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發綠怎麼辦

  我們知道大便雖然是比較髒的排洩物,但是往往通過寶寶的大便情況最能判斷出寶寶的腸胃情況,那麼,寶寶大便發綠怎麼回事?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寶寶大便發綠的原因

  1、寶寶在著涼、消化不良的情況下都有可能會出現溢奶、拉綠色大便的現象,如果有細菌感染,需要積極的治療。如果化驗情況正常,可能寶寶消化不良或腹部受涼所致。

  2、在寶寶沒吃飽的時候,寶寶因為餓而導致腸胃蠕動過快,使腸道中的膽紅素尚未轉換,就從大便中排出,便便就綠、稀。

  3、脂肪在消化過程中,消耗膽汁較少,多餘的膽汁則從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綠色。如果媽媽認為寶寶吃得很多,那就是消化不良,可以給寶寶吃些益生菌。

  4、吃含有鐵質奶粉的寶寶,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鐵質,則大便呈黃綠色,大便中的白色顆粒較大,且較容易有臭味。

  5、寶寶初加菜泥時,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有的媽媽往往以為是消化不良,停止新增菜泥,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健康寶寶更換食物時常有的事。

  寶寶的大便怎樣才是正常

  1、新生兒的正常大便

  新生兒最初兩三天會排出胎糞。胎糞粘稠,呈黑綠色,是你懷孕期間寶寶腸道里積累的排洩物,由膽汁、黏液、腸壁細胞、分泌物和羊水等構成。胎糞可能不太容易從小屁股上擦乾淨,但胎糞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

  一兩天後,當寶寶能夠正常吃奶,而且胎糞也已經排完後,寶寶大便就會變成棕綠色的,呈稀軟的顆粒狀,之後會變成比較黃的大便。

  2、吃母乳的寶寶的正常大便

  吃母乳和吃配方奶的寶寶大便看起來很不一樣。你的初乳有通便的作用,能幫助寶寶排出胎糞。大約3天后,當你開始正常分泌乳汁,寶寶的大便就會逐漸變為金黃色或暗黃色,沒有難聞的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稀軟但有質地,有時呈顆粒狀,有時呈凝乳狀。

  3、新生兒大便味道酸臭怎麼辦

  寶寶大便酸臭可能屬於消化不良表現造成的大便異常,這種情況也是不要緊的,但是應該適當的減少孩子的奶量。

  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衝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可以餵奶前可以少量的給孩子喝一些水,水是最易消化的,然後再餵奶,必要時口服治療藥物,如媽咪愛等藥物;幫寶寶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間的三個手指,繞著寶寶的肚臍順時針按摩,一次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幫助寶寶加快腸蠕動,使寶寶產生大便反射。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如軟膏樣,但無臭味,便次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達7—8次,這叫做生理性腹瀉。父母不必擔心,這都屬於正常現象,到小孩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用牛奶餵養的孩子大便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嬰兒大便的次數

  小兒出生後十小時內開始排出胎便,為黑綠或深綠色,粘稠、無臭、有點像鋪路用的瀝青。胎便是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組成。一般在二至三天內排完,每天約3—5次。若生後二十四小時不見胎便,應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糞便梗阻,須及時診治。

  出生三至四天後,胎便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糞便。四個月以內以乳類為主食的小嬰兒,其正常大便多為糊狀,稠度均勻,頗像細沙和水後的膏狀,可有少許如辣椒籽大小的顆粒狀物。

  初生時可能次數多些,每天四至五次,甚至每次餵奶後都要排便。這是因為母乳容易消化,利於排出,以及腸道輸入食物後的反射性蠕動。另外,出生後一至二個月內,孩子每次排便時,好像非常用勁,全身肌肉都收縮,小臉漲得通紅。這是因為孩子神經發育還不健全,神經衝動還不能分化,一個排便衝動引致全身肌肉收縮,隨著孩子的長大會逐漸侷限化。

  寶寶不同時期的大便顏色

  1、新生兒胎便---墨綠色

  剛生下來的寶寶,出生後6~12小時會拉出墨綠色胎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主要由胎內吞入的羊水和胎兒脫落的分泌物等組成。

  2、過渡期大便---黃綠色

  待排淨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後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

  3、吃輔食後的大便---顏色較暗

  寶寶從6個月開始新增輔食,隨著寶寶輔食數量和種類的增多,寶寶便性開始慢慢接近成人,開始變得顏色較暗。有時會與食物顏色有關,媽媽來必為之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