習的基礎,想教孩子知識,必須要在注意力穩定的這個階段內。倘若孩子的眼神與體態表明注意力已經分散,就應該停止學習。每天可以進行多次教學,慢慢延長單次的學習時間。

  當然,有具體形象、新奇、鮮豔、強烈以及多變的事物才可以充分激發孩子的興趣,對事情有興趣孩子的注意力才能集中。與此同時,父母有必要明白,“玩”是寶寶的工作,應該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一定要牢記:萬萬不可訓斥孩子,不然孩子會出現厭倦情緒。

  在此,提醒各位家長:

  首先,明確孩子的學習目標,選擇與孩子年齡段相符的學習內容;

  其次,要學會組織語言,引導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要學習的內容上;

  最後,為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排除所有會轉移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家長應注意鼓勵孩子參加實際活動以調動其興趣,加強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逐漸延長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讓孩子在實踐中學到知識。

  二

  教導孩子做事堅持到底的方法

  針對那種做事情總是有頭沒尾、半途而廢的人,有一幅非常形象具體的漫畫,漫畫中的人挖了很多口水井,但都沒有挖到頭,而且其中一口只有一牆之隔,他永遠都找不到水源。而人們是不放心把重要的任務交給這種做任何事情都有始無終,不能堅持到底的人的。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引導孩子做事堅持到底的方法。

  一、可以把做事堅持到底分為形式上的有始有終與活動內容上的有始有終。

  前者比如遊戲結束以後,將有關的玩具都歸回原位然後開始另外的活動;後者比如畫完一張畫也是堅持到底的表現,不過這張畫也許並非一次就可以完成。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在形式上可以要求得嚴格一些。隨著孩子的日漸長大,父母應該關注針對活動內容上的控制,但是應該靈活利用方法,同時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堅持到底的習慣是需要慢慢養成的:家長首先要堅持到底對孩子予以關心和指導。比如,為孩子安排並開始活動之後,家長不可從旁偷閒,而是應該仔細觀察孩子做事的進度,並隨時給於他們認可與指導。

  二、要求孩子做事情之前和他溝通、協商,然後規劃出合理適當的目標。

  當孩子想要半途而廢時,家長不可輕易遷就他,要認真分析孩子不想堅持的原因,倘若並非是由於難度過高而完成有困難,就需要用溫和的態度督促孩子繼續堅持下去。然而,倘若孩子對某件事心存畏難,並且難度確實較高,家長可適時地讓孩子放鬆一下,再在難度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使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就,鼓勵並支援他繼續努力。家長千萬不可對其做批評及嘮叨,更不可進行語言嘲諷與挖苦,因為這樣一來非常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父母還要控制好事情的難易程度與時間要求。

  父母不可以由於興起就要求子女去做某件事情。倘若要求孩子長時間持續某種活動或者此活動難度過大,都極易造成孩子半途而廢,有始無終。

  四、認真留意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與進步。

  在他遇到難題的時候給於適當的幫助,對他的任何一點進步應立即給予讚揚與鼓勵,讓他開心並信心十足地堅持完成任務。

  五、鍛鍊孩子的責任意識。

  家長可以將一些事情當作一項任務鄭重的交付給孩子,例如家裡有小動物,讓孩子進行餵食或者讓孩子去取牛奶等等。提高孩子的責任意識,有助於孩子提高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增加堅定努力把事情做好的信心。

  六、讓孩子做事堅持到底實際上也是培養他的自制能力。

  因為孩子年齡尚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做事情經常會有始無終。家長可以先從糾正孩子的生活習慣開始,對其提出低的要求,安排他做一些無需太過費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日久天長,孩子便會漸漸地學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與約束,去有始有終地完成每一件事情。

  綜上所述,父母應該與孩子溝通商量之後要求他完成某件事情,並且要掌握好事情的難易程度,其次在孩子開始一項活動之後要細心觀察他的速度與進步,及時對其予以肯定、鼓勵、指導、幫助。這樣一來,就可讓孩子日漸養成做事堅持到底的習慣。

  三

  家長應讓孩子在鼓勵中自信成長

  鼓勵孩子可以在任何時候,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性格比較害羞,別人畫畫時他不畫,別人一起玩耍的時候他一個人在旁邊。孩子的母親知道孩子在學校裡面是這樣以後,就每天讓孩子給自己當老師,抽時間帶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來鼓勵和幫助孩子樹立成功的信心。然後在空閒的時候一起在紙上畫畫,為了幫助孩子完成他的第一幅作品,兩個人一直畫到半夜,兒子高興地說:“原來畫畫這麼有意思呀!”雖然在旁人看來,孩子的作品不是很好,可是這是他自己畫的畫。而最有意義的是,母親幫助孩子找到了健康成長的信心和方法。所以我們可以借鑑一下這個方法。

  在美國,自從孩子出生的一剎那,他就被當作一個獨立的人看待。爸爸媽媽不會強制要求孩子幹什麼,反而會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讓他去做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情。不滿一週歲的孩子,當他們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時,就會讓孩子一直這樣做。喝完了,爸爸媽媽會給寶寶表揚。“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高興!”……孩子總是受到鼓勵的話,就會讓自己的信心提高很多。

  鼓勵應該掌握好時機,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效率。

  在適合的時候給孩子一些鼓勵,能使孩子的自信心樹立起來。下面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吧,1歲半的媛媛對放在桌子上的圓珠筆產生了興趣,她拿起筆,一直動來動去,然後自己打開了筆蓋。彈簧“啪”地一聲,把筆帽弄到了沙發後面。媛媛一下子傻了,頓時手足無措了。爸爸沒有替女兒去撿起筆帽,也不是不管不顧,他把沙發輕輕推開,讓女兒走進去把筆帽撿起來。女兒還是有點害怕,爸爸就一直鼓勵女兒說:“你能行!”小媛媛在爸爸的鼓勵下,走到沙發後面,撿出了那個筆帽。爸爸幫助媛媛把筆帽蓋上了,然後小傢伙就開心了。

  鼓勵應該抓住孩子的優點和特長,從內心去鼓勵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閃光點。

  愛因斯坦的母親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她始終對愛因斯坦報以熱切的期望,在愛因斯坦被別人說笨的時候積極鼓勵他。因此,一直要對孩子充滿希望,要永遠相信孩子,尤其是覺得孩子感覺自卑、畏縮、懦弱等情緒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機會跟寶寶說:“你能行!”這樣孩子就會有信心了。

  接下來再跟大家舉個例子:一名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表現得忐忑不安:不舉手,怕同學取笑;舉手,又怕問題太難。老師知道了他這個情況,就偷偷地跟他說:“你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就舉右手;有把握時,就舉左手。你看好不好?”孩子覺得這樣是一個好辦法,慢慢地就經常舉左手了。是老師的鼓勵使他重新找回了對學習的熱情——他終於找回了自信。在孩子迷茫的時候給孩子鼓勵,是幫助他獲得資訊的很好的方法。

  所以,是我們的鼓勵在幫助孩子長大。一個發自內心的鼓勵的眼神,一個點頭,都可以讓孩子獲得信心和動力。對於孩子做的不對的地方,要好好說,絕不能採取不耐煩和不負責的態度。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東西。可是,孩子一定能夠順利向前,因為我們的鼓勵已經讓孩子成為了一個積極主動,充滿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