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主動的勵志故事

  世間積極的人,就象太陽一樣,照到哪裡哪裡都是亮,所以總有光明照亮他們的出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新聞圈的真實故事:

  麥克是電視記者,由於口齒清晰、相貌堂堂、反應又快,所以除了白天採訪財經線,晚上還播報7點半黃金檔新聞。

  按說他事業應該一帆風順,卻因為人不夠圓滑,而得罪了他的直接上司—新聞部主管。

  在一次會議中,新聞部主管突然宣佈,麥克不準播黃金檔,改播深夜11點的直播新聞。所有的人都怔住了,麥克更是大吃一驚,他知道自己被貶了,但是極力鎮定,甚至做出欣然接受的樣子。

  從此,麥克每天一下班就跑去進修,並在10點多趕回公司,預備夜間新聞的播報工作。他把每一篇新聞稿都詳細過目,充分消化,絲毫沒有因為夜間新聞不重要,而有任何鬆懈。

  漸漸地,夜間新聞的收視率提高了,觀眾好評不斷,終於驚動了總經理。

  總經理下令,由麥克播晚間新聞。於是,麥克被新聞部主管“請”回了黃金時段,並在不久後獲選為全國最受歡迎的電視記者。

  心有不甘的新聞部主管,終於想出了修理麥克的辦法,他故意當眾宣佈:“雖然麥克是學財經的,但是由他採訪財經新聞容易產生弊端,以後改跑其他戰線。”

  對跑財經已頗有名氣的麥克,這簡直是當面的侮辱。麥克怒火中燒,但他知道只要自己爆發,就落入敵人的圈套,所以,他默默地承受了。

  某日,總經理打電話給新聞部主管:“後天有財經首長來公司晚宴,請麥克作陪。”

  新聞部主管應付道:“麥克現在不跑財經線了。”

  “不跑也得來,他是專家。”

  從此,每有重要的財經界人士到公司去,都由麥克作陪並專訪。漸漸地,觀眾甚至同事,都耳語著:麥克現在是大牌了,只有要人才由他出面。而每一位曾經接受麥克採訪的人,都以此為榮。沒有被麥克採訪的人,則有了怨言。

  “不能厚此薄彼,以後財經一律由麥克跑,別人不要碰。”總經理終於下了令。

  麥克被“請”回了財經部。

  兩年後,原來的新聞部主管調職坐冷板凳,新任的主管上臺,正是麥克。

  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麥克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註解。

  做一個積極的成功者

  “我做不到”永遠做不到任何事;“我試試看”會創造奇蹟。

  成功者是積極主動的,失敗者則是消極被動的。成功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而失敗者的口頭禪則是,那又不關我的事。

  許多朋友也都熟知這個道理,只是無法順暢地行動出來。其主要原因,還是心中積存的消極意識在作祟。 我們時常礙於面子問題,或恐懼被拒絕,或怕遭受批評,或因自己的熱情總是遭對方冷漠的迴應;而使得自己積極主動的力量逐日減弱。

  令人擔憂的是,積極力量消減一分,相對的,消極的力量便增強一分。此消彼長,再假以時日,真不敢想象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幸而這個道理反過來也是相同,只要我們多增強一分積極的力量,亦足以削弱一分消極的困擾。

  所以,讓我們去除無謂的懷疑,讓自己更單純一些,更熱誠一點;充分掌握積極主動的力量,凡事多舉手,多去協助別人,成功的路程將在此展開。

  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援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面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現在,他已經是一個頗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與之相反,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出色。但是,在談論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別宣告: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闆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僱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裡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裡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餘之作"而變成向其他公司討好的"貢品"呢?這說明: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我在微軟研究院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一位來這裡實習的學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報告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結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結果別人卻無法重複。後來,他的老闆才發現,這個學生對實驗資料進行了挑選,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結果的資料,而捨棄了那些"不太好"的資料。我認為,這個學生永遠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學術突破,也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員。

  最後想提的是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學校或公司的電話打私人長途、多報銷出租車票。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為重,其他細節只是一些小事,隨心所欲地做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只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終因小失大。對於這些行為,一言以蔽之,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